关于修订师范类本科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的意见
(自2015级开始实施)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教师函〔2011〕6号)和《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文件精神,根据学校做精做强做高做特教师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在承继2013级师范类本科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修订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在保持总学分27学分不变的前提下,以突出“立德树人、强化技能、加强实践、对接国考、改革教学”为基本导向,对我校师范类本科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提出如下修订意见。
一、新设“双师课程”,强化理论与实践融合
1.课程名称
根据课程性质和目标要求,共选定三门课程:《×××学科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和《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
前一门为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融合为主型课程,后两门为教师技能实训为主型课程。
2.教学要求
校内任课教师为课程负责人,与校外中学一线名师共同研制课程纲要、教学计划、备课、授课与课程评价等,其中后者单独或双师共同授课应不少于总课时的25%,旨在促进有效教师技能实训、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融合,提升学生课堂教学与班主任工作技能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3.保障措施
学校按课程系数为2核定教学工作量编制数并将费用下拨相关学院,各学院应足额保障课程实施。
二、推进“达标拿分”,强化师范生教师技能
1.课程名称
根据教师基本技能要求,将《现代教育技术》纳入教育技能类课程模块,同时选定两门课程进行“达标拿分”试点,分别是:《书写技能训练》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2.考核要求
“达标拿分”课程采用教考分离,实施全员达标,学生只有达标方可取得相应课程学分,并以此获得进入教育实习的资格。
具体详见《杭州师范大学师范生书写技能全员达标规程》与《杭州师范大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全员达标规程》。
3.保障措施
学校设立书写技能全员达标和教学技能全员达标年度专项经费,委托相关单位组织实施。
三、注重“对接国考”,强化教师资格考试
为进一步对接国考,本次修订一方面调整课程设置,主要是增设《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规》、《中学生学习和发展心理专题》、《中学德育、课程与教学专题》等课程。
考虑到当前国家对立德树人要求,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规》定为必修课程,其它课程着重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定为选修课程。
另一方面调整课程大纲,主要是调整传统的教育理论类《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学科教学论》等课程教学内容:前两门着重夯实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后一门着重夯实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具体内容详见全国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或高中)。
四、规范“两习环节”,强化教学实践能力
为规范教育见习与实习,确保教学实践的成效,本次修订同步出台“两习规程”,其中要求:一是切实落实充足的教育见习与实习时间(共14周,其中教育实习12周);二是建立质量标准导向的教学实践规范,对实习前、中、后全过程提出明确目标、任务、要求与考核标准;三是明确学科教学论教师和带队指导教师职责,提出一定的“刚性”要求。
具体详见《杭州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教育见习规程》与《杭州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规程》。
附件1:
杭州师范大学2015级师范类本科专业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一览
表
附件2:
学生选课指导
1.双师课程:根据课程性质和目标要求,共选定三门课程即附件1中的《×××学科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和《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
前一门为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融合为主型课程,后两门为教师技能实训为主型课程。
2.“达标拿分”课程:选定两门课程进行试点,分别是附件1中的《书写技能训练》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采用教考分离,实施全员达标,学生只有达标方可取得相应课程学分,并以此获得进入教育实习的资格。
具体详见《杭州师范大学师范生书写技能全员达标规程》与《杭州师范大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全员达标规程》。
3.教师资格考试课程:根据国家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或高中)笔试大纲和面试大纲,包括附件1中的所有必修课程和备注“教师资格考试”的选修课程。
4.教师入职考试课程:当前教师入职考试多是由地方自行组织,不同地方的教师入职考试课程不尽相同,但附件1中的《×××学科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以及相关学科本体性知识均为教师入职考试必考内容,具体以地方当年的教师入职考试规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