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历程

关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历程

关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历程,我们一般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

前30年特别是文革十年,如果说我们国家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实施,对我们国家刑事诉讼制度构建有影响的话,主要是以下两点:
一是为什么十年动乱之后,作为国家颁布的七部法律里,最重要的刑法和刑诉法,为什么这么快能够出来,就是文革的前30年的基础。

二是我们前30年的司法实践,尤其是十年动乱期间,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小平同志提出十六个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在新中国的法治史上有一个重要的领导人,那就是彭真同志。

刑法和刑诉法都是在他直接领导下起草的,现行的基本思想都是他最后敲定的。

79年的刑事诉讼法有一些时代的烙印,有一些中国的特色,这一直影响着我们现在的制度,也影响着这次正在进行的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活动。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决定了我们现在诉讼制度就是和别人不一样:
第一就特征,是借鉴了十年动乱之后,为什么第一批把刑法和刑事诉讼法颁布制定出来的经验,重要的原因是统治阶级的需要。

第二个特征,是如何看待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关系。

第三个特征,在国家公权力行使方面,我们有一个中国特色,就是办案机制,公安司法机关实行分工配合,互相制约。

第四个特征,是如何看待被告人,如何看待辩护人。

第五个特征,主要反映在我们对客观案件事实查明的要求上,或者说是在我们证据的标准上。

第二阶段是96年对刑事诉讼法做了比较大的修改。

修改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一个是立法取得的辉煌成就,这是我们引以自豪的,健全了我们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增加了三个重要原则;一个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查权、检察权,有点独立行使职权的意思。

人民检察院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

非经法院判决,任何人不得确认有罪。

第三个成就,是强化了辩护制。

除此之外,我们还改革了刑事审判程序,特别是把审判的程序吸收进来了。

我们的起诉制度也做了一些调整。

针对公检法和侦查起诉阶段,各自解决了一个96年不得不解决的问题,而且为此立法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第一就是取消了公安机关的收容审查。

第二是扩大了拘留的对象,延长了拘留的时间。

另外我们还改革了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制度。

第三,在上一个五年规划,刑诉法再修改进入了立法规划,正在进行当中。

这次修改立法,和上次相比而言,一个是关于立法的背景,一个是关注的热点问题。

立法的背景方面,和96年刑诉法修改相比而言,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法治也在不断的健全。

在96年修改刑诉法之后,我们加入了两个重要的人权公约,其中一个现在已经完全批准了,另一个正在批准之中。

这两个人权公约,对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意义重大。

热点问题,尽管现在刑事诉讼法动静不大,但是上一个五年计划,经过立法机关、实务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努力,把要改的问题都心中有数了。

第一是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的问题,要不要有沉默权和反对自我规制的权利,要不要取消讯问应如实回答的规定。

第二是强化律师的作用,这个很多,会见权、阅卷权等,大家可以看看已经有的律师法。

第三就是规范侦查机关的取证行为,杜绝非法取证。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自1997年1月1日实施至今,从中得到了贯彻和有效的实施,基本解决了原刑事诉讼法出现的问题,引起国际国内社会的良好反应,从实践的角度证明了这次修改是成功的。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又出现了不少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分析研究并逐步克服和改进。

我们应当从中国国情出发,参考刑事司法国际标准,发现我国立法和实践中存
在的不足,进一步深化司法改革。

我们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能否最终取得成功,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制定、健全法律制度,另一方面还要努力提高司法、执法人员的素质。

我们要转变与依法治国不适应的思想观念,转变重打击轻保护的观念,树立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的观念;转变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观念,不仅认识到刑事诉讼程序对保障刑法正确实施的重要作用,而且应看到程序的独立的内容在价值,实现司法程序公正。

我们在强调国内法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国际法的研究和适用,对于我国准备加入的国际条约,对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内容,应当提出保留或发表解释声明,但一经立法机关批准加入,国际法就具有优于国内法的效力。

为了表示遵守国际信用,我们应当认真地执行。

并协调好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在诉讼中,优先适用国际法或把国际法的有关规定纳入国内法的条文,如果国内法与国际法发生冲突,则应修改和完善国内法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