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高考必刷题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题含解析

(物理)高考必刷题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题含解析

(物理)高考必刷题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题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生活中的圆周运动1.如图,在竖直平面内,一半径为R 的光滑圆弧轨道ABC 和水平轨道PA 在A 点相切.BC 为圆弧轨道的直径.O 为圆心,OA 和OB 之间的夹角为α,sinα=35,一质量为m 的小球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经A 点沿圆弧轨道通过C 点,落至水平轨道;在整个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及轨道作用力外,小球还一直受到一水平恒力的作用,已知小球在C 点所受合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且此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1)水平恒力的大小和小球到达C 点时速度的大小; (2)小球到达A 点时动量的大小; (3)小球从C 点落至水平轨道所用的时间. 【答案】(15gR(223m gR (3355R g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小球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受力分析、动量、斜下抛运动及其相关的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的能力.解析(1)设水平恒力的大小为F 0,小球到达C 点时所受合力的大小为F .由力的合成法则有tan F mgα=① 2220()F mg F =+②设小球到达C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v F m R=③由①②③式和题给数据得034F mg =④5gRv =(2)设小球到达A 点的速度大小为1v ,作CD PA ⊥,交PA 于D 点,由几何关系得 sin DA R α=⑥(1cos CD R α=+)⑦由动能定理有22011122mg CD F DA mv mv -⋅-⋅=-⑧由④⑤⑥⑦⑧式和题给数据得,小球在A 点的动量大小为 1232m gR p mv ==⑨ (3)小球离开C 点后在竖直方向上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 .设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v ⊥,从C 点落至水平轨道上所用时间为t .由运动学公式有212v t gt CD ⊥+=⑩ sin v v α⊥=由⑤⑦⑩式和题给数据得355R t g=点睛 小球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常见经典模型,此题将小球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受力分析、动量、斜下抛运动有机结合,经典创新.2.如图所示,倾角为45α=︒的粗糙平直导轨与半径为r 的光滑圆环轨道相切,切点为b ,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平面内. 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从导轨上离地面高为H =3r 的d 处无初速下滑进入圆环轨道,接着小滑块从最高点a 水平飞出,恰好击中导轨上与圆心O 等高的c 点. 已知圆环最低点为e 点,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 求: (1)小滑块在a 点飞出的动能; ()小滑块在e 点对圆环轨道压力的大小;(3)小滑块与斜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计算结果可以保留根号)【答案】(1)12k E mgr =;(2)F ′=6mg ;(3)42μ-= 【解析】 【分析】 【详解】(1)小滑块从a 点飞出后做平拋运动:水平方向:2a r v t = 竖直方向:212r gt = 解得:a v gr =小滑块在a 点飞出的动能21122k a E mv mgr == (2)设小滑块在e 点时速度为m v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211222m a mv mv mg r =+⋅ 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2m mv F mg r-=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 ′=F 解得:F ′=6mg(3)bd 之间长度为L ,由几何关系得:()221L r =+ 从d 到最低点e 过程中,由动能定理21cos 2m mgH mg L mv μα-⋅= 解得4214μ-=3.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光滑的直角细杆MON ,其中ON 水平,OM 竖直,两个小物块A 和B 分别套在OM 和ON 杆上,连接AB 的轻绳长为L =0.5m ,.现将直角杆MON 绕过OM 的轴O 1O 2缓慢地转动起来.已知A 的质量为m 1=2kg ,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1)当轻绳与OM 的夹角θ=37°时,求轻绳上张力F 。

(2)当轻绳与OM 的夹角θ=37°时,求物块B 的动能E kB 。

(3)若缓慢增大直角杆转速,使轻绳与OM 的夹角θ由37°缓慢增加到53°,求这个过程中直角杆对A 和B 做的功W A 、W B 。

【答案】(1)25N F =(2) 2.25J kB E = (3)0A W = ,B 61J 12W = 【解析】 【详解】(1)因A 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对A 有1cos F m g θ=得25N F =(2)设B 质量为2m 、速度为v 、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对B 有22sin v F m rθ=sin r L θ= 2212kB E m v =得21sin 2cos kB m gL E θθ=2.25J kB E =(3)因杆对A 的作用力垂直于A 的位移,所以0A W =由(2)中的21sin 2cos kB m gL E θθ=知,当53θ=︒时,B 的动能为kB 16J 3E '= 杆对B 做的功等于A 、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量,故B kB kB 1W E E m gh '=-+ ①其中cos37cos53h L L ︒︒=- ② 得B 61J 12W =4.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3/4的圆周轨道半径为R ,A 点与圆心O 等高,B 点在O 的正上方,AD 为与水平方向成θ=45°角的斜面,AD 长为2R .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视为质点)在A 点正上方h 处由静止释放,自由下落至A 点后进入圆形轨道,并能沿圆形轨道到达B 点,且到达B 处时小球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为mg ,重力加速度为g ,求:(1)小球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v B(2)小球第一次落到斜面上C 点时的速度大小v(3)改变h ,为了保证小球通过B 点后落到斜面上,h 应满足的条件 【答案】2gR 10gR 332R h R ≤≤ 【解析】 【分析】 【详解】(1)小球经过B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及向心力公式,有2Bv mg mg m R+=解得2B v gR(2)设小球离开B 点做平抛运动,经时间t ,下落高度y ,落到C 点,则212y gt =cot B y v t θ=两式联立,得2244B v gR y R g g===对小球下落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21122B mv mgy mv += 解得222810B v v gy gR gR gR =+=+=(3)设小球恰好能通过B 点,过B 点时速度为v 1,由牛顿第二定律及向心力公式,有21v mg m R=又211()2mg h R mv -=得32h R =可以证明小球经过B 点后一定能落到斜面上设小球恰好落到D 点,小球通过B 点时速度为v 2,飞行时间为t ',21)sin 2gt θ='2)cos v t θ='解得2v =又221()2mg h R mv -=可得3h R =故h 应满足的条件为332R h R ≤≤ 【点睛】小球的运动过程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段是自由落体运动,第二段是圆周运动,此时机械能守恒,第三段是平抛运动,分析清楚各部分的运动特点,采用相应的规律求解即可.5.如图甲所示,轻质弹簧原长为2L ,将弹簧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5m 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L .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如图乙所示.一端固定在A 点,另一端与物块P 接触但不连接.AB 是长度为5L 的水平轨道,B 端与半径为L 的光滑半圆轨道BCD 相切,半圆的直径BD 在竖直方向上.物块P 与AB 间的动摩擦因数0.5μ=,用外力推动物块P ,将弹簧压缩至长度为L 处,然后释放P ,P 开始沿轨道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当弹簧压缩至长度为L 时的弹性势能p E ;(2)若P 的质量为m ,求物块离开圆轨道后落至AB 上的位置与B 点之间的距离; (3)为使物块P 滑上圆轨道后又能沿圆轨道滑回,求物块P 的质量取值范围.【答案】(1)5P E mgL = (2) 22S L = (3)5532mMm 【解析】 【详解】(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弹簧长度为L 时的弹性势能为(2)设P 到达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由能量守恒定律得:设P 到达D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物体从D 点水平射出,设P 落回到轨道AB 所需的时间为θ θ 22S L =(3)设P 的质量为M ,为使P 能滑上圆轨道,它到达B 点的速度不能小于零 得54mgL MgL μ> 52M m <要使P 仍能沿圆轨道滑回,P 在圆轨道的上升高度不能超过半圆轨道的中点C ,得212BMv MgL '≤ 2142p BE Mv MgL μ='+6.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有一半径R =1m 的14光滑圆轨道AB 和一倾角为45°且高为H =5m 的斜面CD ,二者间通过一水平光滑平台BC 相连,B 点为圆轨道最低点与平台的切点.现将质量为m 的一小球从圆轨道A 点正上方h 处(h 大小可调)由静止释放,巳知重力加速度g =10m/s 2,且小球在点A 时对圆轨道的压力总比在最低点B 时对圆轨道的压力小3mg .(1)若h =0,求小球在B 点的速度大小;(2)若h =0.8m ,求小球落点到C 点的距离;(结果可用根式表示)(3)若在斜面中点竖直立一挡板,使得无论h 为多大,小球不是越不过挡板,就是落在水平地面上,则挡板的最小长度l 为多少? 【答案】(1)25/m s (261m (3)1.25m 【解析】 【分析】 【详解】(1)从释放小球至A 点根据速度与位移关系有22A v gh =在A 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21AN v F m R=在B 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22BN v F mg m R-=根据题意有213N N F F mg -=故2()B v g R h =+若0h =,则小球在B 点的速度1225m/s v gR ==;(2)小球从B 至C 做匀速直线运动,从C 点滑出后做平抛运动,若恰能落在D 点则 水平方向0x t v =竖直方向212y H gt ==又因为斜面倾角为45°,则x y =解得05m/s v =对应的高度00.25m h =若0.80.25h m m =>,小球将落在水平地面上,而小球在B 点的速度26m/s v =小球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212H gt =得1t s =则水平方向126m x v t ==故小球落地点距C 点的距离s ==;(3)若要求无论h 为多大,小球不是打到挡板上,就是落在水平地面上,临界情况是小球擦着挡板落在D 点,经前面分析可知,此时在B 点的临界速度:35m/s v = 则从C 点至挡板最高点过程中水平方向3''x v t =竖直方向'2122H y l gt =-=' 又2Hx '=解得1.25m l =.点睛:本题研究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想结合的问题,注意分析题意,找出相应的运动过程,注意方程式与数学知识向结合即可求解.7.如图所示的水平地面上有a 、b 、O 三点.将一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ab 段水平,bcde 段光滑,cde 是以O 为圆心,R 为半径的一段圆弧,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 和B紧靠在一起,中间夹有少量炸药,静止于b 处,A 的质量是B 的2倍.某时刻炸药爆炸,两物块突然分离,分别向左、右沿轨道运动.B 到最高点d 时速度沿水平方向,此时轨道对B 的支持力大小等于B 所受重力的3/4,A 与ab 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g ,求:(1)物块B 在d 点的速度大小; (2)物块A 滑行的距离s ;(3)试确定物块B 脱离轨道时离地面的高度; (4)从脱离轨道后到落到水平地面所用的时间. 【答案】(12Rg2)516R μ(3)56R (415(8311)66R g【解析】(1)设物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234d B B Bv m g m g m R-= 解得2d Rgv =(2)设A 、B 分开时的速度分别为v 1、v 2, 系统动量守恒 120A B m v m v -= B 由位置b 运动到d 的过程中, 机械能守恒2221122B B B d m v m gR m v =+ 2252v gR =A 在滑行过程中,由动能定理21102A A m v m gs μ-=- 联立得516Rs μ=(3)设物块脱离轨道时速度为v ,F N =0向心力公式 2cos v mg m Rθ= 而()22111cos 22d mv mgR mv θ+-= 解得 5cos 6θ=, 56v gR =脱离轨道时离地面的高度5cos 6h R R θ==(4)离轨道时后做向下斜抛运动竖直方向:21cos sin 2h R v t gt θθ==⋅+解得:()15831166Rt g =- 点睛: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以及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时关键是认真分析物理过程,挖掘问题的隐含条件,例如物体脱离轨道时F N =0;能选择合适的物理规律列出方程即可解答.8.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AB 与光滑半圆形轨道BC 在B 点相切连接,半圆轨道半径为R ,轨道AB 、BC 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一质量为m 的物块在A 处压缩弹簧,并由静止释放,物块恰好能通过半圆轨道的最高点C .已知物块在到达B 点之前已经与弹簧分离,重力加速度为g .求:(1)物块由C 点平抛出去后在水平轨道的落点到B 点的距离;(2)物块在B 点时对半圆轨道的压力大小;(3)物块在A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答案】(1)2R (2)6mg (3)52mgR 【解析】【分析】【详解】(1)因为物块恰好能通过C 点,有:2C v mg m R = 物块由C 点做平抛运动,有:c x v t =,2122R gt = 解得:2x R =即物块在水平轨道的落点到B 点的距离为2R(2)物块由B 到C 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2211222B C mv mgR mv =+ 设物块在C 点时受到轨道的支持力为F ,有:2B v F mg m R-= 解得:6F 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在B 点时对半圆轨道的压力:6F F mg '==(3)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物块在A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2122p C E mgR mv =+ 解得:52p E mgR = 【点睛】本题的关键要知道物块恰好过最高点所代表的含义,并会求临界速度,也要学会用功能关系求弹性势能的大小.9.如图所示,内壁粗糙、半径R =0.4 m 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 在最低点B 与光滑水平轨道BC 相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