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施工方案编制单位:上海三航奔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扬州港江都港区海昌公用码头工程项目经理部编制日期:1月施工组织设计(分册六之灌注桩施工方案)编制单位:上海三航奔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扬州港江都港区海昌公用码头工程项目经理部主编人:陈建勇(项目总工)编制人员:钟凯(项目常务副经理)孙浩(技术部主任)盛庆宝(项目副经理)张波(测量主管)审核人:徐平(项目经理高档工程师)施工单位:上海三航奔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扬州港江都港区海昌公用码头工程项目经理部工程负责人:徐平(项目经理高档工程师)项目工程师:陈建勇(项目总工高档工程师)报送单位:上海三航奔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扬州港江都港区海昌公用码头工程项目经理部报送日期:1月10日一、工程综述1.1、工程概况1.1.1、工程名称:扬州港江都港区海昌公用码头工程1.1.2、工程地点:拟建扬州港江都港区海昌公用码头工程位于江都市大桥镇迈进村长江北岸,上游侧紧临科进船厂码头,下游约1.5 km处为泰州杨湾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专用码头。
1.1.3、工程概况:江都海昌港务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由安徽海螺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香港昌兴建材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规划建设年吞吐能力万吨5万吨级公用码头泊位3座,以及年产150万吨超细矿渣粉磨生产线。
扬州港江都港区海昌公用码头工程位于江苏省江都市经济开发区沿江公业园区,使用长江岸线830m及相应水域。
扬州港江都港区海昌公用码头工程包括一座主体码头和三座引桥,主体码头为高桩梁板式构造,长795m,宽30m,码头桩基采用Ф1000mmPHC(C型)管桩和Ф1000mmδ16钢管桩相结合形式,引桥桩基岸侧某些采用Ф1000mm钻孔灌注桩,与码头衔接某些采用Ф1000mmPHC(B型)管桩。
1.1.4、建设单位:江都海昌港务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监理单位:镇江兴华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上海三航奔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1.2、重要工程量江都海昌码头三座引桥钻孔灌注桩总数量为142根,前期先施工54根灌注桩,自江测起,1#引桥工到k1排,2#引桥工到k2排,3#引桥工到k3排。
桩长从36米到43米不等,需要制作钢筋笼148.1吨,浇筑混凝土约1702方。
1.3、自然条件1.3.1、施工现场地貌扬州港江都港区海昌公用码头工程现场为长江河漫滩地貌,在拟建工程范畴内,沿江大某些段落基本直立,与坡脚高差达 3.0m。
头道堤距码头后沿距离在25~30m。
后方三道堤防之间现已经吹砂完毕,形成相应陆域标高在+6.0m左右。
头道堤外侧坡脚标高为+3.0m左右,现为长江漫滩,坡降比较平缓,漫滩近岸侧生长有芦苇、小灌木和水生杂草,并遗留有大量护岸抛填块石。
头道堤外侧15.0m左右,岸坡突然变陡,坡降从-1.0m急剧变化到-22.0m,码头前沿当前水深在-25.0m。
1.3.2、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区地貌单元属长江下游冲积成因河漫滩,土层重要为第四系冲积堆积物,据钻孔资料,场地内可分为10个岩土单元体,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层素填土(Q4ml):灰色、灰黄色,松散,重要由粉细砂、粉质粘土构成。
层底埋深0.30~5.40m,层底标高1.54~4.16m,层厚0.30~5.40m。
本层重要分布在陆域,新筑头道堤及二道堤上为粉质粘土,堤间地段为粉细砂。
②层粉质粘土(Q4al):灰黄色,软~可塑,含少量粉细砂。
干强度中档,中档韧性,无摇振反映,切面较光滑。
层底埋深0.60~6.80m,层底标高-1.53~3.66m,层厚0.40~3.40m。
本层重要分布在陆域。
为新近沉积土。
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灰黄色、灰色,流塑~软塑,饱和,局部夹薄层粉细砂。
干强度中档,中档韧性,无摇振反映,无光泽,高压缩性。
层底埋深0.50~10.20m,层底标高-31.64~1.35m,层厚0.30~9.60m。
标贯实验实测击数平均值1.5击(1~2击)。
本层重要分布于水域及浅漫滩地段。
为新近沉积土。
④层细砂(Q4al):局部含粉砂,灰色,松散,局部稍密,饱和,砂颗粒分选较好,粒度均匀。
含云母碎片,层底埋深1.70~21.10m,层底标高-33.34~-5.48m,层厚0.30~14.00m。
标贯实验实测击数平均值9.0击(5~13击),本层场地内广泛分布。
⑤层细砂(Q4al):局部含粉砂,灰色,稍密,局部中密,砂颗粒分选较好,粒度均匀。
含云母碎片,局部夹薄层粘性性土。
层底埋深7.20~27.10m,层底标高-38.69~-9.36m,层厚1.80~12.00m。
标贯实验实测击数平均值14.2击(11~21击),本层场地内广泛分布。
⑥层细砂(Q4al):局部含粉砂,灰色,中密,局部密实,饱和,砂颗粒分选较好,粒度均匀。
含云母碎片,局部夹薄层粘性土。
层底埋深14.60~37.60m,层底标高-54.84~-23.48m,层厚 3.00~22.60m。
标贯实验实测击数平均值22.7击(13~44击),本层场地内广泛分布。
⑦层细砂(Q4al):灰色,密实,饱和,砂颗粒分选较好,粒度均匀,含云母碎片,局部夹少量薄层粘性土。
陆域钻孔及水域某些钻孔未揭穿,层顶埋深18.20~37.60m,层顶标高-54.84~-23.48m。
标贯实验实测击数平均值36.2击(26~72击),本层场地内广泛分布。
⑧层粗砂(Q4al):灰色,密实,饱和,含少量砾石。
砂颗粒分选普通,粒度不均匀。
含云母碎片。
本次勘察未揭穿,层顶埋深33.20~42.60m,层顶标高-47.74~-66.04m。
1.3.3、气象条件本工程所处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晓。
冬季偏长,有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年平均气温15.2℃,冬冷夏热较为突出。
7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7.6℃。
1月最冷,平均气温为2.2℃。
本区域极端高温38.6℃,极端低温-12.0℃。
无霜期平均222天,初霜日普通在11月下旬,终霜日在3月中下旬。
年平均日照2039.7小时,日照时数最多是8月(2157.7小时),至少为2月(132.6小时)。
夏季盛行偏东南风,冬季盛行偏西北风。
近年平均风速为3.2m/s,强风向为西北风,最大风速为18 m/s。
常风向为东北,东北东和东,三个方向频率占27%。
春夏季东南东,东南和南南东向风约占31%。
秋季东北,东北东和东风频率约占34%,冬季北北东,东北和东北东风频率约占26%,历年年平均浮现不不大于14 m/s天数为14天。
最多为49天,至少为1天。
本工程所在区域干旱、雨涝、低温、阴雨,台风、冰雹等灾害天气间有浮现并导致不同限度损失。
台风普通浮现于6月,最迟11月,以8、9月居多,台风过境时往往伴有暴雨、大风。
本区近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039.7mm,历年年最大降水量为1529.7mm,历年日最大降水量为278.3mm,全年不不大于等于25mm降水日数平均为10.3天,最长持续降水天数为12天(降水量为226.4mm),最大持续降水量为354.8mm。
历年年平均浮现雾日数为10.0天,最多为17天。
二、施工工艺流程依照实际状况,某些钻孔桩处在头道堤内侧陆上,别的大某些钻孔桩位于头道堤外侧滩地上,滩地标高约+2m左右,当前处在长江低水位枯水期,受潮水影响不大,滩地某些钻孔桩施工采用运用坡脚块石筑岛架设木方办法,钻孔桩护筒采用单护筒形式,泥浆循环采用开挖泥浆池,强制循环。
陆上某些钻孔桩采用单护筒形式,直接开挖泥浆池进行注浆循环。
陆上某些钻孔桩护筒高度为1.2m,滩地某些护筒高度约1.5m左右。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详见附图1-1。
3.1、滩地施工平台修筑滩地某些钻孔桩施工采用人工抛填块石办法进行。
由于滩地淤泥比较深,挖机无法作业,先用竹排铺设一条施工便道,运用人工将块石运到桩位处。
在桩位四周抛筑四个块石墩台,使其成为四个支点,然后在其上架设30x30cm木方使其形成施工平台,桩架轨道搁置在木方上。
详见附图1-2钻孔桩平台构造图。
平台应能支承钻孔机械、护筒加压、钻孔操作、吊放钢筋笼以及灌注水下混凝土时也许产生重量。
平台标高控制在2.5m左右,高于最高潮水位(约2.0m)能保证灌注桩24小时作业。
轨道桩架泥面块石墩台方木块石墩台灌注桩方木桩机灌注桩附图1-2 钻孔桩平台构造图3.3、测量放样依照业主提供原始控制点,我项目部将使用全站仪在现场布设基准控制点,构成一种测量控制网,以控制整个现场轴线及桩位施放精准度。
桩位按设计图纸标注尺寸,采用极坐标法测放,依照基准点及建筑轴线方格网对的地测定每一根桩中心点,并标出明显标志(如钢钉、红漆等)。
所有测放桩位须经现场监理工程师复查无误并办理书面签证手续后方可施工。
施工中注意事项如下:(1)必要按设计图纸并以轴线为基准对桩位逐根进行复核,做好测量记录,复核无误后方可施工;(2)对施工现场轴线及水准控制点经常检查,避免发生错误;(3)坐标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严加保护;(4)测量人员应对桩机就位位置、垂直度和机台标高进行测量,保证施工精度。
3.4、清障和护筒埋设钻进过程中遇到抛石层,清障采用小型抓斗进行,抓斗起落用小型卷扬机控制,采用抓斗重复抓取,清出桩孔位置。
穿过抛石层后,在孔位内下护筒采用6mm钢板卷制,依照测量放样,对准中心,放入清理后桩孔,当护筒不再下沉后,在四周回填袋装土,规定分层进行,保证密实不漏水,护筒顶应高出施工水位0.40m。
护筒采用单护筒,护筒直径1.20m。
本工程陆上某些钻孔灌注桩采用单护筒,采用4mm厚钢板卷制。
鉴于本工程施工场地为吹填砂所形成区域,且吹填厚度较深,因而,本工程钻孔桩施工用钢护筒高度为1.20m,且保证护筒位置平、直、稳固、精确、不变位。
护筒埋设完毕后,测出护筒口标高,并做好测量记录,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桩位验收,待验收通过后,方可开钻施工。
同步,在钻孔施工过程中,在泥浆搅拌及钻孔施工过程中,应适量掺加工业碱,防止塌孔现象产生。
3.5、泥浆备制及循环依照施工条件,本工程地质资料及设计规定,结合以往施工经验,拟定用正循环钻进成孔,泥浆护壁,二次循环清孔。
钻孔形成自由面时,由于受地层覆盖土压力作用,使自由面产生变形,泥浆使用得当可以抑制变形产生,依照泥浆物理性能,结合不同个地质状况,选用不同泥浆性能参数,来平衡地层侧压力,以抑制孔壁缩颈、坍塌。
泥浆性能参数指针控制范畴如下:漏斗粘度:18-25 s 泥浆比重:1.05-1.20 含砂率:<4%泥浆性能参数普通选取原则为:易塌孔地层选用较大值,不易塌孔地层选用较小值。
依照既有地质状况,采用外运优质粘土造浆。
考虑到钻进至砂层后,维护孔壁比较困难,因而,泥浆比重恰当增长。
由于引桥桩位在潮位变动区,开挖泥浆池四周高度必要高于施工水位,保证泥浆性能不受潮水影响;泥浆循环均采用泥浆泵吸强制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