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将进酒》(新人教版)ppt分析
《将进酒》(新人教版)ppt分析
• 将进酒 •————————————————————
•□李 白
知识与 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 能力 文化
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 过程与 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 方法 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
诗风
情感态 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
度价值 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
观
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 峨眉山月歌
•
□李 白
ɡū qiú pēnɡ dànɡ
• 二、(1)请 (2)应当 (3)暂且 (4)替,给 (5) 吃喝 (6)即、就 通“酤”,买或卖,这里 指买 (7)放纵、无拘束 玩笑 (8)毛色斑驳 的马,极言马的名贵 (9)拿 (10)“消”,消 除,排遣
• 三、(1)朝如青丝暮成雪 (2)莫使金樽空对月 (3)惟有饮者留其名 (4)千金散尽还复来
________________
(7)斗酒十千恣.欢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8)五.花.马.、千金裘________________ (9)呼儿将.出换美酒________________ (10)与尔同销.万古愁________________
• 三、名句填空 •( 1 ) 君 不 见 高 堂 明 镜 悲 白 发 ,
一、辨形注音
将.进酒( ) 金樽.( ) 钟鼓馔.玉( ) 沽.取( ) 烹.羊(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岑.夫子( ) 恣.欢谑.( )( ) 千金裘.( ) 跌宕..( )
二、词语释义
(1)将.进酒________________ (2)会须.一饮三百杯________________ (3)烹羊宰牛且.为乐________________ (4)请君为.我倾耳听________________ (5)钟鼓馔.玉________________ (6)径.须沽.取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 • (3)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__。 • (4)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___。
• 【自我校对】
• 一、qiānɡ jiānɡ zūn Cén zhuàn zì xuè
• 【参考思路】 所谓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 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基调常常可以凭直观 被感知,但只有经过分析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例如这首诗,初读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 诗人的感情发展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 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只是 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所以,这首诗 的基调应该是愤激。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 转眼即是百年;接着因悲而生寻欢之意,准备 痛饮一场;然后转入正题,借酒抒发其愤世嫉 俗之情;到结尾更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
• 一、作家档案
• 李白,见《梦游天姥吟留别》“作家档 案”。
• 二、背景回放
•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 意译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 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 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 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 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 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 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 醒。”“钟鼓馔玉”的意思就是富贵生活(富 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 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愿醒”, 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 【参考思路】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 留其名。”李白刚刚崭露头角时就曾写下“事 成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作为一个儒生,他 有着强烈的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愿望,然而,这
• 4.试指出本文中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
• 【参考思路】 (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 两句。
•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 饮三百杯。”
• (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 千恣欢谑。”
•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 销万古愁。”
• 二、疑难辨析 • 1.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李白嗜酒如命的放浪
行为呢?
• 【参考思路】 李白嗜酒,是他人生不得志的 体现。他曾经两次进入京师,与达官贵人相伴, 但是不久就因为他傲岸的个性、出众的才华而 触怒权贵,遭到谗毁排挤。借饮酒来反抗黑暗 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处世的常用方法。魏晋人喜欢饮酒,认为酒能
• 2.这首诗的基调是什么?试结合诗人感情发 展的脉络作具体分析。
•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赏析]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 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 “峨眉山月”写起,点明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次句景中有人,“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 者顺流而下,才能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境。
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 入岷江,向三峡驶去。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 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 一、重点突破
• 1.有人说本诗有“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 应如何理解?
• 【参考思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 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 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 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 2.指出两处用典。 • 【参考思路】 (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出曹
植《箜篌引》)
• (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 3.文中的三种主要情感具体指什么?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 来。)
•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 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 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