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二〇一〇年五月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设计题目:论隋唐时期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学生姓名:玄惠文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国际文化班级:06级指导教师:金春讲师学校代码:10184学号:2064051539摘要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是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内容。
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途径上,既有日本政府向中国派出的遣隋使、遣唐使,又有中国僧侣应日本之邀赴日传法,还有自发的赴日传法。
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活动构成了中日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它对推动中日佛教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隋唐在当时的东亚是最强大的帝国,而日本作为一个尚未进入封建社会的小国则迫切需要学习先进的文化和制度,在诸多国际国内环境的促使下,中日两国的佛教文化得以交流和发展。
佛教文化的交流需要以人来做载体,需要人的往来。
隋唐时期中国和日本的统治者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中典型的有隋朝的隋文帝和日本的圣德太子。
还有中国和日本的往来人员也对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著名的僧人有东渡日本的鉴真和赴中求法的最澄、空海等。
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也同样如此。
只看到中国佛教对日本的影响而看不到日本佛教对中国的影响,既不符合历史规律,更不符合中日佛教交往的史实。
隋唐时期中国和日本这种双向互动的佛教文化交流对中日双方的佛教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结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对现在进一步推动中日关系不无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字:隋唐背景媒介人物影响ABSTRACTBuddhism exchanges history China-Japan making a general observation of Sui-Tang dynasty period,we can perceive this momentary scheduled time Buddhism exchanging the important content already becoming China-Japan cultural exchange, this interactive two-way Buddhism exchanges but Buddhism to China-Japan both sides developing playing have arrived at important promote role.Sum up the history that Buddhism exchanges China-Japan Sui-Tang dynasty period,sum up experience to us,burst forth single-step drives Sino-Japanese relations not without,to enlighten significance and use for reference.But several times,Buddhism culture prosperous and is at a low ebb since Buddhism biography becomes a member of China,change the enormous effect that it brings about without end for Chinese religion culture but. Buddhism enters Japan,here from below all one thousand years since middle of the 6th century or so from Chinese biography,becomes one branch leading force of Japan politics,society.Key words:Sui-Tang dynasty background affects culture目录引言 (1)第一章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历史背景 (2)1.1政治背景 (2)1.2文化背景 (3)第二章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媒介人物 (5)2.1隋朝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媒介人物 (5)2.1.1中国方面对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52.1.2日本方面对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52.2唐朝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媒介人物 (7)2.2.1中国方面对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72.2.2日本方面对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7第三章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成果与影响 (9)3.1隋唐时期中国佛教文化传入日本的成果与影响 (9)3.2隋唐时期日本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的成果与影响 (11)结论 (12)注释 (13)参考文献 (14)谢辞 (15)引言中日两国同处东亚地区,隔海相望。
正是由于这种毗邻关系,使得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史学界学者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研究成果也有一些缺陷。
为了深入地研究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本文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与分析,在充分利用现有史料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背景,重点介绍了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人物,从政治、文化等方面来揭示了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对两国的影响,反映了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状况。
第一章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历史背景1.1政治背景中国佛教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广泛发展,到隋唐时达到了全盛。
这个时期隋唐佛教之所以取得如此飞跃的发展,与当时的国际和国内的历史背景以及统治阶级特别是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是分不开的。
当时日本在中国隋唐时期的社会发展还未进入封建社会阶段,经济、政治比较落后,文化也不发达。
日本朝廷刚刚平定磐井之乱,逐渐加强对地方豪族的统治;另外,苏我氏与物部氏以崇佛和排佛为背景,进行了战争,后来甚至出现苏我氏的势力凌驾于皇室之上的局面,导致了社会不安,生产荒废,人民贫困,统治阶级内部的对立加剧,致使统治者以佛教的灵魂不灭、因果报应等教义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首先,当时的国际环境促使两国交好,交流佛教文化。
隋唐时期,随着四分五裂的中国被统一,迅速成为东亚最强大的帝国,同时也加强了与东邻日本和朝鲜三国的交往。
统治者为了加强对人民的精神统治,积极提倡各种宗教。
虽然唐朝封道教为国教,但佛教提倡灵魂不灭、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等迷信说教,引导人们逆来顺受,安心现状。
所以,佛教受到隋唐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而当时日本在朝鲜半岛上苦心经营了三百多年的侵略基地已被新罗攻占,大和朝廷随时相机伺隙,怀有重占之心。
在隋文帝征高丽后二年(公元600年),日本圣德太子便先后两次兴兵,攻打新罗,但终不能得手。
在此背景下,鉴于隋之强大,隋与高句丽关系紧张之际,圣德太子改变外交政策,断经略朝鲜半岛之念,而执行与隋修好以牵制新罗的方针。
当时隋朝及朝鲜半岛诸国佛教兴盛,日本籍遣使入隋的机会,从中国直接汲取优秀文化,特别是输入佛教。
通过四次遣使,日本在初步直接接触中国的优秀文化并有所汲取之后,对中国优秀文化益加叹羡和憧憬,朝野上下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形成一股狂热的学习高潮。
其次,隋唐时期的中国与日本国内形势为佛教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隋文帝掌权后,一开头就改变了周武帝毁灭佛法的政策,而以佛教作为巩固期统治权的方针之一。
他首先下令修复毁废的寺院,允许人们出家,又令每户出钱营造经像,长安及并州、相州、洛州等诸大都邑由官家缮写一切经,分别收藏在寺院及秘阁之内,从而天下风从。
在唐继隋统一全国,太宗、高宗等诸代的治世后,经济高度繁荣发达,文化空前隆盛辉煌,日本不少留学生的留学期长达数十年之久,这与唐代大多数帝王自觉扶持佛教是分不开的。
唐朝的统治者对于外国留学生,都给予优遇,他们的生活费用由唐补助,四季发给被褥和衣服。
作为执政的圣德太子,为了推行统一权力于天皇的中央集权政治,希望通过佛教把崇奉多种多样的神祗的豪族吸引过来,从宗教上统一信仰,缓和豪族问的对立抗争。
在他执政的三十年之间,下诏兴隆佛法,创建寺院,亲自宣讲佛经及著书,遣使入唐,将自朝鲜传入中国文化的途径,改为由日本直接与隋唐文化的交流。
由于圣德太子的弘扬,日本佛教很快得到流传。
圣德太子死后25年,日本发生了“大化改新”,即模仿中国唐代文物制度,进行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由于促进这个革新运动的中心人物,如被任命为国博士的高向玄理、僧曼等,都是入唐留学僧。
故使佛教进入一个新时期。
1.2文化背景隋唐是中国历史上引人注目的历史时期,隋朝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到统一状态,而唐朝则在隋朝基础上创造了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隋唐时期的日本正处于佛教传播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中日双方的佛教交流对促进佛教在东亚范围内的传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佛教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隋唐时期中国宏伟的佛教寺院、规模空前的译经事业、谆谆善诱的高僧,吸引着远道而来的日本学问僧、请益僧。
波涛汹涌的东海,阻挡不了日本僧人追求佛理、质疑问难的决心。
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除遣唐使船往来于中日之间外,还有中国商船新罗、日本商船。
日本僧人也搭乘商船往来于两国之间进行佛教文化交流。
他们回国后,不仅是留学生,就在留学僧传播佛教的同时,也在不同场合将中国的政经、文教、哲学、史学、建筑、艺术、医药等介绍到日本。
日本僧尼在寺院生活,读经,参加佛事法会,这在当时是需要一定的汉字汉文水平的。
而能满足此条件的大都是大陆人的子孙。
并且隋唐时期的佛教建筑使日本人心灵受到震撼,对中国充满了好奇。
其次,中国和日本原有的宗教信仰为佛教的交流和流行架起了桥梁。
佛教传入我国时,正值中土神仙方术盛行之际。
上至皇帝达官显贵,下及庶民百姓,大都相信巫术的“灵验”。
西汉黄老之术在协助佛教立根于中国的因素中起了重大作用。
日本在佛教传入之前所具有的宗教思想,是自然崇拜与祖先教相结合而成的神话传说,这个关于天神地祗,祖先游魂保,卫国土子孙的信仰。
而佛教教理是由许多方面组成,因此最初传入日本的佛教就是适应当时社会状况的关于现世祈祷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佛教的佛陀善神也和神道的神一样,都是现世和幽界的存在者,保护国土和人的。
因此可以认为,日本原始宗教信仰在佛教立根于日本的过程中也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第二章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媒介人物2.1隋朝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媒介人物隋朝时期中国佛教之所以取得发展,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统治阶级特别是上层统治阶级某些大人物的扶持是分不开的。
而日本在当时未进入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更好的巩固自己的统治,为此也积极扶持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