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发展经济学:广义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学说狭义在二战之后形成的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发展中国家:二战后,随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瓦解,从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地位获得独立的新兴国家。
特征:(1)一般共同特点:低生活水平,生产率水平低,社会、经济、文化上的二元结构,高人口增长,高赡养负担,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严重,对农业生产、初级产品有严重的依赖。
处于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处于较为脆弱的国际地位。
(2)基本特征:1.社会、经济、文化的二元结构2.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相对发达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并存3.社会、文化、制度安排都存在类似的二元结构经济发展速度、收入分配的差异导致二元结构差异有扩大的趋势经济增长:一国或者地区一定时期内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的产出增长。
经济发展:伴随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全面完善。
二者关系:区别:经济发展,除了增长外,还伴随着经济结构村会和政治体制变革即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加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联系:经济发展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增长又包含质量变化的概念,突出体现在结构的变化。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社会进步的首要条件。
要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经济必须得到全而的增长。
但是,有经济增长不一定有经济发展。
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在1990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由三个指标构成的,即寿命、教育程度与生活水准。
寿命以出生时的寿命预期来衡量;教育程度以成人识字率与初、中、高各级学校入学率两个指标加权平均获得(其中给予成人识字率2/3权数,入学率1/3权数);生活水准以调整的人均GDP来表示(即人均GDP按照购买力平价和收入边际效用递减原则来调整)。
这三个指标是按0到1分级的,0为最坏,1为最好。
在算出每个指标的等级后,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平均,便得到一个综合的人类发展指数。
主要的经济发展理论:熊彼特创新理论创新的概念:建立一种生产要素以新的组合来替代生产要素久的组合的过程创新的主体:企业家企业家具备的条件:1.对新技术的发明和新资源的发现引起高度的重视2.对新资源、新技术的经济潜力具有正确的审度的天资3.新技术和新资源等在投入使用后能够不断加以完善罗斯托起飞理论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前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群众高额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起飞的定义起飞是工业化的开始,是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分水岭,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起飞的条件:第一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第二要建立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第三要进行制度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变革起飞的标志:技术创新及其应用程度经济增长的动力:主导部门的不断更替,人类欲望的不断更替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1.防止消费的早熟,为起飞积累资金2.重视基础设施建设3.严格控制人口增长4.发展出口创汇产业,增加外汇储备5.推广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隐蔽性失业6.防止人才和资本外流7.动员国内资金,提高储蓄率,并吸引外资8.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克服制约经济发展因素的政策:制约因素:1.新旧主导部门更替时期2.进入群众高额消费阶段时期克服政策1.促进科技不断进步2.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城市建设和服务行业3.实行充分的公民权和广泛的民主权4.对人民进行道德、理想的培养和教育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理论刘易斯的双元结构模型:前提假设: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分为两个部门;2.劳动力供给无限;3.工资不变经济运行机制: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工业部门,工业部门不断发展,扩大生产,不断从农村中吸收剩余劳动力来促进经济增长;农业只是被动发挥作用。
工业的增长动力来自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又来源于利润。
经济发展的二阶段:第一阶段,利润增长快于工资增长第二阶段,工资增长快于利润增长缺陷:忽视农业发展的意义,会造成农业的停滞;忽视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保证农业中劳动力转向工业的先决条件费景汉拉尼斯的修正修正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农业中剩余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为0第二阶段,0<农业中剩余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不变工资第三阶段,不变工资<农业中剩余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评价:问题:假设条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夸大了城市吸收剩余劳动力的作用忽视了农业的发展第二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资本:用于生产过程,扩大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的物质、技术、知识资本形成: 资本由储蓄转化为投资,并形成生产能力的过程形成阶段:储蓄——资本集中——投资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资本形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呈正比关系储蓄倾向的影响因素:国民收入水平;收入分配状况;风俗习惯;金融机构的完善普及程度;政治经济环境的状况第三章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指包含在人体内的生产能力,包括人口的数量、规模和人口的质量两方面。
来自于先天和后天两方面。
人力投资的范围:(1)教育投资(2)用于营养、医疗、保健方面的投资(3)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投资(4)用于移民入境的投资人口数量控制政策:(1)提高妇女的受教育和就业水平(2)增加社会保障和福利(3)改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条件,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4)提倡晚婚和计划生育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该模型建立在发展中国家农村、城市普遍存在失业的基础上该模型认为人口流动取决于预期收入的差异,预期收入的差异又取决于城乡实际收入的高低以及城市的就业概率。
具体内容:1.流动的基本动力是比较利益的高低与成本的差异2.比较利益的高低不是城乡现实收入的差异,而是预期收入的差异,即必须要考虑不能就业的风险3.农村劳动力获得城市就业的概率与城市的失业率成反比4.就业概率的高低还与等待时间的长短成正比政策含义:有效控制城乡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速度,使其与经济发展保持问题平衡,解决城市的失业问题具体措施:1.减轻城乡经济机会不平等现象2.强调在创造城市就业机会的同时,增加农村的就业机会,缩短城乡收入差距3.重视农业发展,改变过去只重工不重农的情况教育投资效益低下的原因:1.投资方向有误2.投资不平衡3.人才外流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益的策略:1.改变教育的投资方向2.对人才选用按实际情况,不大材小用3.减少对高等教育的补贴4.改革各级学校的教育体制,让教育服务于本国经济5.控制人才大量外流情况第四章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指由于生产技术的变动使用原来一样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或者用更少的投入获得同样的产出的一种经济现象。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可以创造新产品2.可以改进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使用价值3.可以获得能源和原材料的新来源4.可以改进生产方法和企业的组织形式,提高劳动生产率5.可以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实现生态平衡科技创新:同创新的概念创新的内容:(1)开发引进新产品或提高一种产品的质量(2)采用新技术和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5)实现企业组织的新形式技术引进:通过技术转让和技术购买,在一种较高的起点上,来提高本国的科技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迅速提高。
第五章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指一个国家的对外商品交换,它包括进口和出口两部分,也称进出口贸易。
作用:1、可以调节国内的余缺,平衡供求(1)世界市场作为供给者,它可以向国内提供商品和劳务来弥补国内商品和劳务不足(2)世界市场作为需求者,向国内企业购买商品和劳务来解决国内过剩(3)世界市场作为关税的支付者,可以弥补本国国际收支不足2、对外贸易的乘数作用对外贸易中,只要坚持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1,那么增加出口,就有利于提高总需求水平和增加就业量,从而促进经济成倍增长。
贸易保护: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防止外国产品的竞争,保护本国民族产业贸易保护理论:具体参考笔记a.保护幼稚工业论b.保护萌芽经济论C.未利用资源论缺陷:1.资源利用的低效2.缩小了高效部门的市场3.缺乏竞争的动力第六章外部资源与经济发展外部资源:泛指国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
主要的形式:物质形式、金融形式、技术形式两缺口模型理论及价值:1、中心思想:说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若存在储蓄和外汇等方面的有效供给不足,那么利用外资来填补这个缺口是必要的,可以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
2、基本公式M-X=I-S3、平衡方法消极平衡:不利用外资,通过调节国内要素来达到平衡。
(1)难以办到(2)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福利积极平衡利用外资来实现平衡(1)可以解决在国内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发展。
(2)可以减轻国内资源的压力,即可解决资金问题又可解决物质匮乏问题4、理论价值(1)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存在国内资源不足,经济结构不平衡的问题。
解释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积极利用外资是克服储蓄和外汇约束困难,以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2)解释了利用外资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利用外资可以增加出口能力利用外资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投资效率利用外资可以提高经济福利水平(3)说明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行经济计划和政府调节的必要性(4)强调了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改革的必要性5、政策含义(1)积极利用外资(2)制定与本国情况相适应的外资引进计划(3)调节外资的流向、结构和它的有效使用,控制跨国公司在本国的活动。
(4)实行经济体制改革6、缺陷(1)该理论是总量分析法,分析的只是需要从国外引进的资源总量,而不能说明国内所需资源的具体数量。
(2)强调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忽视挖掘本国潜力的重要性(3)没有说明一国的借债能力和偿还能力,易产生对外资的过度依赖,造成债务负担过重,偿还困难等问题(4)强调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忽视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制度等作用。
(5)忽视了外资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利用外资的形式:外援、外债、外国直接投资外国直接投资的作用:输血效应就业效应溢出效应竞争效应第七章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环境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1、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国际贸易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贸易结构贸易格局贸易形式2、金融全球化资本流动全球化:国际证券市场交易量国际信贷国际游资外汇交易量金融机构跨国化金融信息全球化3、以跨国公司为主角的生产全球化4、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1)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发育不太充分,经济结构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部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