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教学质量调研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学校开展“国学课堂”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传承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D.走近宽厚里,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养成”前加“是否”;B.语序不当,“传承并了解”改为“了解并传承”;D.成分多余,“停下脚步”与“驻足”语义重复;故选C。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背.影/背.包过磅./大气磅.礴济.济一堂/假公济.私B.佯.攻/打烊.箴.言/缄.默无言谆谆教诲./韬光养晦.C.伧.俗/寒伧.逮.捕/力有未逮.翻江倒.海/倒.行逆施D.俘.虏/漂浮.编辑./开门揖.盗插科打浑./浑.然天成【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bèi/bēi,bàng/páng,jǐ/jì;B.yáng/yàng,zhēn/jiān,huì/huì;C.cāng/chen,dài/dài,dǎo/dào;D.fú/fú,jí/yī,hùn/hún;故选A。
二、名句名篇默写3.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遥看是君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从军征》)②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③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⑤何处望神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⑥______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①《登幽州台歌》中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爱莲说》中直接点明莲花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松柏冢累累②苟全性命于乱世③浅草才能没马蹄④折戟沉沙铁未销⑤满眼风光北固楼⑥俗子胸襟谁识我(2)①独怆然而涕下②(莲,)花之君子者也【解析】【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冢”“戟”“怆”等字词的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长安兴教寺①终南山下,少陵原畔,有一座寺院。
院内古柏苍郁,翠竹掩映,唐代高僧、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就长眠在这里。
因塔建寺,唐肃宗李亨至寺参谒,题塔额"兴教"二字,自此这座寺院就被称为兴教寺。
②兴教寺塔实际包括玄奘塔、窥基塔和圆测塔三座古塔。
三塔呈“品”字形排列。
中间最高一塔为玄奘法师灵骨舍利塔,底层北壁嵌唐开成四年“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1方,记述了玄奘诞生、出家、受戒、取经和译经的过程。
③玄奘法师著名的弟子窥基、圆测不仅生前协助玄奘译经,二人在圆寂后,还陪伴在玄奘法师灵塔左右。
窥基和圆测的灵塔分别位于玄奘塔的西侧和东侧,形制相同但规模较小。
窥基为玄奘法师嫡传弟子,精通教义,是玄奘译经的得力助手,并为玄奘所译经文大量作注解;而圆测是新罗王孙,其佛教思想在朝鲜半岛影响深远。
④兴教寺塔虽不很高,但庄严壮观,驰名中外。
在我国建筑艺术史上,是现存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的典型代表。
兴教寺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楼阁式塔。
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中,唐代及其以前的建筑遗存非常稀少。
玄奘塔和窥基塔都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圆测塔虽迁建于北宋,也有900年的历史,同样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
⑤玄奘法师前往印度求取佛经,往返长达17年,沿途经过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是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上最有成就的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对中外文化的交流作了杰出贡献。
⑥与《西游记》所叙不同的是,公元629年,20多岁的玄奘请允西行求法,并未获唐太宗批准,但决心已定的玄奘“冒越宪章,私往天竺”。
玄奘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孤身涉险,历尽艰难。
历时17年,行程5万里,最终玄奘从包括佛学中心那烂陀寺在内的五天竺,带回了数百件经像舍利,包括150粒佛舍利和"真经"梵文原典520夹657部。
⑦公元645年,玄奘取经返回长安,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比今天的大牌明星还受欢迎。
归来后的玄奘,呕心沥血、翻译佛经,为唐太宗、唐高宗所钦重,供养于大内,赐号“三藏法师”。
公元664年,玄奘去世,初葬于浐河东岸的白鹿原上,后被迁葬于兴教寺。
⑧兴教寺塔展现了佛教沿丝绸之路传至长安后的发展及其对朝鲜半岛的影响。
而兴教寺则为佛教唯识宗重镇,兴教寺三塔是唯识宗的三位祖师墓塔,在佛教传播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兴教寺塔作为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的墓塔,与他沿丝绸之路西行至印度求取佛经的这一佛教传播史和东西交通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密切关联,也佐证了玄奘师徒共同翻译阐释佛经、在东亚地区发展弘扬佛教的历史。
⑨根据规划,在2018年年底之前,将深化兴教寺三塔院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开展科技考古,明确寺庙历史格局。
同时,继续兴教寺塔本体日常维护工作,遗产本体砖石质文物保护技术实现突破。
加强兴教寺塔周边黄土山原的护坡加固,保障遗产安全。
远期管理任务中,将进一步落实遗产区、缓冲区的全面监测,确保遗产价值、完整性和真实性保护,并最终确立长效机制;在近中期运行的基础上,实现遗产管理协调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围绕兴教寺塔、法相宗、丝绸之路等专题和主题,形成研究成果。
1.结合文章,简要概述兴教寺塔的布局特点。
2.文章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兴教寺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楼阁式塔。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兴教寺不仅非常高大,而且庄严壮观,驰名中外。
B.玄奘法师是丝绸之路上最有成就的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
C.兴教寺塔在佛教传播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与佛教传播史和东西交通史上的重大事件关系密切。
D.规划在2018年年底,将深化兴教寺三塔院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开展科技考古,明确寺庙历史格局。
【答案】1.兴教寺塔包括玄奘塔、窥基塔和圆测塔三座古塔。
三塔呈“品”字形排列。
中间最高一塔为玄奘法师灵骨舍利塔,窥基塔和圆测塔分别位于玄奘塔的西侧和东侧。
2.列数字。
“历时17年,行程5万里”说明了玄奘西行求法的时间之长,路途之遥远。
“150粒佛舍利和‘真经’梵文原典520夹657部”说明玄奘对中国佛教发展的贡献之大。
这些具体数字使得文章更有说服力。
3.“现存”是在时间上的限制,指直到目前还存在的塔,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最”是程度副词,修饰“古老”,说明了兴教寺塔作为阁楼式塔有着悠久的历史。
4.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把握。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段。
文章第②③段讲的是兴教寺塔的布局特点。
第②段讲了兴教寺塔的总体特征,是由三塔构成,接着讲了玄奘塔。
第③段讲了窥基塔和圆测塔。
结合“兴教寺塔实际包括玄奘塔、窥基塔和圆测塔三座古塔。
三塔呈‘品’字形排列。
中间最高一塔为玄奘法师灵骨舍利塔,底层北壁嵌唐开成四年‘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1方”“窥基和圆测的灵塔分别位于玄奘塔的西侧和东侧,形制相同但规模较小。
”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把握。
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画线句子用了大量的具体数字,“历时17年,行程5万里”说明了玄奘求经时间之久,路途之遥远,“150粒佛舍利和"真经"梵文原典520夹657部”。
说明了玄奘对中国佛教发展的贡献之大。
这些数字真实而富有说服力。
3.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把该词语删去前和删去后的句意作对比。
然后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
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现存”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最”属于程度副词,说明作为阁楼式塔的兴教寺塔年代十分久远。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之处即可。
A项与“兴教寺塔虽不很高,但庄严壮观,驰名中外。
”不符;B项与“是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上最有成就的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不符;D项与“根据规划,在2018年年底之前,将深化兴教寺三塔院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开展科技考古,明确寺庙历史格局。
”不符。
故选C。
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只收一个台的收音机章校中①我的母亲是个没有固定工作的小镇妇女。
她虽然一字不识,但她热爱文化人,尊重文化人。
父亲病逝后,母亲就用她一生的辛劳供养着我们读书,其艰难竭蹶可想而知。
②春夏季节母亲去镇酱菜厂做豆制品,她推着磨磨豆子,走着转着,为挣一块钱每天都把自己累得精疲力竭的。
在秋冬的日子里,母亲去附近的一个农场做摘棉工,因是多劳多得,为多划一块成熟的棉田,为多挣一分钱,她披星戴月,顶着寒风,忍着冻疼,在茫茫棉田里埋头收拾棉花。
母亲的手掌粗大粗糙,手背青筋暴突,唯有中指戴着一个顶针,才表明那是女人的手。
③那年为响应政府号召,我中学一毕业就被镇政府敲锣打鼓地送到附近的生产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一时间家里只剩下母亲和弟弟,虽然生活的负担减轻了些许,但母亲的日子依然数米而炊。
④终于,中断的高考制度恢复了。
我开始复习功课,准备参加高考。
但在经历了三年的知青生涯后,中学的各门功课都已荒废,尤其是英语单词已基本还给了过去的老师。
当我看到其他知青纷纷购买收音机,跟着广播英语讲座复习单词时,我的心就像被小猫抓了一样,心烦意乱,因为我没有钱购买一台收音机。
⑤这天母亲从镇里来到我下放的地方,给我送来了肥皂、牙膏等日用品,恰让她看见同宿舍的一个知青正趴在床上,捧着收音机,一边听一边嘴里发出唧唧哇哇的声音,便就问:“他在听什么?”我低声回答:“他在跟着收音机复习外语呢。
”母亲沉默良久,而后“哦”了一声就走了。
⑥不想就在第二天上午,母亲又来到我们下放的小屋,喜悦着神秘着把我拉到屋外的一棵槐树下:“娃呀,妈也给你买了台收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