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及考试大纲

2020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及考试大纲

2020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和知识点汇总考试大纲如果你今年高考选了地理,想在短时间熟记知识点,那就打印出来多看几遍,如果你想快速提高成绩,那来看看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太阳系概况。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轴。

两极。

经线。

本初子午线。

经度。

赤道。

纬线。

纬度。

经纬网及其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的划分。

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时区的划分。

日界线。

国际标准时间。

北京时间。

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宇宙探测宇宙探测的意义。

宇宙探测的现状。

2.大气(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降水的时间变化。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3.海洋(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洋流。

洋流的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3)海洋环境保护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

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4.陆地(1)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变动主要造岩矿物。

三大类岩石。

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域分异规律。

(3)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资源问题。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

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5.地图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

常用图例、注记。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等高(深)线和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农业农业区位因素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2)工业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2.人口与环境(1)人口的再生产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世界人口的增长。

世界人口的分市。

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

环境承载力。

合理容量。

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3)人口素质与环境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聚落的形成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2)城市的区位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城市化城市化及其进程。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4)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

城市的合理规划。

4.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2)交通运输和通信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3)商业贸易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

商业网点的布局。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5.文化景观(1)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的形成。

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

(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文化源地。

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

6.旅游活动与环境(1)旅游活动及其作用旅游活动的特点。

旅游活动的作用。

(2)地理环境与旅游旅游资源及其特性。

旅游资源的价值。

中国的旅游资源。

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3)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7.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3)综合国力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

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8.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防治。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部分世界地理1.世界地理概况(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海陆分布。

海底地形。

陆地地形。

(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世界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3.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第四部分中国地理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地理位置。

国土构成。

行政区划。

2.中国的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3.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4.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黄河、珠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京杭运河概况。

6.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主要城市。

8.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主要城市。

9.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

农、牧业生产特点。

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矿产地。

主要城市。

10.青藏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高寒气候。

农牧业生产特点。

能源和矿产资源。

主要城市。

1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地理位置和范围。

经济发展的特点。

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12.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

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

高考地理知识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 自然因素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2. 人文因素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3. 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典例】⑴、东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是:①平原辽阔,耕地连片,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②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或有肥沃的黑土);③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④山环水绕,灌溉水源充足。

⑤人少地多,土地增产潜力大;⑥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⑦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广阔;⑧国家政策扶持;⑨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提供机械化设备等。

⑵、秦淮一线以南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四川盆地水热充足);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⑥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 自然因素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2. 经济因素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3. 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 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典例】⑴、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①距铁矿区近:有大冶铁矿;②能源充足:有葛州坝和三峡的水电,距华北能源基地也不远;③水源充沛:有长江和汉江;④地势平坦;⑤工业基础好;⑥水陆交通发达:有长江及汉江水运,京广线纵贯南北,高速公路四通八达;⑦地理区位优越:中部经济区的中心,区域协作条件好,市场非常广阔;⑧科技文化较发达,劳动者素质较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