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有关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3篇【精品】

2020年有关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3篇【精品】

企业转型升级是市场发展的要求,人才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最重要力量,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意味着人才的转型升级。

今天整理了传统企业转型的感想,希望对你有帮助。

1产品工业化、标准化三全是以做汤圆起家的,我父母都是医生, 2年辞职下海后发明了速冻汤圆,后来把这个工艺方法进行了产业化,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很快就做到了汤圆第一。

但那个时候,企业没有发展战略,因为很小,当时就想把汤圆做好。

后来发现不经意间把一个冷冻汤圆做到了全国第一。

这时候就在反思,为什么能把汤圆做到第一? 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宁波汤圆是有历史积淀的,为什么河南的一个企业能把速冻汤圆做到全国最大?其实三全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产品,而是把产品工业化、标准化。

让消费者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吃到好的汤圆,这是我们的核心意识。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认识,我们能把汤圆市场做大。

在第一阶段后,我们把第二次创业定位为“中国速冻食品专家”,把我们的能力放大,把能够进行标准化、工业化的速冻食品进行完善,我们做了速冻水饺、速冻面点,等等,打开了新的空间,这让我们又保持了十年的快速成长。

2调整战略发展空间企业成长能够永续存在和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能不能找到未来成长的空间。

企业的核心价值并不是只做某一个产品,而是拥有某一方面的能力。

我们就是把这个空间拓展开了。

三全一路走来,我发现未来成长空间找不到的时候,是企业最迷茫的时候,一旦找到了适合的空间,对企业组织来讲,大家能够做的事情非常多,能够凝聚所有的力量去实现它。

四五年以前,三全又做了一次新的战略定位。

回过来看,三全大概七八年给自己做一个定位,因为每走七八年,外部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包括同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你必须不断的找到新的发展定位,支撑企业持续发展。

我们最新的战略定位是做“餐桌食品的最佳供应商”。

一般来说,我们的餐桌有两个,一个是家庭的餐桌,一个是外食的餐桌,这样就把市场给分开了。

过去三全食品主要通过商超进入家庭,是以一种备餐的形式出现的。

比如早餐或者晚餐,因为中午基本上不食用速冻食品。

对三全来讲,如果未来做一个餐桌的供应商,一定要抓住两个餐桌,我们过去的传统业务通过了商超进入了家庭,新的业务就需要进入外食的餐桌,如何进入?又提出了一个挑战。

尽管餐饮业是一个海量的市场,空间足够大,但是对某一个企业来讲,如何能够拿到自己的市场份额,是需要去考虑的。

我们把企业能拿到的份额叫做标准,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你一定是能够生产标准化的餐品,对于一个很小的东西,我们去吃他的原因一定是追求个性化,如果你追求个性化,传统的餐饮是永远不会被颠覆,就怕你是做标准餐品,又没有成本优势,又没有个性化优势,你很容易被大的企业所颠覆,因为他是做标准餐品的。

标准餐品我们又把早中晚餐做了一个分析:早餐的随意性比较强,一般在家里;晚是场景比较分散,可能同学聚会等等;午餐的就餐时间则比较集中,就餐的区域也比较集中,临近工作场地。

因此我们就聚焦在午餐,做了一个标准的午餐产品。

3优化流程,改变传统三全提出用三年时间,把一个纯粹的生产企业转变成一个生产服务型企业。

为此借鉴了很多传统的模式,包括便利店模式,连锁快速售卖模式,还到国外做了一些考察,后来发现每一种模式都有他的缺陷,因为这个行业已经比较成熟、稳定了,线下的资产也比较重,而这不是我们想做的。

基于以上几种模式的对比和分析,我们想到了新的商业模式——三全鲜食。

这是我们从一个传统的企业到新的O2O商业模式的演进。

首先,三全鲜食垂直的工厂直接对客户,没有中间环节,把过去的中间环节,所有的经销商、零售商干掉了,只有工厂对消费者,通过一个物流进入到最后的终端设备。

第二,线上、线下终端无限接近消费者。

现在已经实现了手机平台化,手机是不离身的,这是最接近消费者的一个方式。

如果你公司有一定的人数或者在公司的大堂里面,我们把设备投进去,就可以无限地接近消费者。

第三,利用线上平台互动、产品迭代更快捷。

我们现在基本上可以做到这周的菜单如果有什么反馈,下周就可以改进,这个在传统是做不到的。

因为过去我们通过批发商、零售商到消费者,当有消费者反馈意见回来的时候,你想做一次产品的更迭,最少要三个月的时间,现在的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完全打破过去的路径。

自有的APP相对来说比较窄,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想打造一个以餐桌为场景、产品开放的垂直电商。

商业模式当然是一方面,产品更重要。

那么,如何打造一个有高闭合的互联便当?首先,传统的便当比较重口味,我们就开发比较低油、低盐、健康的食品,在餐品的设计上也比较符合现代健康习惯。

第二,中式快餐的形式革命。

中式快餐和西式快餐有很大的区别,举例来说,辣椒、花椒,因为中国人的筷子比较轻巧,我们在吃菜的时候,即使一个花椒也可以从里面挑出来。

西餐的话就很难处理,他们的方法把这些辅料都做到调味料里面,做到汤汁里面。

再比如,中餐的鱼不剔骨,是我们自己挑刺。

怎么体现新的革命呢?学西式对鱼的加工,把骨给剔了。

因为在工作场所,细节体现了文明程度。

如果吃鱼吐着骨头确实不是很文雅的事情。

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变革,吃完了以后除了剩一点汤汁,所有的都可以吃到嘴里,这也符合我们互联的思维。

另外,我们对包装进行了设计,用的材料通过FDA的认证,并采取零到八度的温度区间,最大限度保证产品安全。

还有,我们每一周都在进行产品的研究,快速的迭代。

我们每天只提供四个口味,提供一个有限选择的菜单。

相较食堂而言,他每天大概十几个产品,但是他天与天之间不变化,我们是每天只有四个,但是我每天都有变化,这样我也有八十几个品种,通过这样的设计,既实现了我们生产的规模化,也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的多样化。

4深入理解互联传统企业转为互联,我有六点感悟。

第一,理解互联的内涵。

过去互联应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效率上,比如说过去企业用CRM等,只是一个效率改善的工具。

新的互联技术则融入了商业模式的内涵,不在是简单地提高效率的工具,要利用互联再造商业模式。

第二,企业转型一定要由主要领导来抓,便于调配。

这个事情当老总一定要自己学习。

我也不是一个懂技术的人,但是你要懂原理,这是很重要。

我们现在就从传统业务里面剥离了一块出来,专门做这个业务。

第三,组建新团队。

这个我刚才已经提到了。

传统企业做快销品的人做不了这个,要做这个业务,团队的主体一定不是老团队。

第四,多头试错,快速反应。

如果没有一套成熟的东西可以去借鉴,要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的修正,不断的同时在几个领域里实验,哪一个试成了,就把力量推上去,其他不行的就砍掉。

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快,不能像过去业务之间是串联的,而是并联。

第五,股权激励。

这里讲的是内部激励,一个新的创业团队一定要有管理层股权的激励,不能像过去一样,要有一个内部股权分配机制,让大家有自发的动力。

第六,开放思维。

移动互联出现以后,对传统的企业是一次新的洗牌,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个企业都要考虑,如何把自己的优势和别人的优势组合起来,让自己的企业变的更强大。

这要求企业负责人拥有更加开放的思想,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创新发展”20xx 年 8 月 30 日、31 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温州市委组织部、温州市经贸委和温州市厂长经理人才公司共同组织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主题的企业培训,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创新发展的意识,为以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在两天的培训中,其中张晖明教授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与发展转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讲课,再结合自己的工作,给了很大我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

张教授在对企业内涵的重新认识上认为企业的“企”字,如果没有了“人”字,企业也就终止了。

我觉得很有道理,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

在平时的管理中,各级管理人员都应该把培养人、教育人、留人等问题摆在日常工作的首位,只有把人的素质、技术水平提高了,才能提高我们的生产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公司在日异月新的发展,现在企业“选人、用人、留人”的问题特别突出,所以我们必须建立和健全我们的用人制度,切实的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才能跟上我们公司硬件发展的步伐,企业才能更加的欣欣向荣。

在讲课的过程中,张教授在大格局决定大结局的中一句“埋头拉车与抬头看路”的话,让我思绪了很久。

我是在想,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也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管理人员一直盯着某个小问题不放,不去打开思路,大观全局的看待别的事情,从而造成了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的局面。

所以,我在想,作为管理人员,应该多多打开思路,多想问题,想别人想不到的问题,积极探讨如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提高企业执行力的问题,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亲力亲为,这样才能顾全大局,企业管理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创新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都是用同样的方法去对待肯定是行不通的。

所以在日常的管理中,要不断地、大胆的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和管理上的创新,才能让企业的发展一直保持青春活力,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我们电厂的日常管理中,管理人员一定要我们的员工树立创新的意识,积极倡导创新的行为,不要让电厂的管理一成不变,这样才能让电厂在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创造更大的效益。

企业发展的格局创新也是很重要的,伟明企业经历了创业、发展的阶段,现在正逐步走向强大,在这条路上,我们更需要在管理上和技术水平上加以创新。

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能默守陈规,必须打开思路,不断的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强化,为我所用,让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训中一点点的体会,总之,在本次的培训中,让我掌握了很多管理方面上知识,也让我由衷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关键是观念的创新) ,才能适合企业的发展,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讨论学习活动对于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创先争优,进一步破解发展难题,实现“xx”规划良好开局具有重大的意义,非常及时,很有必要。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把解放思想作为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工作开展的动力源泉和思想武器,通过扎实开展“转型升级率先发展“活动,强化党员干部的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

第一全力加快转型升级围绕工业园区,打造产业优势,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总量,扎实搞好招商引资及引进创新人才工作,转变招商引资的方式,在招大商、引巨资、引人才上下功夫。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坚定不移的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加强和改进企业服务工作,支持和鼓励企业搞创新、创品牌、上规模,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广阔,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

第二加强调整,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发展和培育一批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