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过如此》读书笔记
为了活下去,囚徒们小心地节省食物,从死者身上“交换”衣物,调换转移到其它集
中营的名单(这更像是命运的赌博),冷漠地注视着其它人的痛苦和死亡。
即使在这种文化
和道德“冬眠”的环境里,人们在动物式的生存本能外,却神奇地保持了对艺术和大自然
之美的热爱,甚至感受更为强烈。
“一位囚徒冲了进来,招呼我们去操场观看精彩的日落。
站在外面,我们看见险恶的云在西边闪闪发光,整个天空布满了从铁红到血红、形状和颜
色不断变化的云,……然后,在几分钟的寂静后,一位囚徒对另一位囚徒说:‘世界多美
啊!’”在艰难绝望的环境里保持对爱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寻找光明和希望,我想,这就是人之为人的特殊之处吧!也正是这种特殊性,反过来,给绝境中的人们带去了活下
去的力量。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但他并未屈服在这个渺小而黑暗的世界,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
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
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
尽管贝多芬的家庭背景是这样恶劣,最后不也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
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
弟的教育的责任。
我们常常认为很多事都是家长应该做的,应该给予的,认为这是他们的
义务,可谁曾想过,贝多芬,和我们一样大的年纪,却承受着与众不同事务。
从看《京华烟云》知道了林语堂,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名作家,前段时间讲历史课,
翻看林语堂简介,发现他还写过《人生不过如此》这本书,被书名吸引开始查阅,最后体
会到人生的好坏,应该像鞋与脚的关系,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世界里充当配角。
一个人只有具有自由的意识和
淡漠的态度,结果才能深切地热烈地享受人生。
这就好比一台戏,优秀的演员明知其假,
但却能够比在现实生活中更真实、更自然地表达自己,表现自己。
人生亦复如此,我们最
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地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真谛。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生不圆满是常态,而圆满则是非常态,
就如同“月圆为少月缺为多”道理是一样的。
如此理解世界和人生,那么我们就会很快变
得通达起来,也逍遥舒适多了,苦恼与晦暗也会随风而去了。
所以我们还要学会享受这
份人生的自由。
我们人生的几十年,都在做什么呢?主要的不外乎工作和生活。
我们工作着,但我们
是以什么样的理念、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方式在工作?我们是在享受工作吗?我们生活着,但我们又是以什么样的理念、心态、方式在生活呢?我们又享受到了生活中的多少乐
趣呢?我们一天一天活着,一天一天过着,但是我们一天一天都快乐吗?不要因为走的太远
而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人生就像一场单程的长途旅行,无论我们怎么度过自己的人生,
都会慢慢驶向终点。
时光如流,仿佛就是刹那之间,青春岁月便如昨日黄花,当第一根白发出现,它让人
警觉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青春已经流逝,岁月从不饶人。
日子琐碎、繁杂、忙碌。
生活
像一面魔镜,在你还未来得及应对它的时候,它便把最实质、最本真、也最枯燥乏味的一
面突然呈现在了你的面前。
你烦躁,而闷闷不乐,并时常生发出一种摆脱的欲望。
读了《人生不过如此》后,有了很多感受。
现在,很多人活得很累,过得不快乐。
其
实快乐来之于健康的心灵!幸福来之于满足的要求。
有些事只要肯换一个角度,换个心态。
就会有另外一番光景,只要以积极的心态去观察,去思考,就会发现,事实远没有想象中
的那样糟糕!换个角度去观察,世界会更美!
有这么个故事,有一个像我们一样生活过得非常沉重的人,跋山涉水去寻找圣人咨询
解脱的办法。
圣人在听了他的苦恼以后,给他拿了一个竹篓,指着一条铺满砂砾的道路对
他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自己喜欢的石头放进背篓,看看最后会有什么感受。
那人照着
圣人的吩咐去做,可走出没有多远,石子便装了半个背篓。
圣人问他有什么感受?他说:“越往前走,逗人喜欢的石子越多,背篓也就越来越加沉重。
”圣人摞了一下银白的胡须,微笑着说:“孩子,我们每个人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背着一个空空的背篓。
然而,
随着我们的逐渐长大,喜欢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我们每走出一步,都要从这个世界上捡一
样喜欢的东西放进背篓,结果路走得越远,背篓里的东西也就越多,这就是你为什么会觉
得生活的负担越来越重的原因。
”
那人问圣人:“我们应该如何来减轻生活的沉重呢?”圣人同答道:“要减轻这份沉
重其实非常的简单,你只要把工作、爱情、婚姻、家庭、友谊中的任何一份东西拿出背篓
都会减轻沉重。
”圣人紧接着反问道:“你愿意将其中的哪份东西毫不犹豫地拿出背篓呢?”面对圣人的诘问,那人无言以对。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老是只知道向父母索取,而不知道父母为了自己付出了许多,高
尔基说过:“给永远比拿愉快”。
我们是否有想过去主动帮父母做事,又是否想到爸爸妈
妈的钱靠什么的来的。
父母为了我们省吃俭用,脸上已有许多皱纹。
平常,我们只帮父母
做一点事就叫苦叫累的,而父母从不这样。
我们可正是不应该呀。
面对脸上已堆满皱纹的
父母,我们怎么去向他们索要呢?我们有的同学也许从来就们有正眼去看自己的父母,理
解过,心疼过爸爸妈妈,有的正掀起自己父母没地位,没有钱,没有势。
可是,他们有曾
想过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多少……
《一个人的朝圣》是英国资深剧作家乔伊斯.蕾秋的小说处女作,该书曾荣获2020年
英国最佳小说新人奖。
写剧本的作者写起小说,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场景鲜明,二是对
白细腻,三是金句频出。
有了这么三个特点,读这本书的感受就是两个字:不累。
对了,在封面上有一句经典的话语“所谓的神奇,就是一种无所畏惧的乐观吧,相信
乌云只是暂时路过,阴天都会变成晴天!”
是啊,我们每个人装进“背篓”里的都不是纯粹的石头,而是我们在生命的历程中精
心从这个世界里寻找来的爱情、事业、家庭、婚姻、友谊等许多令我们魂牵梦萦,难舍难
分的“东西”。
就是因为这些舍不得的“沉重”,才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丰富,生活的美好,以及生命的充实。
所以当我感受到生活的沉重时,应该感受到庆幸和满意、欢喜。
因而沉重的背后必然是生活的丰硕和事业的收获。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