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六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半期考试语文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绚(xuàn)丽倩(qiàn)影力能扛(káng)鼎B. 赦(shè)免嗜(shì)好弱不禁(jīn)风C. 游说(shuì)埋(mái)怨深思慎(shèn)取D. 泅(qiú)渡恐吓(xià)否(pǐ)极泰来【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题中A项,力能扛(gāng)鼎;C项,埋(mán)怨;D项,恐吓(hè)。
故选B。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喝彩孤癖哀声叹气B. 消谴唢呐兴高采烈C. 肖像慰藉关怀备至D. 装潢致使坐收鱼利【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题中A项,唉声叹气;B项,消遣;D项,坐收渔利。
故选C。
3.在下列句子的空格处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但是,我们要知道,成功并不必定同幸福相联系,所谓的不成功未必等于不幸福。
,在你们离开校园之际,你们要树立自己的雄心,必须界定自己的成功。
A. 也因此不仅更B. 也因此即使也C. 但是因为不仅更D. 但是因为即使也【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关联词语,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题中第一空是正反的说法,用“也”;第二空后面是结果,用“因此”;第三空和第四空连接的复句是递进关系,应用“不仅……更”。
故选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广西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红森去世后,贫寒的家境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他生前身无长物....,家中连像样的现代化电器都没有,着实催人动容。
B. 退场——威胁裁判(要看录像改判)——电话威胁主管部门——要求重赛一一暂时退出!当北京现代足球队沿着这个清晰的战术亦步亦趋....时,我对中国足球认识的幼稚再次被印证。
C. 新闻舆论虽然号称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但仍不应对法院生效裁判指手画脚,评头品足....。
D. 这篇文章,大胆地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见解,突破了传统观念,读后颇有石破天惊....的感觉。
【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正确。
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
句子和“效仿”无关,不合语境。
评头品足:原指一些无聊的人评论妇女容貌,今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
石破天惊:原来形容箜篌(古乐器)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
后用以比喻文章、议论出奇惊人。
正确,故选B。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新华军事微信公众平台,。
同时,新华军事,,。
微信用户,为新华军事的内容建设和发展提出宝贵意见①世界军情风云变幻的最新解读以及武器、军史、轶闻等军事周边信息②致力于打造官方军事微信第一平台③将为您提供每日最新、最全的国内、国外军事新闻④可通过新华军事微信公众平台与新华军事互动⑤解读军事、政治、科技对公司和个人的影响⑥还将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推出“瘾军事”等一批专业栏目A. ②③⑥⑤①④B. ③①⑥⑤②④C. ③⑤⑥①②④D. ②⑤③⑥①④【答案】【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上下文衔接,即要求语句连贯,可结合语段句子,就6个小句子,逐一分析,并采用排除法,逐一排除。
首先介绍“新华军事微信公众平台”为人们提供各种军事新闻和信息的性质,应该填入③①,其中①由于没有动词,只能做③句中“提供”的宾语。
“同时”一词提示应该接着介绍这一军事平台的其他内容,所以应该先接⑥,⑤说明“瘾军事”这一栏目的内容。
最后一句主语为“微信用户”,只能填④。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下列各语句表达,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 他身为副总经理,经常在董事长面前说总经理搞行贿,是为了能向上爬,这完全是一派胡言。
B. 近来有些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有些学生又出现头昏、失眠的症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的是不注意饮食卫生。
C.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年轻人经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难免犯一些错误。
D. 这支来访的利益联队给我们绿城队的年轻队员们上了很好的一课,恐怕他们终生都不会忘记这次比赛。
【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题中A项“是为了能向上爬”是“他”还是“总经理”不明;B项,“不注意饮食卫生”是“学生”还是“相关部门”不明;D项,“他们”是“利益联队”还是“绿城队的年轻队员们”不明。
故选C。
7.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已是悬崖百丈冰—夸张B. 俏也不争春—拟人C. 樯橹灰飞烟灭—比喻D.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对偶【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题中C项,不是比喻,是借代,“樯橹”代“曹军”。
故选C。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第六届“中原杯”全国文学作品大奖赛的参赛者大多是以中学师生为主。
B. 专业人士提醒留学者,不要等遇到了纠纷,权益受到伤害时才想起律师,应事先处理好有关事宜。
C. 鹰在天空飞翔着,唱出了短促而悠长的歌声,我凝望着鹰,想从它如同信号的歌声中听出个珍贵的消息来。
D. 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和学术上的是非,都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
【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题中A项,结构混乱,“参赛者大多是以中学师生为主”句式杂糅;B项,搭配不当,“权益”和“伤害”搭配不当;C项,不合逻辑,“短促而悠长”矛盾。
故选D。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最近,一权威网站发布的消息,称电子部件已跃升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
②什么叫魅力?我没有去查字典。
按照我想当然的理解,在当下的语言环境中,它和“吸引力”一词大概是同义词。
或许你会反对我这样解释,但你如果去看一看现代作家们对这一词的使用,或者去网上浏览一下,就知道这样解释,尽管这样解释是不对的。
③培养公民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有关的教育活动,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A. 媒体无可非议只有才B. 媒介无可厚非只有才C. 媒介无可厚非只要就D. 媒体无可非议只要就【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的能力,注意啊考核近义词辨析。
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题中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播、广告等。
无可非议:非议,责备,批评。
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表示做得妥当。
无可厚非:厚,深重;非,非议,否定。
不能过分责备。
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汉书·王莽传中》:“莽怒,免英官。
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可厚非。
’”“只有”“才(方)”连用,表示必要的条件。
“只要”“就(便)”连用,表示充要的条件。
故选B。
10.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B. 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C. 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D. 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答案】【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把握情况。
考生首先应理解“对联”的常识,再与选项进行对照。
A项“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错误,还有“一字联”“二字联”“三字联”“五字联”“六字联”“多字联”。
B项,对联上下联要求对仗,但不要求押韵。
C项,很多场合都可以使用,并非仅仅是“喜庆场合”。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对联,亦称“楹联”,常称“对子”、“门联”、“门对”,它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很高的文学艺术的应用价值和欣赏价值。
一、对联的效用对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从古到今,人们在新春佳节、婚丧嫁娶、乔迁住宅、庆贺祝寿等庆典活动中,都要张贴对联,宣柒气氛。
对联,从它的应用价值来说,有着特有的功能和作用。
对联像号角,催人振奋;像清洗剂,净化人的心灵;像美妙的歌舞,创造吉祥的气氛;像诗歌图画,吸引人们欣赏;像情感的黏合剂,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增进友谊,启迪智慧;像警钟、利箭,抨击黑暗,抑恶扬善。
二、对联的结构及张贴方法(1)对联的结构一般由上联、下联和横批三个部分构成。
上联是出句;下联是对句,横批与上、下联紧密相连,高度概括,集中体现上、下联的思想。
(2)对联的张贴。
张贴对联的口诀是:“人朝门立,右手为上,左手为下”。
意指对联的出句(上联)贴在人的右手边,即门的左边;对联的对句(下联)贴在人的左手边,即门的右边。
因为古代文体行文是竖排,是从右至左行文的。
现代文体是横排,是从左至右行文。
对联是竖写,要遵循古代文体的规则,所以要右至左张贴。
三、对联的基本规则对联的基本规则,或基本法则,基本要求,概括地说,是八个字:“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1)对仗工整。
对仗工整的要求是四点:一是上下联的字数相等。
一幅对联出句字数的多少没有统一的规定,可以是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六字、七字,甚至几十个字都可以,但两边的字数必须相等,决不能一多一少,否则就不叫对联。
二是两边的词性相对。
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量词对量词、介词对介词、……。
三是两边的句式结构相同。
如主谓桔构式、动宾结构式、复句结构式等,上下联的句式结构必须相同,不能更改(2)平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