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夹竹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夹竹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夹竹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2.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的花影,培养审美情 趣。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
3.透过文字,补充资料,感受学界泰斗季老的人格魅 力,升华对夹竹桃的理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夹竹桃的特点, 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引导读:
在和煦的春风里——(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 一朵花败了,有开出一朵……一嘟噜。)
在盛夏的暴雨里——(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 一朵花败了,有开出一朵……一嘟噜。)
在深秋的清冷里——(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 一朵花败了,有开出一朵……一嘟噜。)
我们把这几句话连起来整体读一次。
别完成后两个幻想的阅读。
引导:同学们,你是否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每句话的
后半部分变为红色)如果去掉这几句话的话,表达效果会怎 样?(显得很生硬、不充实。)是啊。此段不仅有概括讲述, 更有具体地描写,让人身临其境;不仅有静态地讲述,更有 动态地描绘,把景写活了。层次清晰、语言生动、淳朴不乏 味,季老用优越的语文条件深厚的语言功底给读者展示出一 幅幅美妙的月下花影图。
字说明了什么?(花香浓郁)如果换成“飘”的话会有怎样的 感觉?(“飘”给人的感觉花香似有似无,“飘”没有“袭” 感觉花香浓烈。)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作者用词的巧妙。
(二)、再读读第五节,看看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画出 关键的词眼。
(地图、荇藻、墨竹)幻想丰富,让我们配上音乐美美地 读一读,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这一段?(师生配合读)师读: “我幻想它是地图就像远渡重洋的海轮。”两名学生分
【学习课文不仅仅是理解更是为了运用,学习作者的写 作方法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工具性。 】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学语文, 我们不仅要学习文字写了什么, 还要学会运用, 下面展开你的幻想, 来写一句——出示 【我们也来幻想一下。 】 生写。
2、结果反馈
汇报交流并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同学。
3、反思总结
(结合板书总结)正是因为这种韧性也正是因为这种花 影迷离,使得季羡林先生深深地爱上了夹竹桃。写的是夹竹 桃表达的是自己的这种深深的感情,这就是一种“咏物抒情” 的写作方法。
3、预期效果 只要大家能够像 季羡林先生一样用心去感受那份美, 相信大家会有很大体会感受“夹竹桃之韧性美”
(想想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它的韧性美?(第四自然 段)第三自然段介绍了什么?(园子里的其他花)在这一自然 段中提到过夹竹桃吗?(没有)那作者是不是走题了?(衬托的 作用)你真会学习。
(一)、“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 菊花,无不奉陪。 ”“无不”表示什么?(双重否定表肯定)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花期长)
(二)、“在和煦的春风里,……无日不迎风吐艳。” 大家再读一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含义。“和煦的春风、 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可以感受到夹竹桃生活条件是时 好时坏,在这样的环境下夹竹桃依然迎风吐艳。这就是“韧 性”请再读读这句话注意这几个词组的运用。
2、自主学习:
自由读3——4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写 自己的心得体会。
3、展示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们同样采用对比衬托的 方法进行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
(大家自由汇报)预设:如果有学生在回答时能够联系其 它花来谈对夹竹桃的理解,教师则引导:“看看这位同学多 会学习,能够像作者一样来看待和理解夹竹桃。”如果学生 回答时脱离了第三自然段,那么教师要这样引导:“既然第 三自然段是起衬托的作用,我们不妨也利用这一特点来谈谈 自己的收获相信大家的理解会更深刻。”
学到这我们可以感受到最后一自然段其实就是对课文
的总结。
同学们,我们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著名的季羡林先生,课
前我们收集了有关季老的一些资料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
(三)、文章中有一句话描写了夹竹桃开花的情景,请找
出来多读一读。“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 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悄悄地一声不响”可以
看出夹竹桃默默无闻的精神品质。既然夹竹桃不喜欢张扬, 那我们在读的时候该怎样读?请大家再读。
【通过指导朗读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体会作 者语言表达的魅力。 】
3、展示交流: 预设:“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 以引起我许多幻想。”仅仅是这些吗?读读上面一句。
引出:(一)、“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
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这句给你什么感受?(这句让人感受花香浓烈。)具体从 哪感受到的?(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继续小声读读, 思考:还能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花香浓烈?(袭)这个“袭”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重点段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 样既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 入学习情境。直奔课文主题,属于有效学习。 】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可以感受到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 有两个一个是因为它有韧性,一个是因为它能引起作者许多 的幻想。让我们走进文中体会夹竹桃的这两个特点同时感受 作者的人品。
教学难点:
体会季老对夹竹桃特殊的情感,感受季老的人格魅力 ——夹竹桃精神。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夹竹桃》 。
2、明确目标
(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夹竹桃开的花,文中哪一自然
段描写了花的颜色?谁能读一读描写夹竹桃花颜色的句 子?(请一位学生读)作者季羡林先生仅仅是因为它的颜色好 看才爱上它的么?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请快速地 浏览课文内容,找出这段话(指名读)。
小节:这样“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 花和菊花,无不奉陪。”用作者的话来说“这一点韧性,同 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齐读第四自然段。
任务二
导语: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让我们走进课文 的第五自然段。
1、任务呈现:
学习体会“夹竹桃之花影美”
2、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想想作者为什么喜欢看着花影?找出有关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