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兼职利弊四辩稿

大学生兼职利弊四辩稿

谢谢主席也谢谢刚刚对方四辩的精彩陈词。

可是我们依然不难发现对方辩友有几大漏洞和逻辑错误:
第一,请对方辩友注意我们今天的辩题是“大学生兼职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这个辩题的前提就是大学生兼职,然后我们才能讨论它的利弊。

而对方辩友却反复纠缠于“应不应该兼职”这一毫无意义的问题上。

我方可否认为对方辩友根本就没有理解今天的辩题呢?其次,我认为对方辩友在偷换一个感念。

“兼职”不等同于“过度兼职”,更不等同于放弃学业。

至于其中个别过度兼职的现象,我方认为这只属于个人行为问题,是他们在兼职过程中偏离正常的轨道所采取的一种极端方式,所以这种极端现象不能成为兼职弊端的一种根据。

第二,混淆了兼职的弊和兼职者自身原因的弊,对方辩友一直告诉我们兼职可以带来安全问题等现象,但我方已反复说明,这些现象并不是兼职带来的,而是兼职者自身带来的。

虫牙吃苹果导致牙疼,怎么能将责任赖在苹果身上呢?而对方辩友自始至终都未能举出一个由兼职本身带来的弊端,这又让我们如何信服呢?
第三,对方辩友提到了打低级工的问题,我们承认这种现象的存在。

请问对方辩友何谓低级工?请给予准确定义。

还有你们是如何判断它对我们有害的?我们
说一切大事都是从小事做起的。

李嘉诚也是从一个卖桶的小工成长为一代首富的,可见工作的种类根本不是问题。

第四、对方辩友说:大学生兼职占用大量学习时间,会影响学习。

兼职的定义我方一辩在理论中就提到过:区别于本职的之外的其他职务。

就像今天辩论,我们的身份是辩手而不是本职学生,这就是一种兼职。

相信身在辩论队的你们为了这场辩论赛必定花费不少时间,难道说你们的学习成绩就一定会下降吗?难道你们就
要退出辩论队吗?
第五、对方辩友所说学校已经提供了勤工俭学还有实习等机会学生不需要打
out了,勤工俭学还有另一个称呼:校内兼职。

其次,大学提供勤工俭学等机会恰好证明了大学是同意大学生通过劳动获得经济支持的,只是大学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

因此,大学生打工是顺应潮流的举动。

再者,勤工俭学的机会并不是人人都有的。

而打工则是更为积极的寻找锻炼自我能力的举动。

还有,大学生打工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来
源。

很多人是为了获得某种工作经验或是为了立言社会而选择打工的。

因此,勤工俭学并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最后,参加社团、勤工俭学或是实习,与大学生打工是不相冲突的。

勤工俭
因此,不能说两者能提供相同的经验。

讨论完您方的错误,在此有必要再次重申我方的观点:
首先,大学不同于高中的地方不仅在于知识内容的加深,更是一种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兼职虽然会占用我们一部分时间,这就更要求我们要提高效率,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所以兼职并不是对学习时间的一种占用,而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种延伸及应用。

事实上,大学生兼职是对日益流失的精神生活的一种填补,对终日茫然,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充实。

在兼职中,既使得时间得以合理分配,又使课余生活得以丰富。

其次,我方认为,对方关于“专心读书”的理解过于片面。

事实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过,如今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埋头苦读,更需要时不时的抬起头来环顾四周,与时俱进。

现在的社会,虽然需要理论的缔造者,但更需要操作的实践者。

再者至于对方辩友所说的“社会复杂,大学生容易上当受骗”。

我方认为这是“不得不走的弯路”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就要经的起困难的锤炼。

在失败中反思,在逆境中勇敢,在被骗的经历中成熟。

对方辩友过分看中被骗后的结果,却忽略了“弯路”带给我们的好处。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从何解,不仅是从前人的经历中汲取经验,更是从自身的失败中反思而来。

最后,对方一直强调兼职失利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我认为不免过于肤浅。

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曾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不是要我们去学多么深奥的道理,而要对大学生品质和人格的培养,即一种克服挫折的品质和一种独立自主的人格。

在兼职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很多挫折,但是我们如果连这点困难都不能克服,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又怎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呢?因此,我方坚信大学生兼职利大于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