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讲义
埃米尔里厄(E.V.Rieu 1887)于1953 年提出了对等原则,尤金奈达(Eugene A.Nida 1914)以此原则为基础,将其不断发展。
奈达于上世纪60 年代初首先提出了“形式对等”理论
尤金1943年获语言学博士学位,后长期担任美国圣经协会翻译部的执行秘书,主持翻译部工作,并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会长。
尤金先后访问过90个国家和地区,并著书立说,单独或合作出版了40多部书,比较著名的有《翻译科学探索》、《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等,他还发表论文250余篇,是世界译坛的一位长青学者。
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
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
“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 2. 句法对等; 3. 篇章对等; 4.文体对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
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
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工业与科技的高度发展,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产生的文化碰撞愈加激烈,翻译理论在文化碰撞的火花中蓬勃
发展,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而现代语言学的引入使翻译成为了基于符号学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
白之与《牡丹亭》
白之(Cyril Birch 1925)是美籍英裔著名的汉学家,1960年至1991 年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方语言系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他翻译的《牡丹亭》是这部戏曲最早的完整英译本。
该译本一经出版立即得到西方汉学界的广泛认可,1981 年被评为美国杰出学术著作,并成为多所高校东亚古典文学的必修课程。
白之曾说,翻译不是刺激和折磨,翻译是一种目标严肃、有意为之的冒险,是在创造性和准确性之间达到微妙平衡的过程。
白之的该译本以忠实原文为目的,尽可能的保留源语中隐喻中的意象,不去破坏源语的美感和异国独特的风味。
功能对等理论在《牡丹亭》英译本中应用的赏析
依照奈达的理论,翻译应注重功能对等而不求形式对等。
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一书中他提出了改变语言形式的5 个条件:
直译传递错误的意义;外来词造成的词义空缺;形式对应所引起的意义晦涩;形式对应所引起的歧义;形式对应所引起的文体错误。
直译传递错误的意义
例1:原文:“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第十
出惊梦P.43)
译文:“perplexed to find that my mirror
stealing its half-glance at my hair
has thrown these 'gleaming clouds'
into alarmed disarray.”(P.43)
原文中的“菱花”指的是镜子,古时候用的是铜镜,背面一
般都有菱花花纹,又称菱花镜,也经常用“菱花”一词来代替镜子。
“彩云”指的发卷,是一种比较形象的比喻。
如果直译为“花”和“云”就传递了错误的意义。
译文中白之将“菱花”译为“mirror”,而对于“彩云”一词的处理更为巧妙,如果仅仅译为“hair”则略显平淡,译者采用直译加喻义的方法,在后文中补
充“gleaming clouds”,不仅没有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难,而且
保持了原文的美感,并能给予读者一定的想象空间。
外来词造成的词义空缺
例2:原文:“一径落花随水入,今朝阮肇到天台。
”(第十出
惊梦P.44)
译文:“Tracing my path by petals borne on stream,
I find the Peach Blossom Source of my desire.”(P.47)
阮肇是出自《搜神记》的一个人物,故事讲的是阮肇在桃
源洞遇到仙女并与其结为夫妇。
译者没有直译人命而是引入
了传说发生的地点———桃源洞(Peach Blossom Source),“I find the Peach Blossom Source of my desire”意在表达主人公的境遇
与传说中的人物相似。
除此之外,译者在该句的注解中提到陶
渊明的“桃花源”和“香格里拉(Shangri-la)”,这三个故事比较相似,而“香格里拉”则更为西方人所熟知,这样读者能更好的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意境。
小结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包含了意义,风格和读者反应三个
方面,他认为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读者,所以评价翻译质量的优劣,必须以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为标准,力求与原文读者的反应基本一致。
为了达到这种一致性,白之对唱词的处理在符合西方戏剧文体的基础之上尽力让其“诗化”,并有一种东方文学独特的音律节奏和遣词造句所体现出的美感,而对于唱词中更深层次的意象,译者点到为止,使译文更富有东方的神秘气息,达到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
PEP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Unit 1 What’s he like?
old 老的,年纪大的young 年轻的funny 滑稽的可笑的kind 体贴的
strict 严格的
polite 有礼貌的
shy 羞怯的,怕生的helpful有用的
clever 聪明的,聪颖的hard-working工作努力的,辛勤的
music 音乐
art 美术
science 科学English 英语
maths/math 数学Chinese 语文,中文sometimes 有时,间或robot 机器人
speak说讲(某种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 —Who’s your art teacher? 谁是你的美术老师? —Mr. Jones.琼斯老师。
2. —Is he young? 他年轻吗?—Yes, he is. 是的,他年轻。
—No, he isn’t.
3. —What’s Wu Yifan like ? 吴一帆怎样? —He’s hard -working. 他很勤奋。
4. Ms Wang will be our new Chinese teacher. 王老师会成为我们的新语文老师。
5. He is very helpful at home . 他在家很能干。
6. Robin is short but strong. 罗宾个子矮,但是身体强壮。
7. He can speak Chinese and English . 他会说中文和英语。
8. He
他让我完成我的作业。
字母y 在单词中的发音:
1、双音节或多音节词末发[ i ]。
例:bab y happ y windy sunn y sorr y cand y man y famil y part y 婴儿 开心的 有风的 晴朗的 对不起 糖果 许多 家庭 聚会 课外补充:2、y 在单音节词末发[ ai ] 例:b y 乘坐 m
y 我的 wh y 为什么 cr y 哭 fl y 飞 1、询问他人的外貌或性格:-What’s he/she like? - He/She is kind/…
2、一般疑问句的问与答:—Is he/she…?—Yes, he/she is. —No, he/she isn’t. —Do you know …? —Yes, I do. —No, I don ’t
3、be 动词的三种形式am, is, are 与人称代词连用的用法:
I + am, He, she, it ,人名、物名+ is
We, you, they + are
4、and 和but 的区别:
“和,与”,表并列关系 He is . 他又高又瘦。
but “但是”,表转折关系 He is . 他个子矮,但是身体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