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完整地回答:我从( )方向看到( )个( )形。
2.观察两个正方体。
师: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添上一个正方体。现在,你有看到了什么?
3.观察三个正方体。
继续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从正面观察的同学,看到的是三个正方形;而从左侧观察的同学,只看到一个正方形,这同样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难点:
通过观察两个简单的物体组合,学会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材分析和
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已经学习并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还会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观察物体,实践感知
1.活动引入。
海绵宝宝来做个游戏,测试四个同学说话的真实性,让他们每个人看一眼投票箱后说一句话。(出示投票箱)
(1)我看到了一个面,那个面上写着投票箱。(出示图片)
(2)我看到两个面,一个面上什么也没有,一个面上写着投票箱。(出示图片)
(3)我看到三个面,一个面上写着投票箱,一个面上有个投票口,还有个面没有什么标记。(出示图片)
2.经历猜测、试验、分析、概括等过程,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物体的意识,体会到从单一角度观察物体所得的结果是不全面的。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3.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的做事原则,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
3.使学生在参与观察物体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几何空间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克服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逐步形成对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使学生认识物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通过从正面、上面以及从不同位置观察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进一步积累辨认视图的经验,能辨析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
第三课时 观察物体(三)
第四课时 观察物体(四)
实践活动安排
动手做。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一)
上课时间:月日,累计课时:第21课时
课题
观察物体(一)
课时
本单元共4课时,
本课第1 课时
复 备
教学内容
第32-33页例1,“练一练”,练习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物体和视图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课件,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
二、探索新知
1.观察一个正方体。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他摆到这个位置上。请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桌子的正中央。
教学目标:
1.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食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x kb1.c om
3.学会体验集合图形的美,学会欣赏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探索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的形状。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一)
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观察物体(二)
上课时间:月日,累计课时:第22课时
课题观察物体(二)课时本单元共 4课时,本课第2 课时
复 备
教学内容
第33-34页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第5-7题。
(5)巩固提升。
多媒体课件演示,将投票箱模型抽象成长方体图形。请学生描述看到的“上面”、“正面”、“右面”。
3.实践应用。
学生分组拿出学具,分别从上面、正面、左面、右面观察正方体、圆柱和球,看看这些物体各有什么特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2.完成练习六第1题。
让学生独自标出每个图形分别是洗衣机和冰箱的哪个面。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观察物体
3课时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会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组合体,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正确选择相同的视图,或根据指定的视图正确摆出相应的组合体,体会物体与视图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全过程,能联系实物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思考,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数学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与空间观念,提高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难点: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体会到观察事物要全面,不能片面孤立。。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引入新课
1.猜一猜:仔细看屏幕,根据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物品。
2.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样一个物体的不同照片,为什么有的能一眼看出,有的却看不出呢?板书:观察物体。
(4)我看到六个面,向对面的颜色相同。
同学们,你们能帮助海绵宝宝看一看,你们认为谁说了谎,为什么?让学生观察投票箱。
2.观察物体。(教学例1)
(1)小组活动:观察投票箱。
(2)汇报观察结果。
(3)发现规律。
师:通过观察长方体投票箱,你有什么发现?
(4)解决问题。
判断四个同学谁说的是假话:D说的是假话,因为我们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
通过学习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体会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的道理,并能够根据同样的视图要求,拼摆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比较符合四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学生的积极性应该比较高。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一)
第二课时 观察物体(二)
4.观察四个正方体。
师:先想象一下,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这个物体,你可能会分别看到怎样的形状呢?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