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洋2013考研政治暑期强化】随堂练习——马原(辩证法)单选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是()A物质和运动的观点B实践和认识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和统一的观点【答案】C【解析】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所以C选项正确。
选项A、B不符合题意,选项D不全面。
2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说道:“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这句话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A客观性B普遍性C多样性D条件性【答案】D【解析】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征: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
其三,联系具有条件性。
任何一种联系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联系。
条件是指与某一事物相关联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影响的诸要素的总和。
题干中的地点和时间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空间条件和时间条件。
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3中国古人说“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D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答案】A【解析】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
本题由缺少一个钉子引起了国家的灭亡,正是体现了普遍联系观点。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4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该观点主要体现了()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体D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5“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这句谚语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矛盾具有普遍性【答案】A【解析】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开成朝霞。
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朝霞不出门”。
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暮霞行千里”,这就揭示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
6只有发展才能产生新事物,发展的本质是()A简单B低级C前进D联系【答案】C【解析】发展是指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运动。
发展凝结着事物运动、变化的成果,反映着事物的新陈代谢的规律。
A、B选项不正确,D选项与题意无关。
故C 选项为正确答案。
7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答案】D【解析】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或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题干中两句诗都体现了这一哲理。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8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B把世界看作事物和过程的集合体是辩证法的基本思想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用过程论的观点看问题D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体现着发展【答案】B【解析】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把世界看作过程的集合体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把世界看作永恒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是形而上学的思想特征。
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体现着发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用过程论的观点看问题。
B选项把世界看作事物和过程的集合体不符合恩格斯的原意。
根据题干要求,B选项是正确答案。
9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其核心是()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答案】C【解析】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唯物辩证法必然要有其核心,无核心不成体系。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体系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有下列四方面原因:(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的其他规律、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矛盾分析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问题的方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故C选项是正确答案。
10列宁称为“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的矛盾是指()A逻辑矛盾B辩证矛盾C客观矛盾D主观矛盾【答案】B【解析】矛盾要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思维过程中由于违反形式逻辑规则所造成的自相矛盾;辩证矛盾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它是现实的矛盾,存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以及人的思维中。
故正确答案选B。
11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答案】B【解析】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故B选项为正确答案。
12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西方人说成“失败教会成功”,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即失败总是与成功相生相伴,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
上述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C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答案】D【解析】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题干正是体现了失败与成功这一对矛盾的相互转化。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13在唯物辩证法上,和谐就是指()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B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C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D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答案】D【解析】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需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和谐与矛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但又有特定强调的含义,不能完全等同。
(1)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不否认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
(3)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进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4)和谐的作用可以表述为协调差异,化解冲突,创造条件,推动发展。
故D选项为正确答案。
14战国中期赵国的公孙龙在《白马论》中提出了“白马非马”的命题。
该命题的错误之处在于()A割裂了内外因的关系B割裂了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C割裂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D割裂了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答案】C【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题目中“白马非马”论割裂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15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依据是()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答案】B【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由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我们认识事物时,就必须把这两方面辩证地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故正确答案是B选项。
16《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
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
”这说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双方没有共性B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C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D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答案】D【解析】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