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土方路基压实度的因素及检测方法
摘要:本文主要说明的是土方路基在压实度的主要因素以及对压实主要的检查方法,通过阐述和分析该方法,说明其应用及理论依据,对公路工程路基压实度检测进行评定的一点探讨。
关键词:土方路基压实度
一、土方路基压实度的概述
我国的土地资源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在使用土方路基填筑的材料大都可以分为粘性土、亚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夹石土等,这些材料与其本身的特点不同,由于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在经济利益上的考量,在使用土方路基进行压实过程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采用当地的材料,来进行公路路基的建设,针对于路基当地的材料使用有效的施工方案,以便能够满足路基严实度的要求。
由于我国的道路主要流通的渠道是在国家级公路主干线上,其车流量非常大,对于公路工程来说,需要对其进行处理的时间周期相当短,因此在路基建设过程中没有能够实现当地路基的压实工作,就会造成今后道路产生地面下沉、道路断裂、塌陷等道路的损坏,进而引起交通中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土方路基压实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造成土方路基压实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很多种,其中最总重要的土壤当中的含水量、碾压层的承压能力以及路基的承重能力等,要能够把握土方路基的压实度,就必须要认真研究清楚路基的影响因素。
(一)、含水量对压实过程的影响
土方路基的压实过程中,水资源一直都是路基压实度重要影响因素。
由于在土地碾压过程中,工地主要通过碾压机对土地资源进行压实,其最根本的方法是通过克服土颗粒间的内摩阻力和粘结力,才能使土颗粒产生位移并相互靠近,土的内摩阻力和粘结力是随密实度而增加的。
但是当土颗粒中存在着水含量时,无论水含量的多少,在压实过程中,水含量都会形成对土壤或者材料的抗力,在这个过程中,水抗力的大小主要是根据当前土壤或材料的当前密度所决定的,因此土含量中含水的多少、分布情况实质是直接影响土方路基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要想在路基上施工出压实度高、压实质量好的道路,就必须在施工过程中确认填土的含水量,并且通过各种方法将含水量减到最佳状态。
(二)、碾压层的厚度、碾压遍数
工程实施在碾压过程中,对碾压层进行碾压层进行机械操作,碾压层的铺土厚度应该与所用碾压机械重量或功能相适应,它随压实机械的类型而变。
碾压
层过厚,不但碾压层的底部的压实度达不到要求,而且辅土层的上部的压实度也要受到不利的影响。
碾压层过薄,一则影响了工程进度,也增加了碾压台班,浪费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程成本。
因此在碾压厚度时,应当进行填土碾压遍数管理。
土方工程施工时,都要作压实试验,以便确定每层填土的厚度和碾压遍数,以保证达到工程质量要求的密实度。
(三)、地基或下承层的强度
在填土工程较大的土方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方要进行地基强度的测量,以便能够在填筑过程中,进行地基的压实度处理,否则一旦压实度不够就会形成严重道路断裂的情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施工前,施工方应当先对道路地基不稳的土地进行挖掘,将大量不合格的土地挖掘出,在通过从其他地方运输过来的土壤进行回填。
以上是土方施工影响压实的主要因素,另外,土质类别和调配对所能达到的压实度也有不小的影响。
三、混凝土检测方法
1、填土厚度的控制
压实厚度对压实效果具有明显的影响,相同压实条件下,实测土层不同深度的压实度随着深度逐渐减少,如果填土厚度过大,压实机具影响范围外的土体密实度就达不到要求。
进行填土工作时,首先通过试验路确定填土厚度不宜超过20cm(压实厚度)。
施工时根据填土厚度、松铺系数,计算出单位面积的用土量,用灰线标出方格网,每一方格内铺筑固定的土方数,现场由专人指挥。
每排土堆分布相互错开,以便推土机、平地机整平。
2、含水量的控制
从路基压实机理上进行分析,当前土壤资源的含水量,通过采用各种方式,例如将土壤当中过量的水分进行吸收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增加吸水层、更换路基土壤,用高密度、高粘度的土壤替代当前的土壤,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土壤在土基上能及时晾晒,把整个标段划分成若干个施工段,以便形成有效的流水作业面,当测定某段含水量达到或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迅速进行整平、碾压,当对压实度K≥93%区域,含水量大于或小于最佳含水量一定数值仍能碾压达到要求,但是碾压的遍数要增加,而不是试验段所确定的遍数。
3、压实度的检测
路基的压实度反映了土体在碾压后达到的密实程度,能否达到规定的标准,直接影响到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由于路基填料均为土质,压实度的检测采用灌沙法,检测频率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的。
由于该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上述各工序进行了严格控制,在结束交工验收检查时,弯沉、压实度等各项指标均达到理效果,为路面的施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总结
在施工中,压实度是检验路基稳定性的标准之一,在中国公路的发展道路上,也在不段的完善道路标准,不断的提高高速公路的质量。
但在追求高质量的同时,也存在着各个方面的不足的因素。
跟踪调查,反复试验,进行数据分析,大量查阅资料,从细节上对部分施工路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稳定性分析、处理。
使其满足压实的要求,达到要求的标准值。
整个项目过程中施工单位对于工程质量的管理有着不可避免的控制因素,因此施工进行压实工作时,应当对压实效果进行进一步的管理与控制,通过加强企业的管理。
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压实度不足,避免影响工程质量的现象发生。
对于企业(单位)的每个成员来说,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都必须强化施工的管理。
完善施工工艺和施工的方法,提高施工质量,才能从源头上解决根本的问题,打造优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