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风情
在《松桃厅志》上记载苗族的装 束是:“青布裹头,衣尚青短,仅齐膝.
苗族服饰经过种麻、收麻、绩麻、纺线、漂白、织布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到 刺绣、蜡染、裁毕节纳雍苗族服饰缝,最后成为一套精美的服装,无不反映了苗 族妇女的勤劳和耐性。苗族女性抽象的刺绣、蜡染图案中反映和表现了她们的内 心情感世界,同时表达了苗族女性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了解及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当一个苗族姑娘将自己亲手绣的花带赠与情人时,则不用更多华丽的语言来 表达自己对情人如何的忠贞,只要通过绣花飘带就将姑娘所要表达的一切都包含 在其中,真正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感境界。苗族是一个感情极为丰富的 民族,其精美的刺绣、蜡染工艺更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2
短衣,盘肩、袖口等处有少许绣花;宽脚裤,裤筒边缘多饰花边;包扎又高 又大的青布或花布头帕,戴银饰。
苗族的银饰
苗族银饰有银冠、银珈、项圈、披肩、项链、牙签、髻簪、耳环、手镯、戒指等。 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与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 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
3
在 2006 年 5 月 20 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松桃苗绣”,是松桃苗族民间群体记忆传 承的手工刺绣技艺,是以贵州省松桃为中心 的武陵山苗族文化特色的苗族刺绣产品的 总称。它是苗族文化的一种特有表现形式, 是勤劳智慧的松桃苗族人民在漫长的人类 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 有武陵山苗族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主要以 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 线、绒线绣制而成。其特点是:构图严谨, 色彩鲜明,各种针法富于表现力,通过丰富 的色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使绣出的人物、 动物、山水、花鸟等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松桃苗族人民能歌善舞,有“会说话即能唱歌、会走路即能跳舞”的美誉, 舞姿洒脱奔放,苗族飞歌婉转悠长。苗族的民居、饮食、服饰、歌舞、习俗特色 浓郁,更加展现出松桃独特的民族风情。
1
一、松桃民族风情的特色
苗族的服饰
男着裤、女着裙。裙多至数匝百褶, 翩跹甚风。富者以银丝作假髻,副以 银笏,形仿雁翎,然冠于首”。在今天, 在一些重大的祭祀仪式上,妇女必须 穿着花裙,否则将被视为一种亵渎先 人的行为。
松桃地区以花、鸟、虫、鱼为主,喜用 粉红、翠蓝、紫等色,较为素净。艺术大师 刘海粟对苗族的挑花工艺给予很高的评价: “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 之,难以免俗。”她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 布局谋篇,将一个个单独的局部的图形巧妙 组合,搭配鲜艳明快的色彩,形成一个丰满 的绣品,达到和谐完美的境地。
传统的松桃苗绣刺绣工艺通常有三种, 即剪绣、绘绣、挑花。剪绣是先用纸剪好图 案或花样,贴在绣布上用丝线依样刺绣,配 色和针法根据纹样特点而定;绘绣是先用笔 沾白汁水描图样于颜色布上,在花绷架上以 彩线刺绣;挑花又称数纱绣,苗族东部方言 称之为”Sheut xinb sod”,即在布面的经 纬线上数纱挑绣,这种针法又叫挑绣或十字 挑花。
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苗族银饰以大为美、以重为美、 以多为美。各种银饰也有其特殊的含义,以项圈为例,项圈是苗家姑娘恋爱、结 婚必备之物。每个零件又编、錾、刻出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案,常见的有鸾凤交颈、双凤朝阳、 并蒂桃等,以祝愿幸福吉祥;鲤鱼跳龙门、梅花满场等表达好愿;针筒、猴子喜 桃、狮子滚绣球等则表现生活情趣;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 ——民族风情
2013 级社会工作 杨宪国 梁运桃
指导老师:陈为兵
1
贵州松桃民族风情简介
松桃苗族自治县成立于 1956 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
位于贵州省东北边缘,处在黔、湘、渝两省一市结合部。东北与湖南省的凤凰、 花垣两县相连,西与重庆市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南面是本省山水秀丽 的铜仁市,古有“地接川楚,位遏三湘,实黔东门户”之称。
历史上,松桃处于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和夜郎文化的缓冲地带,同时受中原 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共同影响,文化的边缘化特征明显,商业文化不发达,使这里 得以保存有很多原生态的古老习俗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在楚文化的孕育下,积淀着浓郁的苗族文化,使得松桃民族风情古老神奇, 有被文化界誉为“戏剧活化石”的神秘的苗族傩戏;有蜚声海内外、堪称中华百 绝的“上刀山、下火海”的民间绝技;有威猛雄健的苗家四面鼓舞,气势恢弘的 寨英滚龙,剽悍激越的苗家狮舞;有保存完好的梵净古道,中国南长城遗址的各 种古城、雕堡、烽火台,豹子岭;有被誉为”小南京”的寨英古镇,“王者之城” 之称的苗王城,古老的云落屯悬棺故事传说和苗族形式多样的民族节日,这一切 已无不令人心旷神怡。
既去蜡,则花纹如绘”,这种蜡染布曾被称 为“阑干斑布”。 而松桃苗族采用靛蓝染色的蜡染花布,青底 白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是 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之花。
苗族的建筑
苗王城,建于明洪武初年,最早是答
意苗民长官司驻地。宣德至嘉靖年间经苗王 石各野、龙达哥、吴不尔、龙西波、吴黑苗 等长期经营逐步成为腊尔山区南长城外围 的“王者之城”。
苗族银饰带着浓厚的辟邪秽、驱鬼蜮、保平安、存光明的寓意,也体现了巫 文化的精神内涵。
妇女头饰一般挽高髻于顶,别上银针、 银簪及插上银梳、塑胶梳、木梳等梳子, 苗族妇女未婚者挽高锥髻于头顶,戴无 底帽,已婚者挽平髻于头顶,搭方帕或 蜡染巾。苗族妇女比较重视耳饰,绝大 多数都佩戴耳环、耳坠、耳柱等饰物。 耳环有实心银耳环和空心银耳环两种。 此外,还有耳坠、泡花耳环等。
苗族的刺绣
加拿大文化基金会人员参观苗绣 鼓舞
服饰上的刺绣 4
苗族的蜡染
蜡染是苗族著名古老的传统工艺,历 史悠久。松桃苗族蜡染,是先把图案帖于木 板上刻成空心花纹,作为“花模”长期使用。 需要时,将白布夹于两块同型的花模间,将 加热了的蜡汁灌入花模空心处,冷却后找开 花模,取蜡布浸染,用清水煮沸脱蜡即成。 蜡染大多出自妇女之手。其水平高低,不在 于制作方法,而在于蜡绘艺术。技艺精湛者, 一般不先画样,也不用直尺圆规,仅凭构思 和手工技巧,就能使所绘图形均匀、对称、 大方、美观。蜡染图案多得无法统计。 据 《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