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梁实秋ppt

梁实秋ppt


那我们看看梁实秋先生的译文 : 可是太平淡了也不对,你 应该接受你自己的常识的 可也别太松懈,自己要揣 指导,把动作和言语互相 朱生豪将两个nature都翻 摸轻重;动作对于语言, 译成了(自然),而梁实秋 配合起来;特别要注意到 语言对于动作,都要恰到 将其都翻译为(人性),梁 这一点,你不能越过自然 实秋还将\"modesty of 好处;要特别留神这一点: 的常道;因为任何过分的 nature\" 翻译为(人性的中 不可超越人性的中和之道; 表现都是和演剧的原意相 和之道),其中的(中和之 因为做得太过火便失了演 道)很容易使人想到中国传 反的,自有戏剧以来,它 戏的本旨,自古至今,演 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 统的(中庸)思想。 戏的目的不过是好象把一 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 面镜子举起来照人性;使 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 得美德显示她的本相,丑 变发展的模型。 态露出她的原形,时代的 形形色色一齐呈现在我们 这是朱生豪先生的译文 眼前 。
一位是朱生豪,一位 是梁实秋。
最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从台湾远东图书公司引进 版权,出版了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中英文对照 版,这是梁译本《莎士比亚全集》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首 次在内地出版发行。梁译本的最大特点为:白话散文式的 风格;直译,忠实于原文;全译,决不删略原文。除此之 外,梁译本还有独到之处:一是加了注释。莎翁作品原文 常有版本的困难,晦涩难解之处很多,各种双关语、熟语、 俚语、典故也多,猥亵语也不少,梁实秋不但直译,而且 加了大量注释,帮助读者理解原文。二是每剧前都加了序 言。序言中对该剧的版本、著作年代、故事来源、舞台历 史、该剧的意义及批评意见等均有论述。正因为梁译本有 如此特色,广电社出版的中英文对照版《莎士比亚全集》 将会受到读者和学界的广泛欢迎。
梁实秋译作的最早读者是 他的妻子、女儿。她们读 译作都感吃力,妻子程季 淑建议改为流畅的中文, 弄通俗些。梁说:“不成, 莎士比亚就是这个样子, 需要存真。” 不只是在语体上,对莎作 中的淫秽内容也坚持存真, 不作通常的删节处理
So…?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请把你们的参考文献地址写上去 谢谢哈
English 0901
范 青 谢春燕 舒 曼 卢燕铃 栾 俊
梁实秋(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 年 月 日 年 11月3日),号均默,原名梁治华, 号均默, 月 日),号均默 原名梁治华, 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 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 等, 中华民国 著名的 散文家 、 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华 人世界第一个研究 莎士比亚 的权 杭县( 威,祖籍 浙江 杭县(今 余杭 ), 出生于 北京 。
梁实秋平生主要有三大成就:
一是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他出版的散文、小品、 杂文集多达20多种; 二是编纂英汉词典,他编写了30多种英汉字典、 词典及英文教科书; 三是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这也是耗时最长、 用精力最大的一项工程。可以说梁实秋不愧为 一代文学大师、翻译大师。
在中国翻译莎士比亚 朱生豪从1937年开始翻 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的 译莎士比亚作品,至194 4年先后译有喜剧、悲剧、 人物当属两人:
1915年考入清华 留美预备校
1923年8月赴美留 学 ,专攻英语和英美文 学 1948年移居香港 1949年到台湾,先 后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 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 学教授、台湾编译馆馆 长
Hale Waihona Puke 1926年夏回国于南 京东南大学任教,先后 任暨南大学、青岛大学、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 学等校外文系教授、系 主任
梁实秋在《哈姆雷特》一剧中是如何来处理 梁实秋在《哈姆雷特》一剧中是如何来处理nature这 这 个词的翻译的呢?这里的to 个词的翻译的呢?这里的 hold the mirror up to nature原文为: 原文为: 原文为
Be not too tame neither, but let your own discretion be your tutor. Suit the action to the word, the word to the action; with this special observance, that you o\'erstep not the modesty of nature. For anything so overdone is from the purpose of playing, whose end, both at the first and now, was and is, to hold, as \'twere, the mirror up to nature; to show virtue her own feature, scorn her own image, and the very age and body of the time his form and pressure. (Hamlet, Scene II, Act III,)
杂剧等31种,可惜他英年 早逝,有六个历史剧和全部 诗歌没有来得及翻译。梁实 秋1930年开始着手翻译 莎士比亚的戏剧,从193 6年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他 译的莎士比亚戏剧8种,至 1967年最终完成《莎士 比亚全集》的翻译并出版, 共历时37年。梁实秋是中 国独自一人翻译《莎士比亚 全集》的第一人。
女儿回忆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
父亲翻译莎士比亚剧本始于抗战前,那时我只有四五岁。后来因 有一天,老态龙钟的父亲拄着拐杖走进梁实秋 抗战,颠沛流离,只译了10本,便停顿下来,因为翻译莎士比亚是没 的书房,问莎剧译成多少,梁实秋很惭愧这八年 有钱的,为了我们一家,父亲必须谋生,教书、写文章。生活相对安 定下来后,他又开始有计划地翻译。父亲给自己规定,每天要译两千 交了白卷,父亲勉励他说:“无论如何要译完 字。台湾的天气很热,那时也没有冷气,父亲这个北方人对气候颇不 它。”一句话,说得梁实秋心头发热,眼含热泪。 适应,他又很胖,非常怕热,经常挥汗如雨。父亲非常有毅力,如果 因为有事未能完成预计的工作,加班也要把拖下的工作补上。 他说:“我就是为了他这一句话,下了决心必不 翻译莎士比亚,是胡适先生的建议,最初是父亲与另外两个人一 负他的期望。” 起翻译,但那两位后来中途退出,只剩下父亲一人坚持。翻译莎士比 亚是件苦事,因为他全部用古英文写作,我曾向父亲抱怨说,我根本 看不下去莎士比亚的原文,父亲笑着说:“你若能看懂的话,那就不 梁实秋回忆说:“我翻译莎氏,没有什 是莎士比亚了。”父亲每译完一剧,就将手稿交给母亲装订。母亲用 古老的纳鞋底的锥子在稿纸边上打洞,然后用线缝成线装书的样子。 么报酬可言,穷年累月,兀兀不休,其间 没有母亲的支持,父亲是无法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翻译莎士比亚没 有收入,母亲不在乎,她没有逼迫丈夫去赚钱,而是全力以赴支持父 也很少得到鼓励,漫漫长途中陪伴我体贴 亲。这一点,在我小时候并没有深深体会,长大结婚,有了家庭后, 才能理解母亲当年的不易。 我的只有季淑一人。”
梁实秋的翻译方法是 直译再加注
梁实秋在翻译上最瞩目的成就就是历时三十几个 春秋(一九三○至一九六七年)独自翻译完的 《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的作品是完全符合 梁实秋的选材标准的。梁实秋之所以翻译莎士比 亚的作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认为莎士比亚 的作品反映了永恒的人性。他多次着文谈论他对 莎士比亚作品的认识,认为莎翁全集是一部超越 时代与空间的伟大著作,渊博精深,洋溢着人性 的呼吸莎士比亚之永久性是来自他的对于人性的 忠实的描写。人性是永久的,普遍的。
翻译书目:
《药商的妻》(his first translation) 《阿伯拉与哀绿绮斯的情书》(散文集)英国密尔顿著,1928,新月 《结婚集》(短篇小说集)瑞典斯特林堡著,1930,中华 《潘彼得》(小说)英国巴利著,1930,商务 《西塞罗文录》 罗马西塞罗著,1933,商务 《职工马南传》(长篇小说)英国哀里奥特著,1932,商务 《威尼斯商人》 (剧本)英国莎土比亚著,1936,商务 《奥赛罗》(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1936,商务 《哈姆雷特》 (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1936,商务 《暴风雨》(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 1937,商务 《吉尔菲先生之情史》1944,黄河书局 《情史》英国乔治.艾略特著,1945,重庆黄河出版社 《呼啸山庄》 (长篇小说)英国 E.勃朗特著,1955,台.商务 《百兽图》英国奥威尔著,1956,台.正中 《莎士比亚戏剧集20种》 1967,文星 《雅舍译丛》(诗文集)1985,皇冠 《莎士比亚全集》(戏剧37集、诗3集)1986,远东 《沉思录》 古罗马 马克斯·奥勒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