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降温的方法及 ppt课件

物理降温的方法及 ppt课件


注意事项
• 1、无论采用哪种降温方式,建议最好在足 底放个热水袋,有利于减轻脑组织充血, 促进散热,增加舒适。对冷敏感的患者、 心脏病者不宜采用物理降温。可用温水擦 浴。
• 2、皮肤有皮疹或皮下出血点,及皮肤有损 害者都禁止运用酒精擦浴,白血病者禁忌 用酒精擦浴,以免导致出血加重。
• 3、运用物理降温30分钟后要测量体温,要时刻 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神志等变化。
评价
• 擦浴部位:腋窝、肘窝、腹股沟、腘窝 • 禁忌部位:心前区、腹部、后颈部、足心
部 • 血液病患者、年老体弱者、新生儿不宜采
用酒精擦浴降温。
冷盐水灌肠
• 对温水擦浴和酒精擦浴都不能降温的患者 可选用灌肠降温法,通过灌肠的方式既可 以降温又有通便的效果,但不适宜家庭自 行操作。方法是:取生理盐水200—300ml, 温度以4—6℃为宜,将肛管用石蜡油润滑 后插入肛门,再将注射器吸入准备好的盐 水,注入肛门后,嘱患者夹紧肛门,保持 10分钟,以防盐水窝。 • 擦浴过程不要超过20分钟,避免病人着凉。
擦浴后,应注意观察病人的皮肤表面有无 出血点、发红、苍白、感觉异常。 • 半小时后测量病人体温,体温有所下降视 为有效。
酒精擦浴
• 利用酒精易挥发和刺激血管扩张的作用来 降低体温,适用于发热较高者。酒精的浓 度是25%—30%,可将60°的白酒或70% 酒精,兑入1倍的水使用。温度应保持在 27—30℃;方法是用毛巾蘸湿酒精后,擦 拭身体,在经过腋窝、肘窝及腹股沟等大 血管处,可延长擦拭时间,以促进散热; 擦拭全程应控制在20分钟内。半小时后测 量体温。此法3个月以下的婴幼儿、麻疹等 出疹患者不宜用此法。
• 4、冰块降温要注意经常更换部位,以免引起冻伤。
• 5、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擦拭患者的枕后、耳廓、 心前区、胸腹部、阴囊及足底部位,以防引起不 良反应。
• 6、高热寒战或伴出汗的患者,一般不宜用酒精擦 浴。因寒战时皮肤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散热 少,如再用冷酒精刺激会使血管更加收缩,皮肤 血流量减少,从而妨碍体内热量的散发。
限制炎症扩散,减轻疼痛。 • 3、为患者实施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并
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其需氧量,提 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物理降温的方法
• 1、冷湿敷 • 2、冰袋冷敷 • 3、温水擦浴 • 4、酒精擦浴 • 5、冷盐水灌肠
冷湿敷
• 冷湿敷适用于一般发热,体温不是特别高 的患者。将毛巾放入普通冷水中或冰水中 浸湿,拧成半干,敷在患者的前额部或者 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最好准备两 条毛巾,每3—5分钟更换一次;于冷湿敷 后30分钟测量体温,当体温下降到38℃以 下时,则停止使用。
冰袋冷敷
• 冰袋冷敷适用于体温在39℃以上的患者, 将适量冰块用锤子砸碎后,放入盛有清水 的盆中,融掉冰块的一些锐利棱角,以免 损伤冰袋。将小冰块装入冰袋中,装一半 即可,然后加入适量水,外面裹上一层毛 巾,放置在患者的前额。注意观察患者的 反应,如出现皮肤苍白、青紫或有麻木感, 应立即停止,防止冻伤,15—30分钟后撤 去冰袋,测量体温,降到38℃以下时,停 止使用。
评价
• 部位: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腘窝 等血管丰富处。
• 时间:每次放置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以 免局部冻伤。长时间使用者,休息60分钟 后再使用,给予局部组织复原时间。
温水擦浴
• 适用于高热患者,通过蒸发和传导作用促 进机体散热达到降温。方法是准备一盆 34—36℃的温水,将毛巾浸入,脱去患者 的衣物,调节室温至21—24℃然后用浸湿 的毛巾按顺序进行全身的擦拭,边擦拭边 按摩,以助于散热,擦拭完后,擦干身体, 穿好衣物。擦浴全程应控制在20分钟内, 半小时后测量体温。出疹子的小儿发热不 宜用此法。
• 7、物理降温在擦拭过程中,皮肤冷却较快, 容易引起血管收缩,所以必须结合按摩患 者的躯干,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促进散 热。
物理降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杨丹
物理降温的定义
• 物理降温是采用物理的方法使体温下降, 是基础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 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局 部冷疗采用冰袋、冰囊、冰帽机,通过传 导方式散热;全身冷疗可采用温水擦浴、 酒精擦浴,达到降温目的。
物理降温的目的
• 1、为高热患者降温。 • 2、为患者实施局部消肿,减轻充血和出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