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发表时间:2011-05-10T11:00:21.377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席建军[导读]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席建军(三门峡市大岭路北段河南三门峡472000)【摘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肩负着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使命。
其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国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关键词】职业学校;管理工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肩负着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使命。
其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国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要圆满完成这一培养目标,就必须重视并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1.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协助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所有的学校都必须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管理是指对在校学生的日常行为、学习、生活、住宿等方面所进行的管理。
搞好此项工作必须通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
由于学校内部分工不同,可能有些员工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与学生管理没有直接联系,学生管理的效果如何与自己关系不大。
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都在15至18岁之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不仅要通过两年的学校学习生活掌握一门专业技术,重要的是要通过在学校的学习,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学生在学校学习,所有教职工的工作态度、精神面貌、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这种示范影响作用是深刻而持久的。
所以,就要求学校上至校长、书记,下到炊事员、清洁工,都要明确自己在学生管理方面的责任。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实习场所、校园、宿舍,凡见到学生的行为有不规范之处,就要随时予以指正。
这样不仅能够巩固课堂的教育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守纪的行为习惯。
如果是把管理学生的工作只当成是学生科和班主任的事情,而其他人员即使见到学生有违纪行为也不管不问,那么学生管理工作就不可能做好。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社会”,学生在这个小社会里生活,各个部门、每一名教职工都必然与学生发生联系。
比如:学生到图书阅览室,看到的是窗明几净,图书摆放整齐,管理员热情和蔼;走进餐厅看到的是地面、餐桌一尘不染,炊管人员都严格按规定着装、按规定操作;不论到哪一个科室或教师的办公室办事,都能感受到教职工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学生在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学习生活,对其身心健康就非常有利。
学校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也必然与社会发生着方方面面的联系。
无论校园的围墙多高、门卫多严,都不能把校园变成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学生在学校里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
因为学生是从大社会走进“小社会”,将来还要融入大社会之中。
每一名学生在入校之前,其家庭经济状况、家长的社会地位、家庭成员及亲友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等等因素都已经在学生的心里打下了一定的烙印。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道德品质高尚、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为达此目的,就必须抵御和清除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丑恶、腐败现象给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创造条件组织学生接触社会,正确认识、了解社会。
可以邀请市、县的党政主要领导到学校作党和国家在政治、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报告,作本地区工农业生产形势前景报告;邀请企业界的工程技术人员做经济建设与人才需求的预测报告;邀请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作立足本职做贡献的报告;邀请政法部门作法制报告。
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案例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使学生学习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为他们能够认清形势、了解社会、端正态度、立志成才创造条件。
学生管理工作绝不是紧紧地管住学生不违反校纪就算达到目的了。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和规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顺利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达此目的,学校还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建立密切联系。
这种联系应该是经常地、积极地,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相互沟通,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才。
学校应该采用书面形式定期向学生家长说明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学校的一些大宗收费项目的情况。
这样既可以防止学生因无节制地乱花钱,就谎称学校要收什么什么费而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又能够养成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校如发现学生无故旷课一天以上,就要立即与家长联系,查明情况。
学生家长也要经常地向学校说明学生在假期期间在家庭的表现,每学期开学时间或星期天学生回家,如因家庭有事,学生不能按时到校,要及时地向学校和班主任说明情况。
尤其是学生需要请长假、办理休学的情况,其家长应该亲自到校办理相关手续。
防止出现学生离校了,学校认为学生在家里,家长认为孩子在校,互不知道真实情况而让学生在社会上乱溜逛。
更不能等到学生在学校因违反了校纪之后,才把其家长“请”来承担责任、赔偿损失。
一旦弄成这样的局面,就会形成学校指责家长的“养不教”之过;家长反讥学校的“教不严”之责,这对于学生的成长都就非常不利。
2.学生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近些年来,许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都面临着生源不足,招生困难的局面。
学校教职工为了招生可谓是跑细了腿,磨破了嘴,才把这堪称“亲友团的成员”们动员到了学校来的,这就给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这就要求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和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除了要有一颗爱护学生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的热心之外,还要具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做到四勤:即腿勤、眼勤、嘴勤、手勤。
腿勤精神要多走,多到教室、实习车间、学生宿舍、餐厅、运动场所去,深入到学生中间去,这样才能发现情况。
眼勤就是要多看,多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程度、纪律观念、兴趣爱好、道德品质等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嘴勤就是要多与学生交谈,在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现学生的行为有不当之处就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
手勤就是要求要把观察到的学生表现动手记录,积累第一手材料,以便对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管理。
力求做到批评学生要事实确凿、态度中肯,让其心服口服,不因受到批评而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表扬学生要有根有据,使受到表扬的学生能够更加重视自己的品德修养,再接再厉。
使没有得到表扬的学生能够从受到表扬同学的身上找出自己存在的差距,自觉向先进同学学习,形成人人都能自觉服从管理的局面,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管理是一项出力多、见效慢的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不可能不出问题。
因此学校领导和其他教职工要对学生科、班主任的工作予以支持与帮助。
学校在选拔配备学生管理干部和班主任时,一定要从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能够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优秀教师中挑选。
为了鼓励支持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高学生管理人员和班主任的津贴标准,扩大学生管理人员和班主任评先评优比例,在晋职晋级时优先晋职晋级,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最适宜的环境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生活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其活动的形式和物质状态。
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建设几个方面。
物质文化是指校容校貌、校园环境、教学实习设备设施、生活、体育、医疗条件等等。
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
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
物质文化是进行教学生活的必备条件,它可以通过加大财力投入的方式得以实现。
精神文化是指学校长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精神文化是学校精神面貌的体现,是不能靠财力投资的方法构建起来的,只能是通过教职工长期地努力才能形成,并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敬业精神和学生的学习风气、纪律观念、行为习惯等等细节体现出来。
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
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
只有教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
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
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搞好校风、教风、校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长期共同努力营造。
4.切实抓好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学校的安全管理是指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的保障学生人身与财产安全方面所建立的规章制度与采取的具体措施,这是学校最主要的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保障学生是人身安全。
因此学校必须要建立健全关于预防火灾、预防地震、预防自然灾害、预防各种急性传染疾病、预防突发性事件、遇到突发性事件的工作制度,并经常性地向学生进行预防火灾、预防地震、预防自然灾害、预防各种急性传染疾病、预防突发性事件、遇到突发性事件应该采取的自我保护、相互救助的办法方面的常识性教育。
教学楼、生产实习车间、学生宿舍、图书室、俱乐部等学生比较集中的场所都必须配备数量充足的消防器材,安装应急照明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