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世界上最早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

A.强制性、发展性、基础性
B.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C.强制性、发展性、普及性
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4.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教育原则
B.教育规律
C.教育任务
D.教育目的
5.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 )的反映。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答案:
1.C 【解析】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国家,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2.B 【解析】孔子所说的“学”即“学习”,“思”即“思考”,因此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3.D 【解析】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普及性、基础性和强制性。

4.D 【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5.A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另外一种是不同方面在
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平衡性。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 )。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8.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9.“教书”与“育人”是( )的关系。

A.并列的
B.递进的
C.互补的
D.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10.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

”这位学生听后心里鼓着气坐下了。

这位教师违背了(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答案:
6.B 【解析】陶行知的话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崇高的职业道德。

7.D 【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重视掌握知识的巩固问题。

8.A 【解析】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9.D 【解析】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而育人也反过来影响教书,教书与育人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0.D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它要求教师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而不能打击个别同学的积极性和独创性。

11.“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2.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职业的( )。

A.多样性
B.复杂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4.小学阶段的教学应侧重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演法
B.探究的方法
C.直观的方法
D.实习的方法
15.范例教学法的创造者是德国教育家( )。

A.第斯多惠
B.瓦根舍因
C.赫尔巴特
D.韦特海默
答案:
11.B 【解析】“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自身的能力。

“鱼”指直接给他现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