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新课程内容(答案)

美术新课程内容(答案)

新课程内容一、客观题1.C【解析】:“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所倡导的学习观是:①课程与教学具有探究性,②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③跨学科学习,增加教学的综合性。

2.B【解析】:诊断性评价是课前,形成性评价是课中,总结性评价是课后。

3.C【解析】:不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是模型草图设计。

4.C【解析】:选择写生、变形和抽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比较符合“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内容。

5.C【解析】:在美术课程中提倡进行多主体评价通常是指自评、互评、师评。

6.A【解析】:“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述评。

7.A【解析】:美术教材的编写应依据美术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以学段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为参考。

8.D【解析】:增加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目标。

9.C【解析】:学习雕、刻、塑等方法,创作雕塑小品,适合第四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0.C【解析】:理解设计的形态与功能的关系,以及设计的作用和意义,说的是第三学段的设计·应用学习活动评价要点。

11.D【解析】:不适合作为“欣赏•评述”领域美术课程学习活动的是撰写800字以上的评论文章。

12.C【解析】:运用设计知识,评述自己和同学的设计作品,说的是第三学段的设计·应用学习活动评价要点。

13.C【解析】: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的知识,为学校运动会、文娱活动、节庆以及社区或村庄进行设计,说的是第三学段的设计·应用学习活动建议。

14.A【解析】:仔细观察,发挥想象,认真完成设计和制作活动,说的是第一学段的“设计·应用”学习活动评价要点。

15.D【解析】:学习设计的形式原理与方法,进行多形式的设计和制作练习,说的是第四学段的“设计·应用”学习活动建议。

16.A【解析】:尝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的表现活动,认识常见颜色,指的是美术学习的造型·表现。

17.A【解析】: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乐趣,说的是第一学段的造型·表现学习目标。

18.B【解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说的是第二学段的设计·应用学习活动建议。

19.A【解析】:尝试实物拓印,体验拓印活动的乐趣,说的是第一学段的造型·表现学习活动建议。

20.C【解析】:观察身边的用品,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指的是第一学段的设计·应用学习活领域。

21.D【解析】:了解一些媒材的特性,用面材、线材、木材等,结合学校和当地生活,制作有主题或有用的工艺品,说的是第四学段的“设计·应用”学习活动建议。

22.D【解析】:运用3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说的是第二学段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23.B【解析】:用描绘、剪刻和印制等方法,进行简易版画创作,说的是第二学段的造型·表现学习活动建议。

24.A【解析】:尝试不同造型表现方法,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描绘事物,表达思想与情感,说的是第三学段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25.B【解析】:关注物品的形状与用途的关系,从设计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说的是第二学段的“设计·应用”学习活动评价要点。

26.C【解析】:学习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法进行标志、招贴、请柬、相册等的设计,说的是第三学段的设计·应用学习活动建议。

27.B【解析】:尝试运用2种或2种以上的工具、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是第一学段的学习设计·应用领域。

28.C【解析】: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以及简单绘画构图和透视知识,说的是第三学段的“造型·表现”学习活动建议。

29.D【解析】:选择写实,变形和抽象等方式,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开展造型表现活动,描绘事物,表达情感和思想,说的是第四学段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30.A【解析】:新课改强调,在美术教学评价中应体现出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

31.C【解析】:在绘画作品中表现物体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说的是第三学段的“造型·表现”学习活动评价要点。

32.D【解析】:美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言语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及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33.D【解析】:学习透视,色彩、构图、比例等知识,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说的是第四学段的造型·表现学习活动建议。

34.D【解析】:学习雕、刻、塑等方法,创作雕塑小品,说的是第四学段的造型·表现学习活动建议。

35.D【解析】:创作是否快速,不适合用于《校园招贴》一课中对学生作品进行测评。

36.D【解析】:知道基本的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并能在创作活动中有意识地运用,说的是第四学段的造型·表现学习活动评价要点。

37.C【解析】:了解基本的构图知识,合理地安排画面,说的是第三学段的“造型·表现”学习活动评价要点。

38.D【解析】:灵活运用雕、刻、塑等基本的雕塑方法,创作若干件雕塑小品,说的是第四学段的造型·表现学习活动评价要点。

39.D【解析】: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极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形容美术学习领域中的综合·探索。

40.D【解析】:运用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墨法,进行表现,说的是第四学段的“造型·表现”学习活动评价要点。

41.A【解析】:用画、撕、剪、粘的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与装饰,表现在即改进用品的想法,说的是第一学段的“设计·应用”学习活动建议。

42.B【解析】:知道3种或3种以上制作的方法,了解工艺制作的过程,说的是第二学段的设计·应用学习活动评价要点。

43.D【解析】:以团队合作的方式,选择一主题,进行设计练习,共同完成作品,并进行展示,说的是第四学段的“设计·应用”学习活动建议。

44.B【解析】:利用参观、访问、市场调研或网络查找的方法,了解与研究民间传统工艺或现代工业设计,用摄影、绘画或文字记录的方式收集当地的设计资源,并对各种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说的是第四学段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45.D【解析】:知道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和环境设计的分类,说的是第四学段的“设计·应用”学习活动评价要点。

46.C【解析】: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材料,说的是第三学段的设计·应用学习活动评价要点。

47.C【解析】:运用纸、泥、泡沫塑料等多种媒材,创作动物,人物和景物等立体造型作品,说的是第三学段的“造型·表现”学习活动建议。

48.B【解析】:观察和分析用品的造型、色彩、媒材与用途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感受,说的是第二学段的设计·应用学习活动建议。

49.B【解析】:根据物品的选用,大胆进行想象,表达自己的创意,说的是第二学段的设计·应用学习活动评价要点。

50.A【解析】:美术课程三大特征的是感知、理解、创造。

51.D【解析】:美术教科书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教辅材料的开发:基于学习内容搭建信息资源平台;配合教科书开发辅助教材;根据需要编写地方或校本教材。

52.D【解析】:“造型·表现”领域7~9年级的阶段性学习目标是有意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思想和情感。

53.C【解析】:教师上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属于教材分析。

54.A【解析】:适合作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学习内容的是扎染创作,静物写生、中国画欣赏、诗歌配图适合造型·应用学习领域。

55.C【解析】:“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属于美术学科的造型·表现。

56.C【解析】:美术课程特征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

57.C【解析】: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适合的主题,说的是第三学段的造型·表现学习活动评价要点。

58.A【解析】:美术教材以教科书为主,画册图片、标本实物等为辅。

59.D【解析】: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60.D【解析】:.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说明: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1.B【解析】: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作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62.A【解析】:新课程标准把美术学科定性为必修基础学科。

63.B【解析】:题干出现设计和工艺、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等字眼,说明这一目标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64.B【解析】: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

65.C【解析】:下列从日常用品中发现问题,尝试用自己的设计加以改进,并做简单说明,说的是第三学段的“设计·应用”学习活动建议。

66.D【解析】:美术课程评价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和谐统一,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

67.B【解析】:运用了一定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和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是指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68.C【解析】:评价学生美术作业可以采用的方式有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等方式。

69.C【解析】:学习民族传统纹样,用单独纹样进行设计联系,说的是第三学段的“设计·应用”学习活动建议。

70.A【解析】:题干中出现造型元素及形式原理、创作方法、表达思想与情感等字眼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之一。

71.B【解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属于课程性质的具有实践性。

72.A【解析】:美术教科书内容选图应体现典型性和多样性。

73.C【解析】: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74.A【解析】:在美术欣赏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介绍自己课前收集的名家美术作品图片,此法的意图是增强学生语言述评能力。

75.D【解析】:新课改提出,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主要应看学生参与性。

76.D【解析】:学习民族传统纹样,用连续纹样进行设计练习,说的是第四学段的“设计·应用”学习活动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