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美教室“可以这样构建

”完美教室“可以这样构建

“完美教室”可以这样构建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想达到“完美”,可能遥不可及,但并不是说难于上青天。

只要不忘初心,把教育当作生活,当作自我实现。

“完美”就近在咫尺。

初读《缔造完美教室——小学班本课程的发开与实践》这本书,我就对小蚂蚁教室的构建兴趣较浓。

从小蚂蚁班级的建设到课程开发,全息性地展现了六年来班本课程实施的精彩个案,以及流淌于其中的孩子们的生活经历。

《缔造完美教室——小学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最大的创新点便是完整地展现了一间完美教室(1—6年级)的缔造过程,呈献给读者更多背后“怎么做”的方法,可以作为一本建设完美教室的“手册”来使用。

读了这一章节后,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

也许班本课程的开发并不只是按照原来的计划一步一步循规蹈矩的去实施,相反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预料之外的困惑。

比如我的滚铁环选修课,因为场地原因很多可以开展的项目都无法预期开展。

后来,我发现不如把内容多样化,不广只开展这一项传统游戏,可以因地制宜选择不受场地限制的多种游戏。

通过小蚂蚁班级的建设,我反思到要想打造好自己的班本课程,光靠平时的活动是根本不能形成为课程的,至少没有长期的循环过程,也没有合适的文化熏陶,更不能形成理念。

说到这里不妨在提到滚铁环。

通过几年来的摸索,从课程介绍到开设目的,从课程实施要求再到具体实施安排,以及最后的成果展示。

已经初步制定了这门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

只不过缺少理论的支持和系统的训练
方案,学生兴趣日渐变淡。

读完这一章节后我发现每学年让我烦恼的教室布置有了自己的内容,班级文化和风貌也有了内容。

教室的墙壁就可以用来呈现班本课程的开发历程,这就是会说话的墙壁。

有了这样的文化熏陶,在学生的内心中就有了追求的东西。

但怎样去实践呢,小蚂蚁班本课程的开发的框架给我们展示了一套系统的开展活动的内容与目标,譬如数学学科中的某类公式,我们可以根据提示进行灵活运用,从而变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教育即生活,只要扎根教室,“完美”就不再遥远。

教育即理想,只要不断追求,“完美”就那么简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