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中医和西医在座的朋友们,有学中医,有学西医,甚至也有医学造诣很深的专家,特别是不曾学过医的朋友们,我相信诸位都会喜欢健康。
我所讲的经典著作尽力用现代人的语言,现代人的思维来表述。
做到学生都能听的懂,能理解。
我讲的“本能系统论”是对中医的核心思想内涵的解释,下面是传统的中医与现代医学在哲学方法论上的统一,而发生的在临床中的重大突破。
最后是本能医疗体系的临床实录。
这是我要向大家讲授的内容。
我们学医前必须要认识:中医是怎么样治病的?又是怎样把病治好的。
这个问题你不要小看它,这可是两千年来至今未说清楚的问题。
西医是怎样治病的?怎样治病,怎样治好病,这是个“哲学方法论”上的问题。
要了解中医或西医,必须从哲学方法论中去了解,才可以得到中医与西医的比较。
这是学医者至关重要的。
如果我们从哲学方法论中了解中西医以后,我们便知道怎样学医,怎样事半功倍地学医,怎样学成大家!比如说:中医是怎样治病的?怎样把病治好的?这怎样回答!自伤寒论问世以来近两千年没有人回答过这个问题为什么?这是个哲学方法论解决这两个问题,你不能回答。
我也曾见过有人说,中医治病是“望闻问切”,“辨证论治”“整体观念”。
我问他: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并不是全部。
这个回答不对题目。
“辨证论治”其中包含着四诊。
辩证法有七个、六经、八纲、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三因、这些辨证法都是中医的治病方法,各有不同。
为什么同是中医治病,竟是这样复杂?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至今没人说清楚。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问世,一直被尊为医学之圣经。
到清乾隆年代,瘟病条辩等书传世,引起了伤寒与瘟病的一场争论。
学经方面,非温病;学温病面非伤寒。
这场争论一直延续到民初。
为什么会发生这二百年的争论?都是因为对中医没有一个哲学方法论的认识。
民国时期,卫生官员余云岫要取缔中医。
共和国初建时卫生部付部长王斌要把中医与封建制度一同消灭,都是因为我们国人没有认识到中医的哲学方法论。
中医的哲学方法是什么东西呢?西医的哲学方法又是什么东西呢?今天我们都拿来看一看,不仅是把中医怎样治病,病是怎样治好的,人人可以明白,而且中医内部之争论可以平息。
如果把中医的核心内涵说出来,人人都知道中医是人类最好的遗产,诽谤中医的人就没有市场了。
或者说无人再诽谤中医。
中医的哲学方法论我们用简单的话说就是中医用自己的哲学观念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方法,就是中医的哲学方法论。
西医用它自己的哲学观念来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方法,是西医的哲学方法论。
中医的哲学方法论集中体现了中医的智慧;西医哲学方法论同样体现了西方人的智慧。
今天我讲中医和西医两家的哲学方法论,目的是使大家明白这两个医的核心思想,它们各自有各自认识疾病的方法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你学医时可以相互借鉴,可以有选择地融合,提高自己的学业。
不是学医的朋友,你对两个医有相当深度的了解,对你选择健康也是很有意义的。
西方医学的世界观是什么?医学的世界是生命世界。
西医是怎样认识生命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这就是西医的世界观。
认识生命的方法和改造生命的方法就是哲学方法论。
西医怎样认识生命?西医从微观世界中去认识生命。
这可能要上溯到两千年以前,西方人的祖先在牧畜生活中,从解剖畜牲开始,在人体的解剖中认识生命,改造生命。
西医在数百年以前就从解剖人体认识人的生命改造人的生命。
这就是西医的解剖学与外科技术的渊源。
西方进入工业社会,显微技术出现,西医借助显微镜进入了人体的微观世界,从器官组织的分割到细胞与组成细胞的更细的物质。
为了进入人体生命的微观世界,必然用分割的方法。
在人体生命微观世界中的物质量变,直接表现看生命的常态与变态。
也就是有没有疾病,疾病的进退变化。
西医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到人体生命微观世界,发现了物质的量变与人体生命疾病的有无进退,西医走向了成熟。
因为西医在认识生命、改造生命的世界里,形成了完整的哲学方法。
在微观世界中对生命的物质量变取得的认识,建立了一套认识疾病的物质量化标准。
同时为西医的对抗方法提供了疾病的“靶的”。
如血糖、血脂、蛋白、抗原体等等,都是为对抗方法提供的根据,尤其对致病菌与病毒,区分的非常精细。
到今天我们可以说西医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哲学方法论:对抗哲学。
用分割的方法认识生命中的量变、认识疾病,用对抗的方法改造生命。
这就是西医的哲学方法论。
就是西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观念。
我们必须承认,这是西医对人类的贡献。
如果没有西医开拓生命微观世界这条路,到现在人类还处于生命微观世界中的盲者。
西医有没有不足之处呢?西医和中医一样都有不足之处,而且它的不足之处是不可避免的,或者说是必然的。
西医的不足之处是什么呢?药源性疾病、医源性疾病与功能性疾病治疗无力。
这为什么说是必然的呢?因为哲学方法论是在微观世界中去认识生命,所以必然要用分割的方法;看到的是物质的量变,物质量的变化只能为对抗方法提供靶的。
至于生命过程,如人体的功能运动,人体的生存本能系统的活动,并不在微观世界,而在生命的宏观世界中。
在微观世界中认识生命、改造生命的西医看不到生命的功能性运动与生存本能系统的活动。
西医改造生命的对抗方法是以物质的量变为靶的,无法了解到物质的量变是人体功能改变的结果。
这是对人体功能性在认识上的不足,当然在治疗上只能是局限在与物质量变的对抗中。
药源性疾病的不可避免,与医源性疾病的不可避免都源出于对抗疾病的微观认识与对抗治疗理念。
比如;高血压降压,高血脂降脂、高血糖降糖。
这种对抗治疗,即使把物质量变降低到正常值,然而病仍不会痊愈。
这是为什么呢?血中葡萄糖浓度增高,血中脂肪浓度增高。
等等物质的量变增高并不是疾病本身,导致这些变化的功能性活动的改变才是疾病的本质。
但微观世界中只能看到物质的量变,看不到功能活动疾病本质。
而且,西医的分割方法,不是简单地用刀来解剖,而且用生物化学的分解方法来打开生命微观世界的。
要改造这个有病的生命世界,也只能用化学的方法合成对抗的物质,改变物质量度。
结果是病不能治愈,年复一年吃化学药。
越吃药病越多,吃药也越多,药害日深,肝肾损害不可避免。
诸如此类的化学药,能不吃吗?除非有病不治,只要治,化学药不能拒绝。
这是药源性疾病不可避免的原因。
仍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例,心脑血管“搭桥”、“支架”这类手术,在有些人心中,认为是高科技的救命手术。
其实并非如此,心脑血管病不是卒然而来的,是从高血脂、高血压、血管脂肪性硬化而来。
这期间有很长一段吃化学要的过程。
完全可以用传统医学治愈的。
“搭桥”术留下一个大创伤;“介入”法要长期吃化学药加抗排异的药。
病人体质要大折扣了。
至于其他的器质性病变的切除治疗,特别是扁桃体炎用切除,胆囊炎、或结石用切除,脾用切除~~~~造成医源性伤害。
这一切都是西医的不足之处。
我对大家说的没有丝毫褒贬之意,只是讲哲学方法论中的问题。
说出来与大家讨论,请指教。
中医认识生命世界,保护生命世界的观念是和谐哲学。
中医这个和谐理念是来问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中华民族的和谐理念形成于三千年前的农耕社会。
因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是五谷蔬果,草木花实,这是绿色生物是一切动物生存的唯一条件。
这些绿色生物依赖风情雨露,四时寒暑而生长。
因旱涝虫灾而歉收。
先民们必然注意大自然的变化,万物之间的依赖关系,久而认识自然,敬畏自然,形成万物相互依赖的和谐理念。
中医的和谐理念来自宏观世界,人与自然万物四时寒暑的相互关系。
可以,中医有“天人合一”无限整合的方法,认识生命的宏观世界。
中医认识的生命是生命的过程,是功能,是本能。
本能是动物的一个功能系统。
越是高级动物,生存本能系统越发达。
人是本能系统最发达的动物。
这是中医最基本的哲学观念,其认识生命世界,改造生命世界的方法就是和谐哲学,用整合的方法,在宏观世界中认识生命。
中医不可能进入生命的微观世界。
中医是怎样治病的呢?有人说:中医是经验医学。
这话有人反对。
说两千年前中医开始从经验医学走进了生命科学,到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问世,中医在生命科学的理念与方法已趋向成熟。
伤寒论中用汗、下、清、利小便,破瘀血等法来治疗外源性疾病,明显是顺势利导的排异法。
这表明张仲景已经认识了生命运动过程中的生存本能系统,并利用本能系统祛除疾病,保护生命。
伤寒论对内源性疾病以扶正的方法起死回生。
这表明张仲景对生命的自主性运动系统的调节功能的认识和利用。
这是中医由经验医学上升到生命科学的高端,我想这不仅在当时(东汉),即使在21世纪在医学领域也是超前的成就。
可惜,近两千年来,竟无人对这个伟大的发明加以诠释!中医的哲学理念是和谐哲学观,用整合的方法在宏观生命世界认识生命,保护生命。
在东汉便已形成这个哲学方法论。
这与西医的对抗哲学,分割方法,在微观世界中认识生命、改造生命、完全是对立存在的。
中医对生命的认识是“阴阳合德”、“阴阳互根”,“阴阳离决”。
西医对生命的解释是:“高分子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
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
”西医这个对生命的认识是在上世纪发现核酸蛋白体以后才有的。
距中医的“阴阳合德”、“阴阳互根”晚了两千多年。
这个生命观同样表现出,一个在宏观的认识,一个在微观中的认识。
这两个认识在很大程度相同。
都认识到生命是功能和物质组成,都认识到生命的生存本能。
不同的是中医早了两千四五百年,两千年前已经把生存本能用在临床中形成系统。
这就是我对中国传统的和西方现代的两类医学的认识。
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不可以已之所长,攻人所短;应知己之不足,学人之长。
近几年我听人说过:中医和西医都是对立的理念,根本不可能结合。
提出中西医结合已经四五十年,没有看见什么结合的成果。
对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的看法。
对立与统一是普遍法则。
对立的事物都是统一的。
越是对立的,就越容易统一。
阴与阳是统一的,生与死、水与火……都是统一的。
比如:有生没有死,或有死没有生,行吗?只要不统一,便什么也没有。
中医的和谐,最需要与对抗统一,整合与分割统一,宏观与微观统一。
所谓统一,不是混合,是两个观念的属性统一,规律统一,这是要深思的。
我说两个具体的病例来看宏观与微观。
和谐与对抗、整合与分割统一出现的成果。
我具体向大家讲几句。
在宏观生命世界中我们认识到人体的功能与生存本能。
我从生活中具体的事情说更明白些。
如:有人四五十岁,脉象弦而细,口干无津,有苦味,大便二三日一次,排除艰难。
身体汗难出,皮肤甲错,心烦易怒,神疲体倦,体重日减……从宏观上我们看出这个人分泌系统、代谢系统、循环系统都发生了不同的障爱。
我们如果把视野深入人体微观世界看一看癌胚抗原的指标。
如果其人癌胚胎抗原指标很高,更进一步检测其肿瘤。
这对发现肿瘤,治疗肿瘤便捷简单高效低成本。
在这个例子中,我要说明宏观与微观,分割与整合、和谐与对抗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