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

当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

当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开发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在内的多方面能力。

调查目的: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加大力度致力于基础教育改革,制定了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改革则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的阅读作了相应的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在400万字以上。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笔者对清湖一中的101位学生进行问卷及口头调查。

调查对象:即将毕业的初三学生。

调查时间是2006年10月。

调查结果:问卷调查整理后得到如下结果:1 阅读兴趣:A、喜欢69%B、有点喜欢24% C 、不喜欢7%2 阅读目的:A、提高语文水平20%B、增加知识52%C、休闲娱乐26%D、学会处世2%3 阅读方法:A、有计划43%B、无计划57%4 阅读笔记:A、偶尔记66%B、不记34%5阅读时间:A、每天阅读13%B、每周阅读54%C、每月阅读21%D、基本不读12%6 阅读数量:A、10本以上25%B、5~10本28%(一学期阅读数量)C、1~4本39%D、0本8%7 阅读类型:A、文学名著20% B 、科技知识C、卡通、漫画、武侠小说20%D、报纸杂志19%E、教材辅导读物12%F、有什么看什么14%8 阅读书源:A、自己选购90%B、父母购买6%C、教师指定4%9 影响课外阅读的原因:A、负担过重,没有时间42%B、课外阅读10%C、老师没有要求5%D、有书籍来源36%E、根本不感兴趣,不如看电视或者上网7%10 你的文学鉴赏能力:A、较好16%B、一般51%C、无33%11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A、来自老师的指导33%B、自己培养67%12 你能背诵古诗的数量:A、50首以上20%B、50~30首67%C、10首以下13%13 以下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的文学书目,把你已经阅读的书目打√A、《安徒生童话》B、《格林童话》C、《伊索寓言》D、《克雷夫寓言》E、《朝花夕拾》F、《繁星春水》G、《西游记》H、《水浒》I、《骆驼祥子》J、《鲁滨孙漂流记》K、《格利佛游记》L、《名人传》M、《童年》N、《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卷调查结果来看,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具体分析下:一、从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目的来看,大部分学生喜欢课外阅读,也认识到课外阅读能够提高语文水平、增加知识、陶冶情操。

二、从阅读方法看,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很大问题,如无计划、没有养成作读书笔记的习惯,这些也将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质量。

三、从阅读时间看,大多数学生能够坚持每周阅读,基本不读的只占12%,这说明他们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四、从阅读数量上看,一学期读10本以上的占25%,还有8%的学生一学期未看上一本书。

这与《新课程标准》一学期阅读要求相距甚远。

对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的文学书目调查中发现,阅读10本以上的只占11%,阅读5本以下的占56%。

全部看过的占1%。

五、从阅读的类型看,喜欢看通俗读物(漫画、卡通、武侠小说、报纸杂志等)的人数超过文学名著的人数。

而文学名著中童话的比重最大,象《春水繁星》、《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童年》,看过的人寥寥无几。

六、从鉴赏能力的培养来看,有33%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鉴赏能力,认为有较好文学鉴赏能力的只有16%。

他们中大多数人认为这种能力主要来自自己的培养而非老师的指导。

七、从背诵古诗的数量来看,能背诵50首以上的只占20%,竟然有13%的人只能背诵10以下。

与《新课程标准》要求每学生必须背诵优秀诗文120首以上,相距甚远。

反思与建议笔者看过很多学校的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结果,情况都不容乐观,而农村初中尤甚。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其课外阅读量如此贫乏,尤其文学名著阅读严重不足,对科技读物也非常不重视。

课外阅读量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

自试行新教材以来,任课教师感触最深的是农村初中学生知识面太窄,看的课外书太少,很多问题无法交流。

课堂内的一些问提因学生没有接触过此类知识而无法进行讨论,自行解决,这样老师不得不越俎代庖,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很多能力无法得到锻炼。

从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农村学生都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也非常喜欢,可为什么课外阅读量还如此少,课外知识还如此贫乏?审视我们的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本人觉得有如下原因: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有42%的学生认为“课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是影响课外阅读的原因,这一原因无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都是普遍存在的。

虽说教材经多次改革,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最终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

所谓的素质教育是“风声大,雨点小”。

学校为追求高升学率,贯彻的还是“应试教育”。

大量的“题海战术”充塞了学生所有的空余时间。

特别是初三学生,每月一大考,每周一小考,大大小小的考试让学生疲惫不堪,哪有时间和精力看书。

虽然国家规定学校实行五天上班制,可又有几个学校有完整的双修日?名目繁多的艺术班、培训班、补习班占具了学生的休息日。

沉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竞争,使不少喜欢阅读的学生难已开卷。

二、没有书籍来源。

有36%的学生认为这是影响课外阅读的重要原因。

这是仅次于“课业负担过重”的另一重要原因。

也是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最大区别。

这一点也是最让农村教师头痛的。

城里的学校基本都有图书馆、阅览室,学生家中也或多或少有些藏书,而农村却很欠缺。

据笔者调查,在农村有象样的图书馆、阅览室的学校屈指可数。

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普遍对课外阅读不重视,大多数的家长反对自己的孩子买课外书。

他们认为课外书是闲书,会影响学习,学好课本知识就可以了。

加上经济拮据,没有太多的零花钱买书,即使有,在农村也无法买到有用的书。

在调查中了解到,家中有四大名著的只有2%,有1~2本的有6%。

他们所谓的课外书无非是几本作文书、教材辅导书、故事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书源,当然就无法阅读。

三、电视、游戏及通俗读物的冲击。

如今,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

镇上游戏室,网吧遍地都是。

于是不少学生把课余时间都化在看电视,玩游戏、看通俗读物上。

据调查,有70%的学生最喜欢看的书是《故事会》,《少男少女》,武侠小书、言情小书。

他们认为文学名著不好看,而且看了也没用。

上表中也可以反映这问题,26%的学生,把“休闲娱乐”为作阅读目的。

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作家徐小斌十分感慨地说:“这一代孩子基本是在电视机,计算机前长大的,他们更热衷于那些图像式的东西,对文学的迷恋程度大大降低了。

阅读的启蒙教育太晚了,看书并不是为了领略文字世界的精湛,而是图消遣,寻开心。

”国外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文弃”,并加以抨击,久而久之,将会导致一代人的知识贫乏,思维贫乏,文学修养贫乏,这是十分可怕的。

四、教师不重视课外阅读。

这里所谓的“不重视”是指主观上的“重视”,而客观上的“放松”。

教师比学生更清楚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在行动上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

在升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注重的是升学率,教师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指标,也就只顾“眼前利益”,不会留些空余时间让学生看课外书,更没有心思指导学生看课外书。

有些老师也因此没收学生所看的课外书。

调查中发现“阅读书源”来自老师指定的只有6%,“影响课外阅读的原因”,老师没有要求的占5%,很多学生在回答“为什么不看文学名著”时说,老师没有要求,也看不懂。

一些老师认为辅导学生看课外书太化时间,收益又小。

这就是造成33%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文学鉴赏能力,不愿看文学名著。

面对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这些农村教育者,又该如何呢?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又该承担起哪些责任呢?首先,学校要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推行,考试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侧重于学生能力的考察。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校应认真贯彻素质教育,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比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留出更多的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

没有藏书的学校应克服一切困难,按照学生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图书。

因地制宜,开放图书室、阅览室,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氛围。

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增加学生阅读兴趣。

其次,教师还应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就会自觉的阅读。

班主任可以帮助开设班级阅览室、读书角,集体订阅一些报刊杂志,或让学生自带课外书,以求资源共享。

任课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的藏书借给学生阅读,这样也是增加学生书源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三,家长和社会也应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

农村家长虽文化程度不高,但也应该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多陪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在共同的学习中提高阅读兴趣。

公安、工商、文化部门要加强打击力度,坚决取缔学校周围的电子游戏室,严格执行未成年人进网吧的各项规定。

这样,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起责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我们的学生自觉阅读,乐于阅读,那么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