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家教宣传知识课件.doc

幼儿园家教宣传知识课件.doc

培养幼儿的优良性格
性格品质决定人的命运,而人的优良性格是早期奠定的。

在早期教育中,性格的培
养应该放在首位,属重中之重。

人的性格品质是多方面的,以下6个方面是良好性格的基础,如果从小具有这6种性格品质,长大了其他优良品质都会自然派生出来。

快乐活泼
快乐的孩子爱笑不爱哭,无忧无虑。

而活泼并不只是好动,更不等同于吵闹。

活泼
的孩子有6个表现:
表情活泼:脸部表情丰富生动,看得出微笑、高兴、着急等情绪,可跟大人开玩笑;
嘴巴活泼:表达、吐词清晰,喜欢讲故事见闻、猜谜语、说绕口令等;
感知活泼:见过的、听过的、做过的记得快,认颜色、形状、方向都很清楚;
双手活泼:会劳动,会做手工,饲养小动物、种花种草等,手很灵巧;
身体活泼:表现在能歌善舞,爱做游戏、爱运动等;
思想活泼:喜欢提问、讨论、争论、识字和读书等。

安静专注
不能安静专注的人难以成就大事,活泼的内在表现就是安静。

而专注的孩子,即使
是玩也能玩得专心,全身心地投入在玩耍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收获。

而不能专注的孩
子,该静静不下来,注意分散,“玩野”之后到小学再去纠正就很困难了,智力发展也
会受到严重影响。

勇敢自信
婴幼儿的勇敢自信主要表现在不怕黑暗、鬼怪、孤独、小动物、陌生人和陌生环境
等。

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很可爱,即使只是潜意识的感觉,也会有自信情感的流露,这
与骄傲、没礼貌、不友好的性格完全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

勤劳善良
从小会劳动的人以劳动为乐,也会关心人。

大人回到家,孩子帮你拿拖鞋,你的鼓
励“孩子真乖、真能干”是对他最好的肯定。

从小关心家人和周围的人,这样的孩子一
定是个道德高尚的人。

我建议4~5岁的孩子要学会做饭,5~6岁的孩子要学会做菜。

独立精神
孩子的独立性格应该表现在从小自己会睡、会坐、会玩;1岁以后可自己吃饭,吃得好、吃得快;会走之后,能够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父母的字典里没有“催”字。

如果一个连吃饭都要家长七八遍催促、没有责任感的人,以后上学、找工作等都会依赖
人,何谈成材?
创造精神
表现在对新奇的事情爱看、爱听、爱摸、爱做、爱问、爱记;喜欢自己动手,想办
法玩耍,搞小发明等;家长特别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求异、逆向和发散思维。

性格的培养是有规律的,不靠督促、说教和打骂,而是靠不露痕迹的“潜教育”,包括环境育人、行为育人、爱的教育和积极暗示等。

纠正孩子偏食的几种办法
宝宝偏食孩子完全可能喜欢吃一种食物而不喜欢吃另一种食物,有的
孩子由于不喜欢某些食物的味道或者习惯上很少吃某些食物,孩子的对各
种食物的不同喜好,对食物的挑剔和拒食,严重的可以影响到孩子的营养
和发育的,被人们称之为挑食和偏食。

“均衡饮食”的原则告诉我们,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来源于各类食
物中,要想让孩子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就得让孩子吃各种各样的食物,
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行为很容易导致有些营养素的不足,严重时会出现
营养缺乏病,影响生长发育。

挑食、偏食的原因:
出现挑食、偏食一般与以下原因有关:
1.受大人的饮食习惯的影响。

儿童少年时期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
期,在饮食习惯、饮食行为形成的过程中,主要是模仿家庭中的成年人的
饮食行为和饮食习惯,如果家中的成年人中间就有挑食、偏食的习惯,孩
子自然很容易形成同样不良的习惯。

有时候家长不经意中说自己不喜欢吃
什么食物,仅仅是这种说法就可以对孩子的饮食习惯造成影响,对大人所
说的这种食物产生不喜欢的想法。

2.孩子的口味比较挑剔,如果家长不加以教育和引导,孩子的饮食行为就很容易进一步形成挑食、偏食的习惯。

教育孩子对每一种食物都要吃一
些,避免不爱吃的食物吃得少,爱吃的食物吃得多。

3.吃饭前不要让孩子吃零食。

饭前吃零食会影响到孩子吃饭时的食欲、
真到吃饭时挑挑拣拣,这也是养成挑食、偏食的一个因素。

4.吃饭前或者在吃饭时不要喝过多的果汁或含糖饮料。

当孩子挑食、偏食时,不要着急,因为不良习惯的纠正需要长期、持
久的努力,用强迫、惩罚、哄骗、说好话等等消极的办法不能解决问题,
有时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必须要有耐心。

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挫折教育”其实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外界给予中得到快乐,而且能
从内心激发出一种自寻快乐的本能。

那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呢?
首先,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意识。

许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心理承受能
力差,应该对孩子保护有加。

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孩子。

其实,一个人受
点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处。

家长应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
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适应力的好方法。

其次,父母要有意地给孩子设置一些挫折障碍。

对孩子来说,在成长
的道路上难免要遇到苦难、阻碍,如果孩子平时走惯平坦路、听惯顺耳话、
做惯顺心事,那么一旦他们遇到困难,就会不习惯,从而束手无策,情绪
紧张,容易导致失败。

所以父母不妨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有意地给孩子设
置些障碍,或对孩子的要求说“不”,以此给孩子“加点钙”。

第三,父母要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和挫折。

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易产生消
极反应,往往会垂头丧气,采取退避的方式。

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在
孩子遇到困难时,教育孩子勇敢面对挫折,向困难发起挑战。

例如,当孩
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时,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么?”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会增添勇气,激起战胜困难的愿望,害
怕的心理就会消失,自信心就会增强,抗挫折能力也就培养起来了。

第四,在孩子失败后,要温情地鼓励孩子。

生活中的不如意太多了,
对孩子来说,家人的温情与支持是信心的来源。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我们
多么希望孩子能一切顺利,但是挫折却像影子一样跟随着孩子的一生,我
们只好把它当作生活里正常的一部分,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

因此,当孩
子面对挫折的时候,父母更应看重孩子的心灵,用温情去温暖孩子,对孩
子进行引导,避免挫折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第五,引导孩子多读一些伟人传记。

读得多了,就感觉到人生的过程
就是不断战胜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

和伟人比起来,我们遇到的困难和
挫折实在算不了什么。

伟人是在大海洋里与大波大浪搏斗,而我们的挫折,
真的像在公园里划船时遇到一点小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