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7第七章生态产业建设

07第七章生态产业建设


PA R TTWO源自生态工业生态工业概念
综合运用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措施,将生产过程中剩余的 能量和产生的物料,传递给其他生产过程使用,形成企业内 或企业间的能量和物料传输与高效利用的协作链网,从而在 总体上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废物 和污染物产生量的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
贵州的世界自然遗产
荔波森林喀斯特
贵州的世界自然遗产
遵义赤水丹霞
贵州的世界自然遗产
施秉云台山
生态旅游区分类
山地型
适合开展可靠、登山、探险、攀岩、 观光、漂流、滑雪等活动。
生态旅游区分类
森林型
适合开展科考、野营、度假、温泉、 疗养、科普、徒步等活动。
生态旅游区分类
草原型
适合开展体育娱乐、民族风情等活动。
生态旅游区分类
湿地型
适合开展科考、观鸟、垂钓、水面 活动等活动。
生态旅游区分类
海洋型
适合开展海洋度假、海上运动、潜水 观光等活动。
生态旅游区分类
沙漠戈壁型
适合开展观光、探险和科考等活动。
生态旅游区分类
人文生态型
适合开展历史、文化、社会学、人 类学等学科的综合研究,以及适当的特种 旅游项目及活动。
02 04
20世纪90年代
95年开始重视生态旅游,召开第一届“中 国生态旅游研讨会”,之后逐年召开。 99年定为生态旅游年,将生态旅游推上高 潮
21世纪10年代
10年,颁布《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 营规范》 11 年 , 发 布 《 国 家 生 态 旅 游 示 范 区 管 理 规 程 》 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平分 实施细则》 14年,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成立生态 旅游分会 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发展 生态旅游”,并制定、印发了《全国生态旅游 发展规划(2016-2025)》
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利用型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渔业模式
适合发展农林、农牧或林牧综合性特 色生态农业,包括: “围山转”生态农业与配套技术 生态经济沟模式与配套技术 西北地区“牧-沼-粮-草-果”五配套模式 及配套技术 生态果园模式与配套技术
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利用型生态农业模式
设施生态农业
在设施工程基础上,以有机肥料全部 或部分代替化学肥料、以生物防治和物理 防治措施为主要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动 植物共生互补良性循环等技术构成的新型 高效的模式。
生态工业园区与生态工业网络
生态工业园区及生态工业网络是目前生态工业最为全面的实现方式。
生态工业园:以工业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强调人类的工业活动应当模 仿自然生态系统,使工业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的大系统中。
生态工业网络:是一类突破了地理和行政区为限制,更广泛意义上的 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
利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 程和清洁思想、理论和方法进行畜牧业生 产的模式。
中国十大经典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渔业模式
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现代生物技 术及工程技术,按生态规律进行生产,保 持和改善生产区域的生态平衡,保证水体 不受污染,保持各种水生生物种群的动态 平衡和食物链网结构合理的一种模式。
第七章
生态产业建设
PA R T
ONE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
一、中国十大典型生态农业模式 二、生态农业模式的系统分类
中国十大经典生态农业模式
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中国十大经典生态农业模式
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
中国十大经典生态农业模式
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
是遵循植被分布自然规律,按照草 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 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 在牧区实施退牧还草,农林交错带实施退 耕还草,南房山区草坡实施种草养畜,在 潜在沙漠化地区实施以草为主的综合治理 的生态农业模式。包括: 牧区减牧还草模式 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模式 南方山区种草养畜模式 沙漠化土地综合防治模式 牧草产业化开发模式
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利用型生态农业模式
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强化农业的观光、 休闲、教育和自然等多功能特征,形成具 有第三产业特征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的系统分类
1、以农业土地利用布局为核心的景观模式 2、以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的能流、物流联结为核心的循环模式 3、以生物种群结构安排为核心的立体模式 4、以食物链关系设计为核心的食物链模式 5、以动植物品种选择为核心的物种与品种搭配模式
工业共生网络
依托型工业共生网络
单中心依托型共生网络
多中心依托型共生网络
工业共生网络
平等型工业共生网络
工业共生网络
嵌套型工业共生网络
工业共生网络
虚拟型工业共生网络
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用 信息流连接价值链建立开放式动态联 盟,组件和运营的动力来自多样化、 柔性化的市场需求,以市场价值的实 现作为目标整个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形 成灵活的梯次结构,突破资源的限制, 整个虚拟组织以网络为依托的模式。
生态旅游区分类
生态文化旅游
包括农耕生态文化旅游、游牧生态 文化旅游、渔猎生态文化旅游、民族特色 生态文化旅游等。
生态旅游区分类
都市旅社旅游
包括各类公园、花园、绿地、森林 公园、动物园、野生动物园、植物园、大 学校园、工厂式现代化农业基地等。
2019
谢谢聆听
生态建设,绿色出行!
中国十大经典生态农业模式
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
中国十大经典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种植模式
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不同作 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传统的间种、套 种等方式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充 分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以获得较高产 量和经济效益的模式。
中国十大经典生态农业模式
PART THREE
生态旅游
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
01
生态旅游传入中国
21世纪00年代
00年,我国第一本生态旅游教 03
材《生态旅游》出版 07年,召开“中国国际社会哪 个台旅游博览会” 08年,制定《生态旅游区标准》 09年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 并发布《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 要(2008-20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