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
3.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学会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并能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
4.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1
交通运输
2
交通运输
12
1
农业
2
农业
13
1
工业
2
工业
周次
课时
课 题
1
1
疆域
2
疆域
2
1
人口
2
人口
3
1
民族
2
民族
单元教学计划
第 章(单元、课)
课 题
二
计划 8 课时
教
材
与
学
情
分
析
1.掌握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点;各级阶梯的分界线;每一级 阶梯的大致海拔高度。
2.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走 向、名称及分布特点。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4、学会从地势起伏、海拔高度等方面去认识和表述地形特点,去分析
5、在地图上识记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四大牧区。 6、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7、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城市。
7、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某一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
8、运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9.交通、工农业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较容易掌握。
周次
课时
课 题
11
课 题
中国的经济发展
计划6 课时
教
材
与
学
情
分
析
1、 知道主要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2、 运用地图说明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
3、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和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4、运用资料说明我国东部与西部农业分布的差异;结合地形、气温和降水等知识,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农业生产的差异。
周次
课时
课 题
4
1
地形和地势
2
地形和地势
5
1
1
河流
2
河流
7
1
自然灾害
2
自然灾害
单元教学计划
第 章(单元、课)
课 题
三
计划6 课时
教
材
与
学
情
分
析
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本章的第一节,依据《标准》,这是一节向学生传授“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的一课。本节选用了“自然资源和我们”、“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两个标题,表述了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为后面具体学习各种资源打下基础。
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5、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6、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综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紧紧围绕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要求来设计,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对我国地势特征和主要山脉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科学的学习观、世界观。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教学计划
第 章(单元、课)
课 题
一
计划6课时
教
材
与
学
情
分
析
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查阅中国的四至,量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东西端之间的距离;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学情分析:
1、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能够满足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探究新知识的要求。
2、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有了了解,为本章节学习打下了基础。
周次
课时
课 题
8
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9
1
土地资源
2
土地资源
10
1
水资源
2
水资源
单元教学计划
第 4 章(单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