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科教学论

学科教学论

概念学习的基本理论
• 奥苏贝尔的概念学习理论 • 意义学习论的创始人,从接受式-发现式和意义性-机械性两个维度
把学习分为4种。 • 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
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nonarbitrary)和实质性的 (substantive)联系。 • 有意义学习的另一类较高级的形式叫概念学习。概念学习,实质上 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 学习数学概念的基本方法有两种: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 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应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 ①辨别不同的刺激模式.②分化和类化各种刺激模式的属性.③提出 假设和验证.④把新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到一切同类事物.⑤用符合 习惯的数学语言或符号表示新概念,即形式化.
草》、《数学结构的教学现象》.
• 弗赖登塔尔主要教育思想:数学现实 、数学化 、再创造。其中
数学化包含五个阶段: 5个层次:直观阶段、分析阶段、抽象阶
段、演绎阶段、严谨阶段。
第二章 新课程改革概述
• 新课改的具体目标(6个改变):
• 课程目标: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主动的学习态度、学 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
• 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整体设计 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学生 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基础知识和技能
• 课程学习: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主动参与、乐与探 究、勤于动手
• 课程评价:甄别与选拔——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 践
第一章 中学数学教育改革回顾
• 第二节 我国建国后的数学教育改革 • 建国后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次课程改革
•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基础教育课程(49—57)(两次) • 第二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基础教育课程(58—65)(两
次) • 第三阶段:十年动乱时期的基础教育课程(66—76) • 第四阶段: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初期的基础教育课程(76—84) • 第五阶段: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时期(85—98)(两次) • 第六阶段:课程体系全面现代化的时期(99至今)
第四章 新课程观下的数学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 充分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 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问题情境 • 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 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 教学设计的基本结构: • 前期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 • 教学目标阐明 • 教学过程设计 • 板书设计 • 设计反思:教学的理念、策略与方法等
• 概念性变式的教学应用: • 通过直观或具体的变式引入概念 • 通过非标准变式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 通过非概念变式明确概念的外延
• 过程性变式¡ª¡ª数学活动的有层次推进 • 过程性变式的主要教学含义: • 在数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有层次的推进,使学生分步解决问题,
积累多种活动经验。
• 过程性变式在教学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 用于概念的形成过程 • 用于问题解决的教学
• 重视基础; • 强调数学的应用; • “恢复几何”; • 肯定和加强概率、统计; • 提倡搞点“趣味数学”,克服“新数”那种呆板枯燥的形象; • 适当采用现代数学的概念、术语和符号。
问题解决
• 时间:20世纪80年代
• 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等 • 特点:
• 提倡大众数学的理念; • 强调培养学生的一般数学素养,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 重视计算机(器)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在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系,把学过的命题系统化,形成结构紧密的知识体系。
第七章 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与教学
• 数学问题的分类: • 情境:纯数学问题、数学应用问题。 • 方法:常规问题、非常规问题。 • 数学问题解决中所指的“问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可接受性、障
碍性、探究性。
• “数学问题解决”有多种含义,主要有以下观点: • 问题解决是一种教学目的 • 问题解决是一种技能 • 问题解决是一种教学形式 • 问题解决是一种心理过程
又表现为对象、结构,具有二重性。
• 过程和对象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概念往往是经历由过程开始,然后
转变为对象的认知过程,而这一过程有时会很困难。
• 从过程到对象大致要有三个阶段(以tanA为例): • 过程的内化(具体过程—心理过程,借助具体图像——心理运算) • 过程的压缩(输入—输出,给一个A,得到tanA(对应的过程)) • 对象的实体化或对象化(结构关系,本身可以参与进一步运算。)。
问题。 • 需要遵循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具体化中形成抽象知识、抽
象知识情境化
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
• 严谨性是数学科学理论的基本特点。它要求数学结论的表述必须精 练、准确。而对结论的推理论证,要求步步有根据,处处符合逻辑 理论的要求。在数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求有严格的系统性,要符合 学科内在逻辑结构,既严格,又周密。
• 课程管理:管理过于集中——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于2001年,修订稿于2011年
颁布
• 课标包括了:前言、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内容。 • 2011版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
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 课程目标在表述上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
第六章 中学数学命题教学
• 数学中的公理、定理、公式、性质和法则等都是数学命题。
• 数学命题教学的基本任务: • 认识命题的条件、结论 • 掌握数学命题的内容和表达形式 • 掌握命题的推理过程或证明方法 • 运用所学的数学命题进行计算、推理或论证,提高数学基本能力,
解答实际问题。
• 当然还有:熟悉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弄清数学命题间的关
第三节 数学教育研究的发展
• ICME:国际数学教育大会 • 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是在国际数学会(IMU)所属的国际数
学教育委员会(ICMI)指导下召开的最高水平的国际性学术会 议,每四年召开一次.
• ICME-12,将于今年7月在韩国首尔召开。
• 两位国外数学教育家 • 波利亚(美籍匈牙利):《怎样解题》 • 弗赖登塔尔(荷兰)::《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播种和除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本原理,又是教学论 中的一般原理。
• 数学理论与数学实际的结合 •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的结合 •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 教学中: • 必须加强中学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 数学教学基于学生数学现实
巩固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 巩固性原则就是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已 学基本知识、基本的数学 思想、数学方法,使数学技能和技巧达到熟练,能够把知识、数学思 想和数学方法保持于记忆中,而在需要时能够想起和应用这些知 识。
• 概念同化的方式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活动大概包括以下几个阶
段:
• ①接受概念的定义、名称和符号的信息; • ②建立新概念与原有概念实质性的联系,把新概念纳入到已有的认
知结构中;
• ③通过辨认概念的肯定例子和否定例子,使新概念和原有概念精确
分化.
斯法德的对象—过程理论简介
• 斯法德认为许多数学概念特别是代数概念既表现为一种过程操作,
• 量力性是指学生的可接受性。 • 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的贯彻 • 认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接受能力。(前提) • 教学过程中,严谨性的要求应是明确的、积极的和逐步提高的。
(要求学生语言精确、思考缜密、言必有据、思路清晰)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身体力行。
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应力争结构、层次和步骤都 有条不紊;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也应有个清楚 的程序。
度。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课程领域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 2003年颁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浙江省在2006年 秋季高中起始年级全面使用了实验教材。
•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采用模块化课程结构,分为5个必修模块、4个选 修系列,并要求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以不同形式渗透在 各模块与专题中。
• 抽象,或称抽象过程,就是在思想中不考虑事物所有其它方面的特 性,而把事物某一方面的特性分离出来。
• 抽象是数学的一种特征。 • 首先,体现在表现形式的抽象性上。 • 其次,体现在方法的抽象性上。 • 再次,数学还是抽象之再抽象。 • 最后,数学达到人们感知所不能达到的领域 。 • 数学的抽象又具有相对性:以具体为基础,又以具体为归依。 • 数学抽象性给数学教与学带来困难:学生方面的问题、教师方面的
第五章 中学数学概念的教学
•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 概念不同于感知,感知是具体的、直接的,概念却是抽象的、概括
的。 • 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本质属性的总和; • 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全体。 • 概念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四类: • 同一关系 • 从属关系 • 交叉关系 • 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对立关系
《学科教学论》(数学) 第一章 中学数学教育改革回顾
• 第一节 国外近现代数学教育改革
新数运动
• 时间:20世纪60年代 • 源于美国,影响全世界 • 特点:
• 课程内容结构化 • 强调公理方法 • 增加现代数学内容 • 淡化几何,强化代数 • 精简传统数学课程内容 • 教学方法多样化
回到基础
• 时间:20世纪70年代 • 美国等 • 特点:
美国的杜宾斯基等人 的APOS理论模型
简介
• 美国的杜宾斯基等人在数学教育研究实践中,提出了一种APOS理
论:学生学习数学概念,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
• 操作(Action)阶段 • 过程(Process)阶段 • 对象(Object)阶段 • 模型(Scheme)阶段. • 取这4个阶段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命名为APOS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