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血实验教案

输血实验教案

贵阳医学院实习(实验)教案课程名称临床输血与检验授课班级及专业 06级医学检验教研室临床血液学教师及职称黄吉娥讲师教研室主任贵阳医学院实习(实验)教案教研室:临床血液学 04级医学检验一、实验题目:ABO、Rh血型鉴定二、实验学时数:3学时实验时间:08年6月17日三、实验授课人:黄吉娥职称:助教四、本实验目的、要求:掌握:ABO、Rh血型鉴定的原理、方法;试管法的操作步骤;熟悉:1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2 ABO、Rh血型鉴定意义五、本实验重点、难点:重点: ABO、Rh血型鉴定试管法的操作步骤难点: ABO、Rh血型鉴定结果判断和分析六、实验方式:理论讲解,实验操作七、实验仪器、设备等:显微镜离心机试管滴管记号笔八、实验内容及时间分配:1.理论讲解(15min)2.实验操作(130min)试管法(正定)操作步骤:标记分别滴加抗A、抗B、抗D标准血清各2滴5%待检RBC各1滴1000r/min 1min结果观察、判断试管法(反定)操作步骤:标记5%A、B、O型RBC(1滴)待测血清2滴1500rpm,1min观察结果,判断3.结果判断:1)凝集强弱程度判断:16)正反定型结果判定标准4.注意事项:⑴摇动试管动作要轻。

⑵器材干净清洁、防止溶血,试管、滴管防止交叉污染。

⑶标准血清的质量、性能要符合要求,防止污染。

九、实验总结:(5min)十、实验要求的参考书目及章节:《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叶应妩、王毓三等主编;第六章第一、二节十一、实验后内容安排每位同学完成书面实验报告贵阳医学院实习(实验)教案教研室:临床血液学 04级医学检验一、实验题目:交叉配血二、实验学时数:1.5学时实验时间:08年6月24日三、实验授课人:黄吉娥职称:助教四、本实验目的、要求:了解:交叉配血试验的意义熟悉:交叉的概念掌握:各交叉配血试验方法的实验原理、操作、方法结果判读,以及方法学评价五、本实验重点、难点:重点:交叉配血试验方法的实验原理、操作难点:交叉配血试验方法的结果判读六、实验方式:理论讲解,实验操作七、实验仪器、设备等:显微镜离心机试管滴管记号笔八、实验内容及时间分配:5.理论讲解(15min)6.实验操作(50min)凝聚胺配血法[试剂]1)生理盐水2)凝聚胺介质试剂盒:低离子溶液(Low Ionic Medium)、凝聚胺溶液(Polybrene Reagent)、悬浮液(Resuspending)[操作]1)标记3支试管,按下表加样2)操作步骤:3管中分别加入LIM液0.6ml(12滴)加入Polybrene试剂2滴3400rpm 离心 15秒,倾倒上清,轻摇试管观察(应凝集)加悬浮液 2滴,轻摇观察(应不凝集)涂片显微镜下观察3)结果判断肉眼观察有无凝集;镜下观察有无凝集主、次侧均不凝集:两血相容,可以输注主侧或次侧凝集;两侧均凝集:两血不相容,不可以输注4)判断标准同型配血:主侧、次侧均无溶血及凝集,可以输血;任何一侧发生溶血或凝集,不可输血异型配血:主侧无凝集无溶血,次侧有凝集无溶血,可以输少量血;如主侧、次侧均凝集或主侧凝集,不能输血,查找原因[注意事项]1)盐水配血不凝集但有反复输血史或妊娠史的受血者,应加用聚凝胺介质、媒介质或抗球蛋白介质配血2)如需大量输血,献血员之间也应作交叉配血,以防止献血员相互之间有免疫性抗体九、实验总结:(5min)十、实验要求的参考书目及章节:《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叶应妩、王毓三等主编;第六章第七节十一、实验后内容安排每位同学完成书面实验报告贵阳医学院实习(实验)教案教研室:临床血液学 04级医学检验一、实验题目:不规则抗体筛查二、实验学时数:1.5学时实验时间:08年6月24日三、实验授课人:黄吉娥职称:助教四、本实验目的、要求:了解:不规抗体的定义熟悉:抗球蛋白法检测原理及影响因素掌握:低离子聚凝胺法实验原理、方法以及结果判读五、本实验重点、难点:重点:低离子聚凝胺法实验原理、方法以及结果判读难点:抗球蛋白法检测原理及影响因素六、实验方式:理论讲解,实验操作七、实验仪器、设备等:显微镜离心机试管滴管记号笔八、实验内容及时间分配:1.理论讲解(20min)2.实验操作(50min)低离子凝聚胺法原理:输血后机体对外源性抗原产生同种免疫抗体,当再次输入相应抗原时就会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应用特定的筛选细胞(1、2、3号),与待检者血清反应,判断机体所产生的同种抗体类别。

试验方法:盐水法低离子聚凝胺法间接抗人球法本试验选用低离子聚凝胺法低离子聚凝胺法的试验原理:聚凝胺是一种多价阳离子聚合物,能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引起红细胞的非特异性凝聚。

IgG抗体与红细胞上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聚凝胺的作用下发生凝集。

低离子液:通过降低介质溶液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膜外围的离子云,促进红细胞凝集,因而其灵敏度有所提高。

聚凝胺:通过多聚季氨盐溶液提供大量正电荷来中和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减少红细胞间的排斥,促进红细胞凝集,其灵敏度有较大提高。

重悬液凝聚和凝集外表上不能区分,加入枸橼酸钠重悬液后,枸橼酸根的负电荷中和了聚凝胺上的正电荷,使红细胞非特异性凝聚现象消失,而真正的凝集(抗原抗体反应)不消失。

[试剂]1)抗体筛选用红细胞悬液(1#、2#、3#)2)凝聚胺介质试剂盒:低离子溶液(Low Ionic Medium)、凝聚胺溶液(Polybrene Reagent)、悬浮液(Resuspending)3)受检者血清4)受检者5%红细胞悬液[操作]1、标本:抗凝血1ml,离心分离血浆和红细胞2、配制5%受检者RBC悬液取压积红细胞一滴,加入含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混匀,即得约5%红细胞悬液。

3取4支小试管,按表标记及加入相应试剂。

1# 2# 3# 自身受检血清 2滴 2滴 2滴 2滴RBC悬液1# 1滴RBC悬液2# 1滴RBC悬液3# 1滴受检5%RBC 1滴LIM液 0.6ml 0.6ml 0.6ml 0.6ml4加样后继续以下操作加样后静置1min加入Polybrene试剂2滴3400rpm 离心 15秒,轻扣观察(应凝集)加悬浮液 2滴,轻摇观察(应不凝集)涂片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判断]筛选红细胞1.2.3 自身RBC 血清中存在的抗体+ - 同种抗体++自身抗体,或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同时存在- +自身抗体[注意事项]1)标本尽可能不用肝素抗凝血2)询问用药史,止血敏、KCl、VitC这些药品会干扰聚凝胺的作用导致假阴性。

3)血清量不能多加,否则会提高致敏过程中的离子强度,降低致敏效果。

4)加聚凝胺,只需2滴,多加可能导致重悬液无法充分解散非特异性凝集,出现假凝集,导致假阳性。

5)离心时转速不能太快或太慢、时间不能过长或过短,以免引起假阳性或假阴性。

6)看结果:阴性--RBC迅速散开,1min内完全散开。

可镜下观察。

阳性--RBC不完全散开,弱凝集可能在30min内明显减弱或消失,因此以立即看的结果为准。

观察结果时轻摇试管,以免将弱凝集摇散造成假阴性,引起事故。

7)若抗体筛选时,无论哪一种方法出现阳性反应时,都必须进一步进行抗体特异性的鉴定。

建议:作抗体筛选试验的时候最好先做抗人球法九、实验总结:(5min)十、实验要求的参考书目及章节:《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叶应妩、王毓三等主编;第六章第五节十一、实验后内容安排每位同学完成书面实验报告贵阳医学院实习(实验)教案教研室:临床血液学 04级医学检验一、实验题目: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查二、实验学时数:3学时实验时间:08年7月1日三、实验授课人:黄吉娥职称:助教四、本实验目的、要求:了解:新生儿溶血病发病机制熟悉:新生儿溶血病治疗原则掌握: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实验原理、操作及意义。

五、本实验重点、难点:重点: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实验原理、操作及意义难点:新生儿溶血病发病机制六、实验方式:理论讲解,实验操作七、实验仪器、设备等:显微镜离心机试管滴管记号笔八、实验内容及时间分配:(一)理论讲解(15min)(二)实验操作(130min)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方法:凝胶卡式检测法原理:微管内有凝胶颗粒和试剂。

凝胶颗粒具有分子筛作用,离心后,不凝集的红细胞通过全程进入微管底部,而凝集的红细胞则悬浮停留在颗粒中凝胶凝集-原理:事先在凝胶微柱中的LISS缓冲液中加入AHG,实验中,将红细胞与抗血清加入凝胶上部,离心后观察如果抗体能结合在红细胞表面,那么通过凝胶内AHG桥联,红细胞发生凝集,判断凝集实验阳性如果抗体未能结合在红细胞表面,那么红细胞不能凝集,判断凝集实验阴性凝胶卡式检测法的特点:灵敏度和准确性高,重复性好不需要清洗红细胞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全自动操作实验全过程标准化标准化的孵育时间、离心时间以及结果判读消除了主观因素对弱反应结果的判读,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发生实验结果客观性强,而且稳定,可以长期保存获得ISO9000\CE认证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标本:1、抗凝血5ml,离心分离血浆和压积红细胞备用;2、取压积红细胞1~2ml,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吸净上清后备用;3、配制2%洗涤后红细胞悬液4、配制5%ABO型标准红细胞悬液试验一: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原理]利用抗人球蛋白血清可与体内已被不完全抗体或补体致敏红细胞产生凝集反应,可检查红细胞是否已被不完全抗体所致敏。

[试剂]1)抗人球蛋白卡(coombs卡)市售合格产品。

2)生理盐水[操作] 待检RBC洗涤三次2%RBC悬液25ul加入coombs卡内37°C孵育20分钟离心观察结果[结果判断]阳性:凝集;阴性:无凝集注:盐水管(对照)应不凝集。

若凝集,说明细胞本身有自凝现象,试验无参考意义。

试验二:游离抗体试验[原理]本实验是一种检测血清中不完全抗体或补体的方法。

即用已知抗原的红细胞测定受检血清中相应的不完全抗体[试剂]1.抗人球蛋白卡2.受检血清3.5%已知抗原的红细胞悬液[操作]5%ABO红细胞待检血清2滴分别加入coombs卡内37°C孵育20min离心凝集不凝集有抗体阴性[结果判断]指示红细胞意义A B O+ - - 游离的抗A- + - 游离的抗B+ + - 游离的抗A、抗B或有抗CO* O + 游离的ABO系统以外抗体- - - 无游离抗体试验三:抗体放散试验[原理]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抗体在适合条件下发生凝集或致敏,这种结合是可逆的。

如改变某些物理条件,抗体又可从结合的细胞上放散,再以相应的红细胞鉴定放散液内抗体的种类并测定其强度,用以判定红细胞上抗原的型别。

[试剂]1)生理盐水2)5%A、B、O型RBC悬液。

3)抗人球蛋白卡(coombs卡)[操作]待检RBC洗涤3次取压积RBC 1ml加7~8滴盐水56°C水浴振摇 7-8 min离心套筒预热2000 r/mi n离心5 min吸取上层放散液两滴加入coombs卡内,加3孔分别加入5%A.B.O红细胞悬液l滴37°C孵育20min3500 r/min 9min 观察结果[结果观察][意义] 指示红细胞 意 义 A B O+ - - 放散出IgG 抗A - + - 放散出IgG 抗B- + - 放散出抗C(交叉反应性抗体),或同时放散出IgG 抗A 或抗B - - - 未放散出抗体O* O + 放散出ABO 血型以外的抗体是否为ABO-HDN 可根据游离、释放试验阳性或阴性判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