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酵工程名词解释

发酵工程名词解释

1.引物:与待扩增的DNA片段两端的核苷酸序列特异性互补的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序列,它是决定PCR扩增特异性的关键因素。

2.富集培养:通过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使目的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被抑制,从而便于目的微生物的分离。

3.操纵子学说:调节基因的产物阻遏物,通过控制操纵子中的操纵基因从而影响其邻近的结构基因的活性。

4.生长因子: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均称为生长因子。

5.连续发酵:连续不断的向发酵罐中流加新鲜发酵液,同时又连续不断的排出等量的发酵液,从而使pH、养分、溶解氧保持恒定,使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活动保持旺盛稳定的状态的一种发酵方式。

或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使培养物在近似恒定的状态下生长的培养方法。

6.聚合酶链式反应:又称聚合酶链式反应、或无细胞克隆技术,使根据DNA 模板特异性模仿体内复制的过程,在体外适合的条件下,以单链DNA为模板,以人工设计合成的寡核苷酸为引物,利用热稳定的DNA聚合酶,从5′-3′方向渗入单核苷酸,从而特异性的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7.代谢控制发酵:就是利用遗传学的方法或其他生物化学的方法,人为的在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水平上,改变和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有用的目的产物大量生成、积累的发酵。

8.菌种退化:主要指生产菌种或选育过程中筛选出来的较优良菌株,由于进行接种传代或保藏之后,群体中某些生理特征和形态特征逐渐减退或完全丧失的现象。

或菌种的一个或多个特性,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减退或消失的现象,一般常指菌株的生活力、产孢能力衰退和目的产物产量的下降。

9.基因工程菌: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菌体内使其表达,产生所需要的蛋白的细菌称为基因工程菌,如:大肠杆菌10.种子培养:是指经冷冻干燥管、砂土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工业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在经过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放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纯种的过程。

11.发酵工程:是指给微生物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利用微生物的某种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生产出人类需要的产品的工程称发酵工程,又称为微生物工程。

它主要包括菌种生产,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反应器的设计及产物的分离、提取与精制等。

或研究利用微生物大量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一门现代工业学科,它即研究生产过程与微生物的关系,也研究工程学的问题,包括研究改造或构建适合于工业生产的微生物菌种,研究创造合适的环境条件以使微生物积累某种产物和相关的工业设备。

12.发酵热:是指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主要包括生物热和搅拌热。

13.发酵:广义指借助微生物大量生成并积累特定产物的过程。

有机物既是被氧化的基质又是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电子的最终受体。

15.发酵工业:借助微生物大量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现代工业,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优良的菌种、合适的环境条件(指使微生物大量积累某种特定产物的环境条件)、先进的工艺设备16.微生物工业:又称发酵工业17.厌氧发酵:厌氧微生物在隔绝空气不与分子态氧接触的情况下进行的发酵过程。

一般适用于微生物作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分解代谢,反应时放出气体同时产生热量。

18.好氧发酵: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生成并积累微生物菌体或代谢产物。

42.一级种子:指从斜面上转入摇瓶等小型发酵设备进行第一次扩大培养。

19.液体发酵:液体发酵是相对于固体和半固体发酵而言,是从培养基的状态对发酵的一个分类。

当然,由于培养基状态不同也影响了发酵过程的很多因素,如发酵的条件,发酵设备等。

20.浅盘液体发酵:根据微生物对氧气的需要分为静置发酵和通气发酵,浅盘液体发酵是一种通气发酵方式,指从小规模的克氏瓶到较大规模的塑料膜和具有自动控制的发酵器,一般用于科研。

21.深层液体发酵:即微生物细胞在一个密封的发酵罐内,通入无菌空气进行发酵。

22.深层培养:又称通气搅拌技术,采用机械通气搅拌,使得好气性发酵进行大规模生产。

23.固体发酵:根据培养物的物理状态分类的一种发酵方式。

发酵培养物为固态。

24.浅盘固体发酵:主要以曲盘,竹帘等培养为主,目前国内小型酿造厂或种曲培养尚使用。

25.深层固体发酵:是浅盘固体发酵的一种发展,如厚层通气床,固体发酵罐等,用于工业生产。

26.分批发酵:根据物料和产物的进出方式进行分类的一种发酵方式,所有物料(除去空气,消泡剂,酸碱调节剂外)一次加入发酵罐,灭菌、接种、培养,最后整个罐的内容物放出,进行产物回收。

27.补料分批发酵:指发酵过程有物料连续或间歇流入,但物料的流出有两种情况,一是物料流出速率为零,二是物料流出速率不为零,即后者定期排出一定量的发酵液。

(在分批培养过程中补入新鲜的料液,以克服营养不足而导致的发酵过早结束的缺点。

在此过程中只有料液的加入没有料液的取出,所以发酵结束时发酵液体积比发酵开始时有所增加。

)43.二级种子:将一级种子再次扩大培养,使种子达到发酵罐的接种量。

29.半连续发酵:(在补料分批培养的基础上间歇放掉部分发酵液(带放)称为半连续培养。

某些品种采取这种方式,如四环素发酵)30.生长连动型产物形成:通常都直接涉及降解的代谢途径,产物直接来自产能的初生代谢,微生物的生长,碳源降解和产物形成是平行的,营养期和分化期不分。

31.非生长连动型产物形成:初生代谢和产物形成完全分开的,产物不是来自降解的代谢,而是来自无定向途径。

32.部分生长连动型产物形成:通常间接地同产能途径相关联,是非正常的代谢结果,分批发酵前期产物高比率消耗,产物很少或没有生成,接着生长下降,产物开始形成,底物又成高比率的消耗,营养期和分化期是分开的。

34.自然选育: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然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叫做自然选育。

35.诱变育种:常规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化学等诱变剂,使微生物发生突变而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

合理诱变育种:根据微生物的代谢调节机理来选择一定类型的微生物突变株,以获得高产菌株。

36.反馈调节:末端产物浓度的变化对该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的合成或活性有影响。

(许多生物合成途径具有两个以上的末端产物,这种分支合成途径的调节方式较复杂,其调节方式包括:同工酶调节、顺序反馈调节、协同反馈调节、累加反馈调节、增效反馈调节、激活和抑制联合调节和酶的共价修饰等方式。

)39.孢子培养基:供菌种繁殖孢子的一种固体培养基,要求使菌体生长迅速,产生数量较多的优质孢子,并且不引起菌种的变异。

在配置上要求:营养不能太丰富,否则不易产孢,无机盐浓度要适当,不然会影响孢子量和孢子的颜色(质量),注意pH和湿度。

38.回复突变:突变体经过第二次突变又完全地或部份地恢复为原来的基因型和表型。

完全恢复是由于突变的碱基顺序经第二次突变后又变为原来的碱基顺序,称真正的回复突变。

部分恢复是由于第二次突变发生在另一部位上,其结果是部分恢复原来的表型.亦称为第二位点突变或基因内校正。

40.种子培养基:为扩大发酵罐的接种量,往往先将斜面菌种进入到相对体积比较小的种子罐或摇瓶进行培养。

种子培养基还可以供孢子发芽、生长和菌体繁殖。

种子培养基要求营养物质适当的丰富和完全,培养基成分易于被菌体吸收,但浓度不宜过高,控制碳氮比,保持培养过程中pH稳定在适当范围内。

另外种子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和培养条件应尽可能同发酵培养基保持一致,以缩短延迟期,使菌种迅速转入旺盛生长。

41.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是供菌体生长繁殖和大量产生发酵产品之用。

因此发酵培养基营养成分即要丰富和完全,又要求严格控制尤其那些对发酵产物的形成有严重影响的成分。

48.异淀粉酶:一种脱支酶,催化水解糖原、支链淀粉以及它们的β极限糊精中的α-1,6-糖苷支链。

与短梗霉多糖酶的区别在于不能作用于短梗霉多糖。

49.分批灭菌:是指培养基在发酵罐中用蒸气加热,达到预定温度且维持一定时间,然后迅速将培养基冷却,并通入无菌空气保压,至接近发酵温度时接种。

50.连续灭菌:是将培养基在发酵罐外连续不断进行加热,维持和冷却,最后进入发酵罐。

51.空消:对发酵罐消毒52.实消:对培养基进行消毒53.旋风分离:空气除菌的装置之一,空气从切线方向进入容器,在容器内形成旋转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分离较大的微粒。

54.丝网分离器:丝网分离器能分离较小的雾滴。

当气流通过丝网时,液滴与丝网撞击而被拦截在丝网上。

液滴沿细丝往下流,使聚集在丝网上的液滴不断增大,直到液滴离开丝网落下,而与丝网分离。

55.总过滤器:目前都采用介质过滤的方法,定期进行灭菌,定期调换新介质。

空气由底部切线方向进入过滤器,由上部切线方向排出。

56.分过滤器:随发酵罐次次消毒的过滤装置。

每个发酵罐前配置的空气过滤装置。

57.惯性截留作用:当空气在遇到障碍物被迫改变方向时,由于微粒具有一定惯性力,不随气流运动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即颗粒仍作直线运动,以至与障碍物相撞,空气中微粒撞到过滤器内的棉花纤维等障碍物时,即被载留或阻拦在纤维上面,这种现象称为惯性截留现象。

58.拦截滞留作用:当气流速度很慢时,微生物随低速气流慢慢靠近纤维,微粒所在的主导气流受纤维所阻,而改变流动方向,绕过纤维前进,并在纤维的周围形成一层滞流区,滞流区的速度更慢,进入滞流区的微粒慢慢靠近和接触纤维而被黏附滞留,称拦截滞流作用。

59、59.接种量:指接入到发酵培养基中的种子液的量,以种子液占发酵液总量的百分比计算,决定于生产菌种在发酵罐中的繁殖速度。

60.通气量:指一分钟内,通过发酵液的空气体积比发酵液的体积61.溶解氧:溶解于液体(发酵液)中的氧62.中间补料:在发酵过程中向培养基中流加或间歇补加碳源或氮源物质,使培养基中碳源物质和氮源物质含量相对稳定,以延长产物的产生推迟菌体的自溶时间增加发酵液是体积,而使发酵单位大幅度上升。

63.泡敌:化学合成类消泡剂,如聚氧丙基甘油醚、聚氧乙烷丙烷甘油醚,这一类化学合成消沫剂通称“泡敌”。

64.呼吸商:二氧化碳释放率与菌氧气消耗率的比,用来描述排气中CO2与排气中O2之间的关系。

65.板框过滤:是由滤板和滤框组成(板框式),在输料泵的压力作用下,把料液送进各滤室,再利用过滤介质把形成固体和液体分开的整体设备。

66.盐析法:也称中性盐沉淀法,中性盐的亲水性大于蛋白质的亲水性,当加入大量中性盐时,它们能夺取蛋白质表面的电荷,破坏其水膜,而使蛋白质沉淀析出。

67.萃取:萃取是用一种溶剂将被提取物从一种固体或液体中提取出来。

81.抗生素:是由生物来源的一些次级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可以在一定浓度下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

82.半合成抗生素:或是以由生物合成所得的天然抗生素或其类似物为原料,用化学合成方法改造其部分结构和制备一些新型衍生物;或是利用微生物某些酶的作用,在抗生素分子中改变或引进取代基来获得新抗生素,以这些方法制得的产品,都称为半合成抗生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