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第1章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1.1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1、本项目建筑物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2、建筑物内部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化学灭火器材。

3、建筑物电气设计有消防电源,配备应急电源,有自动喷水系统。

4、车间摆放最大限度利于采光设计,使车间能够感受到自然光线。

5、产生粉尘岗位设除尘装置,在设备上部装置除尘罩,排除粉尘,大部分回收。

6、干燥岗位设置排风装置,增大排风量。

7、车间严格禁止烟火,检修时要开动火令。

8、在检修时设备管道内有残留易燃易爆物质时应用氮气置换后方可动火。

9、车间内设有消防设施及安全应急门。

10、车间内有取暖、工人更衣、休息沐浴、水冲厕所、劳保福利设施。

11、工厂设置劳动保护安全卫生监督机构,配有专职安全员,负责全厂安全卫生工作。

7.2.1总图布置和建筑方面安全措施1.有爆炸危险的乙类生产部位,如包装设备、粉碎设备,宜设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

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宜避开厂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布置。

2.土豆粉厂房的耐火等级为二级,其房屋构件应采用不燃烧体,防火墙耐火极限不低于3h,承重墙不低于2.5h,房间隔墙不低于0.5h,楼板不低于1h,吊顶采用难燃烧体时,不低于0.25h。

3.厂房(仓库)中的房间隔墙,当采用难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应提高0.25h。

4.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加工车间与冷库、化学品库房与马铃薯预处理间之间相邻侧厂房较高一面的外墙应设置为防火墙,耐火极限应不小于3h。

5.新建土豆库通风设施要保证通风量要求,保证二氧化碳的空气含量不能超过10%。

6.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本项目在火灾发生时,必须优先保证消防水用量不小于600m3。

7.干燥、包装工段作为主要泄压面积的窗不应朝向主要道路,车间内地面应采用不发火花地面。

泄压比建议不应小于0.055。

8.干燥、包装车间的泄压措施应采取轻质屋面板作为泄压方向,且屋顶上的泄压设施应采取防冰雪积聚措施。

9.土豆粉厂房内的房间隔墙不应留有孔洞与其他房间相通。

7.2.2工艺和设备、装置方面安全措施1)根据《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07)中5.3.1和5.3.2要求选择粉尘防爆电气类型,本项目的粉碎、包装、筛分、输送、除尘等可能出现粉尘的电气设备建议选择A型电气DIPA20型或DIPA21型、B型电气DIPB20型或DIPB21型。

2)干燥后的土豆粉的输送建议采用负压风运输送系统,避免粉尘外溢。

3)干燥、包装工段的风机应采用防尘防爆型轴流风机。

4)使用蒸汽的设备应设置高温标志,尤其是干燥、蒸煮设备蒸气温度可达100℃以上。

5)低压线路宜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入户端应将金属外皮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6)根据《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07)6.2可燃性粉尘环境电气线路和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对本项目中的可能出现粉尘爆炸危险的粉碎、包装、筛分、除尘、输送等环境中的电气线路和设备安装提出以下建议:电气线路敷设:①用于20区、21区和22区场所中的布线类型,可采用穿螺纹的、无缝或有缝钢管中或电缆本身具有防机械损坏,并且防止可燃性粉尘侵入。

②电缆类型示例参照6.2.1.1.2可选择聚氯乙烯、氯丁橡胶热塑性电缆或类似的整体护套电缆,有铠装或无铠装的无缝铝护套密封电缆等。

③电缆系统和附件应尽量安装在免机械损伤、腐蚀无化学影响及热作用的地方。

如果不可避免,则应安装在导管内或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为了把机械损坏的危险减少至最小可采用铠装、屏蔽、无缝、铝护套、矿物绝缘金属护套电缆)。

④如果电缆或导管系统受到振动应选择能经受振动而不损坏的结构,注意筛分、输送、粉碎、除尘部位。

⑤电缆敷设路线位置应不会因粉尘的通过而导致静电的积聚,并应采取措施防止电缆表面的静电积聚。

⑥应防止电缆敷设路线的粉尘积聚,应定期清理。

当采用线槽、管道、管子或地沟装设电缆时,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电缆散热不良易燃粉尘。

⑦电缆和导管引入装置的结构和固定应不损坏它们所在电气设备的防爆特性,当选用引入装置时,应适合电缆引入装置制造厂的规定的全部电缆尺寸范围。

⑧电气设备外壳上不装电缆或导管引入装置时,其通孔堵封件应与设备外壳一起附和有关防爆型式的规定要求。

堵封件只能用工具才能拆除。

⑨如果附件用于互联电缆和设备(如分线盒),则其外壳型式应适用于所在区域。

⑩凡与危险场所无关的电缆应尽可能不通过危险场所;不可避免时,应符合本场所相应防爆要求规定。

⑪导管连接处应密封良好,应保证粉尘不能进入导管产生影响和其他损害。

设备安装:①设计的装置及安装的设备,应有便于检查、维护修理的通道。

②干燥包装工段设备的接头、检查门、挡板、泄爆口盖等均应封闭严密,不得向车间泄漏粉料。

③工艺和设备上应设有便于取样的装置。

有溶剂的设备、容器、管道的最低点处应设有放空阀和通入蒸汽的清洗入口。

④电气设备应采取附加措施,以防止可能遇到的外部(如化学、机械和热应力)。

这些附加措施不应削弱设备的正常热扩散也不应削弱外壳提供的防护等级的完整性。

安装设备的方法和电缆等引入设备的方法都不应削弱外壳的防护等级。

所有不装电缆引入装置都应使用适合的塞子堵封。

应保证外壳和进线装置的完整及密封性能。

⑤设备安装应牢固,接线应正确,接触应良好,通风孔道不得堵塞,应注意保持设备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以避免产生电弧或火花的可能性。

⑥所有电路应具有一个有效装置,可把包括中性线的全部电路隔离起来,但不包括保护导线。

对于每台电气设备和/或每个分支电路应提供这类隔离装置,对于直接临近的每个隔离装置应加设适当标牌,以便迅速识别它所控制的设备或分支电路。

7)项目设计中应优先选用振动小、噪声低的设备,对噪声较大的设备,在设计、安装时应采取减振、隔振措施。

按劳动保护要求控制转动机械噪声等级。

7.2.3安全工程设计方面对策措施1)在紧急情况下,包装、干燥工段必须能够遥控切断所有电机的电源。

2)遥控开关,必须安装在当车间内发生火灾和爆炸时仍能进行操作的地方。

3)干燥车间设置事故自动排风,设计时应满足《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相关要求。

4)金属制电缆桥架、电缆钢质保护管应与PE线进行连接。

5)低压设备、电源插座应安装漏电保护器。

6)凡是暴露在机器设备外边的一切危险部位,如传动带、明轴、带轮等部安装防护装置,如防护罩、防护栏、防护网、跨桥等。

7)各种设备的转动部件、尖锐的棱角等均应加装防护罩,并应满足《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8196-2003)的要求。

8)如果泄爆面积不可能开的太大以满足要求,则应提高围包体的强度以减小所需泄爆面积。

《粉尘爆炸泄压指南》(GB/T15605-2008)9)泄爆口的位置应靠近可能产生引爆源的地方;应尽量在围包体顶部或上部开设,不得泄向易燃易爆危险场所,以免点燃其他可燃物;不得泄向公共场所以免泄爆伤人。

《粉尘爆炸泄压指南》(GB/T15605-2008)10)干燥、蒸煮、漂煮等高温设备的蒸汽管道不应设置在人员容易接触到的地方,如必须设置,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保证人员接触也不会导致烫伤,同时各蒸气管道的阀门应采取安全阀门,泄放口应朝向无人员区域或设置连接软导向水槽、地漏或室外等。

11)各种转动机械安装就地事故按钮,事故按钮设在人员易操作且经常接触的一侧。

12)对本项目中除尘、筛分、粉碎、包装、输送等危险环境的电气设备接地或电位平衡导体连接件提出要求。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GB12476.1-2000第11条①电气设备应在接线空腔内并且在其连接件附近设置接地连接线或电位平衡导体连接件。

②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有一个附加的外部接地连接件或等电位导体连接件。

外壳连接件应与11.3.1要求的连接电气连接。

当移动电气设备通过有相应接地或电位平衡导体的电缆供电时,不需要设外部接地式电位平衡导体连接件。

(注:电气连接不一定用导线连接)③接地连接件或电位平衡导体连接件截面积至少是按表的一根导体的有效连接。

保护导线的最小截面积:④除符合上表外,电气设备外部连接件或电位平衡导体连接件应能使面积不小于4mm2的导体。

⑤连接件应有有效的防腐蚀措施。

其结构能够防止松动、扭转,且接触压力保持不变。

⑥设备运行中由于温度或湿度等原因造成绝缘材料尺寸变化时,电气连接件的接触压力不应受影响。

13)本项目中马铃薯清洗、干燥、漂煮等工段湿度增大,潮湿环境对生产设备、电气线路及电气设备,应作局部等电位连接。

14)在可能产生粉尘的场所(如粉碎、包装、筛分、除尘、输送)应采用防尘结构(标志为DP)的粉尘防爆应急灯,持续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15)《防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6.4对气态粉态物料防护提出防静电措施:①直接用于盛装粉末的器具、输送粉末的管道(带)等,应采用金属或防静电材料制成。

②工艺设备设计上应尽量避免粉体的不正常滞留、堆积和飞扬;同时还应配备必要的密闭、清扫和排放装置。

③粉体越细,越易起电和点燃。

在整个工艺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利用或形成粒径在75μm或更小的细微粉尘。

④气流物料输送系统内,应防止偶然性外来金属导体混入,成为对地绝缘的导体。

⑤应尽量采用金属导体制作管道或部件。

当采用静电非导体时,应具体测量并评价其起电程度。

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

⑥必要时,可在气流输送系统的管道中央,顺其走向加设两端接地的金属线,以降低管内检点电位。

也可采用专用的管道防爆静电消除器。

⑦粉体静电很大,可采取输入小体积的接地容器,待静电消除后再装入大料仓。

⑧收集和过滤粉尘的设备(除尘回收设备),应采取导静电的容器及滤料并予以接地。

6.1基本的防护措施:①干燥、包装工段的金属设备、装置外壳,金属管道、支架、构件、部件等(如干燥机及成品输送管道、成品筛、成品仓、包装设备的送料管道以及金属支架)应采取消除静电的跨接及接地措施,每组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应大于100Ω,间接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②在生产现场使用静电导体制作的操作工具应接地。

③在设计和选购工艺装置和设备管道时,应避免存在静电放电的条件,如在容器内避免出现细长的导电突出物和避免物料的高速剥离等。

④要控制粉料在管道内的速度,控制气体中可燃物的浓度,保证在爆炸下限以下。

⑤在遇到分层或套叠的结构时避免使用静电非导体材料。

⑥包装车间级粉碎、筛分、除尘、输送管道等可能出现粉尘的部位尽量不要使用金属链等。

⑦使用软管及绳索的单位长度电阻值应在1×103Ω/m~1×106Ω/m中间。

⑧在振动和频繁移动的器件上用的接地导体禁止用单股线及金属链,应采用6mm2以上的裸绞线或编织线,注意筛分、粉碎、除尘设备及输送管道的静电接地连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