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2、旅游目的地所作的努力和 投入
3、廉价团体包价旅游的发展
(二)近代中国旅游业的诞生和艰难发展
1923年8月,陈光甫在上海商业银行成立旅 游部,专门经营旅游业务,为出游者安排行 程及办理各种手续事宜。1927年6月,旅游 部独立出来,更名为中国旅行社。
与此同时,出现了类似的旅游组织,如公路 旅游服务社,但所有这些企业的规模都不大 ,实力较弱。
1995年5月1日起,我国实行周五工作制, 每周有两天的“双休日”。
1999年5月1日,全国实行五一、国庆七天 长假制(加上传统春节,被称为三个旅游“ 黄金周”)。大大促进了国内旅游的发展。
(二)全面振兴时期(1978至今)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 ➢ 1983年11月,作为试点,广东省率先开放本省居民赴香港旅游探
1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 的发展,认识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 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这一最基本的旅游发展规律。
重点:中国古代旅游的类型;产业革命对近 代旅游的影响;托马斯·库克被尊为旅游业 先驱的原因;现代旅游的特点。
难点: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2、导游书籍的出版 1845年,托马斯·库克编印了《利物浦
之行手冊》,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 。
3、运输业与旅游业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 1822年,英国人罗伯特·斯麦脱经办了
轮船旅游业务。
4、商业饭店的诞生和发展
随着近代旅游的发展,过去只为特权 阶层提供服务的豪华饭店和普通的客栈已 不能适应旅客的需要。
(三)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主要形式 帝王巡游 文人漫游 宗教云游 学术考察 官吏宦游 商务旅行 佳节庆游
典型代表 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 屈原、谢灵运、李白 法显、玄奘和鉴真 司马迁、李时珍和徐霞客 张骞通西域和郑和下西洋 陆、海两条丝绸之路 春节庙会、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等
(四)古代旅行的特点
“旅行”一词自古就有,《礼记.曾子问》中有“三年之 丧练,不群立,不旅行。”在这里,旅行的意思是成 群结队地行走。
•人类旅游活动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 ,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旅游发展三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840年-第二次 世界大战前
19世纪40年代 以前
现代旅游 近代旅游 早期的旅行活动
•*
•5
第一节 早期的旅行活动
(一)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商业旅行是奴隶社会最为普遍的一种旅行方式 腓尼基人——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
古埃及——荷赛普赛特女王访问旁特地区 古希腊——奥林匹亚庆典和竞技会,宗教旅行鼎盛
古罗马——世界古代旅行的全盛时期 古中国——周穆王八骏游昆仑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黑暗的中世纪和马可ㆍ波罗 15世纪中后期,哥伦布、麦哲伦和地理大发现时代 宗教朝圣活动、温泉旅行、以教育或求知为目的的旅行
黑暗的中世纪和马可ㆍ波罗
“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的 历史。由于罗马帝国的崩溃,各种族之间、国家之 间为争夺土地、扩充疆域开始了长达几个世纪的战 乱,战争使得各王族间的疆域不断发生着变化,社 会秩序更加动荡并对社会经济产生着恶劣的影响, 欧洲的旅行和旅游因此而一落千丈。
然而在这个时期,仍然有一些旅行活动值得称颂, 那便是基督徒的朝圣之旅和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 。
二、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近代旅游的产生
产业革命的影响为更多人外 出旅游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创造 了一种社会需要:即人们迫切需 要一种专业性的服务,作为能够 联系旅游者和旅游对象的媒介。 英国人托马斯·库克预见到这种社 会需要,因而设立了相应的组织 机构来满足这种需要,从而开创 了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先河。
第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需求方面的因素
促使现代旅游迅速 发展的主要因素
供给方面的因素
1、人口的迅速增长 2、经济迅速发展 3、交通工具的进步★ 4、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 5、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 6、教育事业不断向新的广度
和深度发展以及信息技术 进步的影响
1、各国政府对旅游业采取的 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
公元1275年,马可﹒波罗随其父亲、叔叔 经两河流域,越过伊朗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来 到中国,得到元始祖忽必烈的信任,先后任 职长达17年。
在任职期间,他几乎游遍了中国,还作为中国 的使节出使印尼、菲律宾、缅甸、越南等国进 行外交访问。
在《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下,西方的航海 探险家们主动按着游记中指引的方向探索通向 东方的海上航行线,导致了世界大规模的航海 旅行。
亲。1984年,国务院批准开放内地居民赴港澳地区的探亲旅游。 ➢ 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旅游局发布实施了《关于组织中国
公民赴东南亚三国旅游的暂行管理办法》,旅游目的地限于新马 泰三国,以后又增加了菲律宾等。这次批准的只是出国探亲旅游 ,公民出国旅游所需费用一律自理,采取由海外亲友交费的办法 。
迁徙与旅游的区别: 目的是求生存而不是消遣游玩
永久离开原来居住地而不是暂时
被迫性和求生性的迁徙活动不是旅行,更不是旅游。
二、人类旅行的产生
含义:旅行是人们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可以是经商、学习,也可以 是旅游,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异地作短暂停留并按原计划返回的行为。
时间: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
初创阶段(1949—1957) 开拓阶段(1958—1965) 坎坷阶段(1966—1977)
(二)全面振兴时期(1978至今)
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1978—80年代中期) 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1997) 入境、国内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1997至今)
(一)外事接待时期(1949—1978)
1、中西方旅行发展不平衡 2、商务旅行居主导地位;其他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
中,又以宗教旅行为主要形式。(如,伊斯兰教规定 :全世界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要作一次长途旅 行,到麦加去朝觐) 3、从参加旅行的人数及其成员看,参加人数较少,主 要是统治阶级、少数富人和一部分文人。因此此时的 旅游活动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四)古代旅行的特点
4、落后的交通工具限制了人们的旅行活动 范围,主要是以自然力、人力、畜力为主 的船、车等
5、农业劳动的季节性特点及其对人们生活 方式的影响使得人们在主观上缺乏对主动 旅行意识
第二节 近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19世纪初,旅行的发展开始具有了今天意义上的旅游的 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因消遣目的而外出旅行的人 数大量增加,开始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第二,人们大 都借助专业性的商业服务来完成自己的旅行活动;第三 ,团体旅游开始出现。
因消遣目的而外出观光或度假的人数在规模 上超过了传统的商务旅行; 3、为旅游服务的行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部门而 逐渐发展起来。 4、旅游景点和旅游设施得到了迅速发展。
第三节 现代旅游的迅速发展
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 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 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
4、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成立, 是当时英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旅游企业
5、1867年,设计、推行旅馆代金券,这是 现代旅行支票的雏形。
6、1872年组织了首次团体环球旅游,9人 222天
三、近代旅游在欧美的发展
1、旅行社的出现 到20世纪初,在世界上已经形成了旅行
代理业的三大公司: 英国 “托马斯·库克旅游公司” 美国 “运通公司” 比利时 “铁路卧车公司”
次专门讲话,要求尽快发展旅游业 1980年成立中国青年旅行社系统 1983年10月加入世界旅游组织 1986年,旅游业的接待人数和创汇收入被
正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二)全面振兴时期(1978至今)
1991年,《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 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正式明确 将旅游业的性质定为产业。
一、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活动
思考:原始人类为什么要不断的迁徙?这 种迁徙活动能不能算旅行活动?为什么?
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
生产力低下,缺少剩余食物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
提高。出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迁徙活动:人们出于谋生的目的,或者出 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天灾等对人类生存 环境的破坏),或者出于人为原因(如战 争)的威胁而被迫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定 居点定居下来,不再回到原来的定居点。
(二)近代中国旅游业的诞生和艰难发展
交通 铁路是近代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中国从 1876年起铁路建设有胶济铁路、滇越铁路 、广九铁路、中东铁路。 近代中国的内河航运、远洋航运、公路运输 和民用航空对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 定的条件。
第四节 我国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
二、现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一)外事接待时期(1949—1978)
客观条件: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实质: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 交换产品的需要
旅行与迁徙的区别:
目的不同; 离开后一般还要返回原来住地。
旅行与旅游的区别
目的不同 离开时间不同 内容不同
有旅游必定有旅行,有旅行不一定有旅游 ;旅游者同时是旅行者,旅行者不一定是 旅游者。
三、古代旅行的发展概况
1、1841年第一次团体火车旅游
2、第一次商业性团体消遣旅游
1845年,莱斯特——利物浦 为期一周 人数为350人 开创组团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如先期考
察、导游陪同等
3、1855年第一次包价出国游
莱斯特——巴黎参观博览会 停留4天 全程一次性包价,住宿及往返交通费36先令 世界上首例包价出国游
近代旅游时期是指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时期 。
一、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 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 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 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 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蒸汽技术在交通运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