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乳化剂的选择及其对乳液聚合的作用
乳化剂的选择及其对乳液聚合的作用
3.1 乳液聚合基本组分
合成树脂乳液的基本组分 :1)水 :质量占乳液体系的 60% ~80% ;2)单体 :为乳液的油相 ,占 20% ~40% ;3)引发剂 :一 般使用水溶性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 ,使聚合反应在低温下进行 , 用量为单体的 0.1% ~1.0%;4)乳化剂 :占单体量的 2% ~l0%;5) 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 :如十二烷硫醇、异丙醇等 ,可调节聚合物 的相对分子质量 ,并可减少聚合物链的文化 ,一般用量为单体量 的 0.1% ~5% ;6)缓冲剂 :如磷酸盐等 ,用以调节介质的 pH 值 , 以利于引发剂的分解和保持乳液的稳定。
1 乳化剂的选择
选择1乳.1化H剂L最B常法用的方法是 HLB 法和 PIT 法。在选择乳化剂时,当配方中的乳化剂的
HLB 值能与被乳化的油相所需要的 HLB 值相近时,会产生较好的乳化效果。
1 1HHLLBB法值是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代表分子疏水性基团和 亲水HLB性值基是乳团化对剂的水亲溶水亲性油贡平献衡值的,代相表对分权子疏重水。性基表团面和活亲水性性剂基团的对水H溶LB性贡值献及的其 相应对用权重列。于表面表活。性剂的 HLB 值及其应用列于表。
Applied Technology 应用技术
乳化剂的选择及其对乳液聚合的作用
王伟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化工 0602 班 ,湖北荆州
434020
摘 乳化要剂的乳选化择剂及属其于对活性乳物液质聚,合目的前作由用于食品加工技术的提升 ,使得乳化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
受到广泛重视。鉴于此 ,本文就乳化剂的影响与作用进行了探讨。
1)变频技术改造后节约大量电能 ,与仪表 ,计算机连接 ,可 以实现自动控制。
2)采用变频后 ,对街供、街回压力给与设定 ,保证系统压差 稳定 ,改善供热效果。
3)采用变频调速后 ,可减少回水泵入出口压差。突然停电时 , 系统回挫压力大幅降低 ,原系统回挫压力为 8kg+4kg=12kg,改造 后为 7.5kg。避免了因供电系统突然停电而导致系统超压 ,使居民 暖气爆裂 ,给单位和个人造成损失。
2.3 轮流加入法
将水和油轮流加入乳化剂 ,每次只加少量 ,对制备食品类乳 状液较为适应。
2.4 初生皂法
用皂作乳化剂的 O/w 型或 W/O 型乳液可采用该法。将脂肪酸 溶于油中 ,将碱溶于水中 ,两相接触 ,在界面有皂生成 ,而得到 稳定的乳状液。
2.5 转相温度乳化法
该法适用于用非离子乳化剂制备乳液。沼落升高时.到 ,状 湘由 O/w 型转变为 W/O 型乳液.发牛转相的温度是亲水亲油达到 平衡的温度。在相转化温度附近进行乳化可得到良好的乳化效果。
关 键 词 乳化剂 ;分王伟类兵;作用 中图长江分大类学工号程O技6术9学院化工 0602 班,湖北荆文卜献标4识340码20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4-0141-02
摘 要 乳化剂属于活性物质,目前由于食品加工技术的提升,使得乳化剂在食品加工过程
中扮演着1相乳当重化要剂的角的色,选受择到广泛重视。鉴于此,本文就乳化剂的影响与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选乳化择剂乳;分化类剂;作最用常用的方法是 HLB 法和 PIT 法。在选择乳化剂 中时图分,类当号配O6方9 中被4 6乳708化(的201油0)相24 所000需0 0要0 的 HLB 值相近时 ,会产生较好的乳化效果。
另外 ,乳化设备主要有四种类型 :简单搅拌器、胶体磨、均 质器和超声波乳化器。乳化器材质对乳液的类型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情况是亲水性强的器壁易得到 O/w 型乳液 ,而疏水性强的器 壁易形成 w/O 型的乳液。如玻璃易形成 O/W 型乳液 ,而塑料器壁 则易形成 W/O 的乳液。
3 表面活性剂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下转第144页)
141 2010•8(上)《科技传播》
应用技术 Applied Technology
的输出频率。当回水压力过高时 ,变频器频率升高 ,水泵转速加快 , 从而降低回水压力 ;相反 ,当回水压力过低时 ,变频器频率降低 , 水泵转速减慢 ,从而升高回水压力。
2.5 安全保护 如果热源单位的供水压力过高 ,变频器将快速减慢供水泵转 速 ,从而保护供水管网不超压。 当电气系统出现过压、过流、过载、欠压、堵转、缺相、短 路等故障时 ,变频器发生故障报警 ,必要时变频器可保护停车 , 以保证电机安全。 3 结论
变频调速装置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 ,还具有保证流量恒定 , 提高功率因数 ,减少噪音 ,降低机械磨损等优点 ,有广泛的推广 使用价值。
(上接第141页)
而产物连续地输出 ) 则不宜采用。 2)乳化剂选择 工业上采用的乳化剂多为 C12-C18 的磺酸盐、硫酸盐、羧酸
盐、季铵盐等。其亲油基 R=C nH2n+1,n<9 时 ,在水中不能形成胶束 ; n=10,可以生成胶束 ,但乳化能力较差 ;n=12-18,乳化效果最好 ; n>22 时 ,亲油基过大 ,疏水性太强 ,难以分散在水中 ,不能形成 胶束。可根据 HLB 值选择表面活性剂 ,因聚合物不同 ,对表面活 性剂的要求亦不同。
2 乳状液的制备方法
2.1 乳化剂在水中法
将乳化剂直接溶于水中 ,在激烈搅拌下将油加入。该法可直 接制备 O/w 型乳状液 ,若欲得到 W/O 型乳状液 ,则继续加油至发 生相变。该法适用于亲水性较强的乳化剂,可直接制备 O/W 型乳液, 该乳液颗粒不均匀 ,稳定性差 ,需剧烈搅拌 ,可利用胶体磨和均 质器进行处理。
2.2 乳化剂在油中法 ( 转相乳化法 )
将乳化剂加入油相 ,再加入水直接制得 w/O 型乳状液 ,若欲
得到 O/w 型乳液可直接继续加水直至转相 ,转相后比直接乳化效 果更好。把乳化剂加到油中 ,形成乳化剂与油的混合物 ,将混合 物直接加入水中 ,可直接生成 O/w 型乳状液。该法制得的乳液颗 粒均匀 ,粒径小 ,乳液最为稳定。
合适的乳化剂其 PIT 值应比乳状液的保存温度高 20~60O,对于 W/O 型乳状液,其合适的
乳化剂的1.P2ITP值IT应比法保存温度低 10~40O。实验发现,在 PIT 值附近制得的乳状液颗粒很
小,但不稳定。要制得稳定的 O/w 型乳状液,需采用低于 PIT 值 2~4O的温度制备乳状液,
然后冷却H至L保B存法温没度,有乳考液的虑稳温定性度最对高。乳化剂的亲水性的影响 ,而温度对 非离2 乳子状乳液的化制剂备方的法影响却更为显著。当温度提高时亲水基的水化程 度减2将1乳小乳化化剂,剂直低在接温水溶中于时法水形中,成在的激烈O搅/w拌下型将乳油加状入液。该,法在可高直接温制时备 O可/w能型转乳状变液为,若W/ O 型乳状液 ,反之亦然。所以 ,在一特定的体系中 ,此转变温度 就是该体系内乳状液 ,反之亦然。用 3% ~5%的非离子乳化剂来 乳化等体积的油和水 ,加热到不同的温度并搅拌 ,用电导测定乳 状液的转相发生时的温度 ,即为转相温度。对于 O/W 型乳状液 , 一种合适的乳化剂其 PIT 值应比乳状液的保存温度高 20~60℃, 对于 W/O 型乳状液 ,其合适的乳化剂的 PIT 值应比保存温度低 10~40℃。实验发现 ,在 PIT 值附近制得的乳状液颗粒很小 ,但不 稳定。要制得稳定的 O/w 型乳状液 ,需采用低于 PIT 值 2~4℃的 温度制备乳状液 ,然后冷却至保存温度 ,乳液的稳定性最高。
3 结论 乳化剂的使用至关重要 ,操作食物轻则降低收率、产品质量 , 重则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甚至发生事故。
参考文献 [1]王憬,周雪松,郑炽篙,等.乳胶粒子的形态结构对浸渍 滤纸性能的影响[J].中国造纸,2006,25(12). [2]刘文波,石淑兰,李劲松,等.汽车工业滤纸水溶性浸渍 树脂的研制[J].纸和造纸,2007,26(2).
设计乳液设配计方的乳步液骤如配下方:1的)决步定骤乳状如液下的类:型1;)2)决选定用何乳种状油脂液或的被类分散型的物;质2)值,选或用
计算出所需的 HLB 值。再查出油相所需的 HLB;3)根据油相需要的 HLB 值,可先选择习惯
的何“种乳化油剂脂对”或,例被如分制备散O的/W物乳质状液值时,,可或选计用算HLB出>6所的需乳化的剂H为L主B,H值LB。<6再的乳查化出剂油 为相辅所;在需制的备 WH/LOB乳;状3液)时根,可据选油用相HLB需<6要的的乳化H剂L为B主值,H,LB可>6先的选乳化择剂习为惯辅;的4)“如 乳 果单化制一剂备的的化对乳学”状组,液分例不,理这如想时制,可备则利应 用O更H/LW换B 值“乳的乳状加化和剂液性对时计”。算在,出可设混计选合乳组用液分配的H方LH中LBB,>值6往。的往配乳方化中油剂相为不是主 , HL1B2<6PI的T 法乳化剂为辅 ;在制备 W/O 乳状液时 ,可选用 HLB<6 的 乳化HLB剂法为没有主考,虑H温L度B对>乳6 化的剂乳的化亲水剂性为的影辅响;,4而)温如度对果非制离子备乳的化剂乳的状影液响却不更理为显想 ,
(上接第136页)
和水解过程与效果的研究 ,选择更适宜的发酵菌群和工艺 ,尚属 于科研人员和工程人员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高虹,张爱黎.新型能源技术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 出版社,2007:116-118. [2]Dieter Deublein,Angelika Steinhauser.Biogas from waste and renewable resources[M].Weinheim:Wiley-VCH Press, 2008:116. [3]杨建设.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M].北京: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7:112-130. [4]石磊,赵由才,柴晓利.我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 进展[J].中国沼气,2005,23(2):12. [5]叶森,魏吉山,等.自动排料沼气干发酵装置[J].中国沼 气,1989,7(4):19-21. [6]GB/T4750-2002 户用沼气池标准图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