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1.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B)(A) 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B)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C)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决定的(D) 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决定的2.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C)(A) 本原和派生的关系(B) 主要和次要的关系(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 根据和条件的关系3. 时间是( A )(A)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 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 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D) 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4. 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这是一种(D)(A) 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 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C )(A) 科学之科学(B) 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C)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 思维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6.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B )(A)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B)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C)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D) 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7. 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制约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社会条件是(A )(A)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 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C) 是否尊重知识和人才(D) 是否有正确的哲学指导思想8. 生产力是反映(A)(A) 人与自然关系的范畴(B) 人与社会关系的范畴(C) 人与人关系的范畴(D) 人与工具关系的范畴9.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B)(A) 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 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 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 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10. 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A)(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 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C)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D) 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11. 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A)(A) 国家政权(B) 党派组织(C) 社群组织(D) 法律设施12. 人口因素是指( C )(A) 一定质量的人口(B) 一定数量的人口(C) 一定构成和分布的人口(D)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13.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 D )(A) 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B) 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C)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D) 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14.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这种看法是(A)(A)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 机械决定观点(C) 历史宿命论观点(D) 历史循环论观点15. 爆发式飞跃是( A )(A) 解决矛盾的一种对抗的质变形式(B) 解决矛盾的非对抗性的质变形式(C) 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D)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16. 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B)(A) 个人的主观努力(B) 社会实践(C) 社会的客观物质条件(D) 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17.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C)(A)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 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 不能被人们所认识18. 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A)(A) 唯心论(B) 不可知论(C) 机械唯物论(D) 朴素唯物论19.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A )(A) 社会劳动为尺度(B) 私人劳动为尺度(C) 简单劳动为尺度(D) 抽象劳动为尺度20. 时间和空间是(B)(A) 物质的两种属性(B)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 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 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21. 哲学是(C)(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 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2.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D)(A) 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B) 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C) 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D) 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3.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D)(A)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 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C)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24. 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C)(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 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D) 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2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显著特点是( C )(A) 科学性和阶级性(B) 原则性和灵活性(C) 实践性和阶级性(D) 科学性和革命性26. 法律规范的贯彻( C )(A) 靠社会舆论和习惯来实现(B) 靠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守来实现(C) 靠国家强制执行(D) 靠自由讨论来实现27.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 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A )(A) 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 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C) 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D) 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28.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C)(A) 人的自然属性(B) 人的道德属性(C) 人的社会属性(D) 人的精神属性29.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B)(A) 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 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C) 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 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30. 空间的特性是( C )(A) 一维性(B) 二维性(C) 三维性(D) 多维性31. 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A )(A) 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B) 资本家预付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和(C) 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D) 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之和32. 意识的本质是(B )(A) 各种感觉的综合(B)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 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 “绝对精神”的体现33.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B)(A) 永恒性(B) 客观性(C) 不变性(D) 终极性34. 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C)(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 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 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35.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最主要是由(A)(A) 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B) 现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C) 科学家之间的互相交流决定的(D) 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决定的36. 人生理想是人为自己设定并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是人所憧憬和向往的美好未好,其根基是(D)(A) 个人的政治态度(B) 个人的主观意志(C) 个人的文化素质(D) 现实的社会实践37.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D)(A) 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 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C) 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38.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 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39. 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 B )(A) 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B) 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C) 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D) 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40. 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C )(A) 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B) 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C) 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D) 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41. 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因为(B)(A) 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B) 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C) 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D) 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4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A) 重商主义(B) 古典政治经济学(C) 庸俗政治经济学(D) 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43. 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是( A )(A) 辩证法的观点(B) 形而上学的观点(C) 二元论的观点(D) 诡辩论的观点44. 《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
这是一种(A)(A) 朴素辩证法观点(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 形而上学观点(D) 相对主义观点45. 事物的质是指(D)(A) 事物的规模和发展程度(B) 事物中所包含的维持其存在的方面(C) 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D) 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46. 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D)(A) 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B) 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C) 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D) 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47. 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B )(A) 劳动时间和停工时间(B)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 销售时间和购买时间(D) 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48. 解决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B )(A) 货币的出现(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划分(C) 商品交换的实现(D) 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49. 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B)(A) 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B) 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 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D) 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50.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C)(A)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B) 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C)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D) 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51.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C)(A) 风来雨至(B) 冬去春来(C) 摩擦生热(D) 电闪雷鸣52. 社会意识是(A)(A) 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 对政治状况的反映(C) 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D) 人民群众愿望的表现53. 人的社会价值是指(C)(A) 人的社会地位和威信(B) 人的社会职务和权力(C) 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D) 人对社会提出的需求54.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B)(A) 根本动力(B) 直接动力(C) 最终动力(D) 唯一动力55.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D)(A) 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 确定事物的质(C) 认识事物的量(D) 把握事物的度56. 资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 A )(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B)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 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D) 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57.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58. 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C)(A)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 是否承认国家的存在(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在矛盾59.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C)(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 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 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D) 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60. “或然率”这个概念是对(B)(A) 相对性在量上的说明(B) 可能性在量上的说明(C) 必然性在量上的说明(D) .偶然性在量上的说明61. 在头脑中回忆起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和滋味,这种反映形式属于(B)(A) 概念(B) 表象(C) 知觉(D) 感觉62. 在资本主义工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A )(A) 必要劳动(B) 剩余劳动(C) 无酬劳动(D) 抽象劳动63.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B)(A) 按需分配的原则(B) 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C) 人道主义原则(D)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64.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D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65.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C)(A)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B) 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 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66.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B)(A) 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 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D) 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67. 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D)(A) 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B) 事物中消极的方面(C) 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6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B)(A) 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B)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C) 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规律(D) 关于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规律69.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A )(A) 观念上的货币(B) 现实的货币(C) 足值的金属货币(D) 纸币70.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B)(A) 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B)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C) 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D)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71. 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D)(A) 直接性(B) 主观性(C) 摹写性(D) 抽象性72. 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 D )(A) 不需要任何条件(B) 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C) 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D) 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73. 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D)(A)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质量互变规律(D) 否定之否定规律74. 现实可能性是指(A)(A) 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和必要条件的可能性(B) 现实中虽有一定根据,但根据尚未充分展开的可能性(C) 目前尚未实现,将来可以实现的可能性(D) 实现的可能性75. 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A)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 产品的分配形式(D) 产品的交换形式76. 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C)(A) 个人心理(B) 社会心理(C) 自然科学、语言学和逻辑学(D) 道德、艺术和哲学77.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D)(A) 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 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 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78. 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B)(A) 生产关系(B) 家庭关系(C) 政治关系(D) 思想关系79. 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 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C)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D)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80. 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B )(A) 购买阶段(B) 生产阶段(C) 销售阶段(D) 流通阶段81. 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A)(A)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B) 偶然与必然的关系(C)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82. 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看,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指人的(D)(A) 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B) 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C) 眼前价值和长远价值(D) 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83. 社会意识是(A)(A)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 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D) 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84. 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C)(A) 地理环境(B) 社会关系(C) 生产劳动(D) 信息交流85.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