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心力衰竭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体力过劳 补液过多过快
其他:电解质、酸碱平衡、贫血、甲 亢
病理生理
一、代偿机制 1、Frank-Starling定律:心功能曲线
病理生理 2、心肌肥厚
引起肥厚的初始刺激是压力负荷过重时,引起收缩期室 壁张力的急剧增加导致肌原纤维对称性复制,单个心肌 细胞增大和向心性肥厚。通常室壁增厚足以将收缩应力 维持在正常水平。当初始刺激是心室容量负荷过重时, 舒张期室壁张力增加导致肌节复制,心肌细胞伸长,心 室扩张。通过laplace公式可引起收缩张力轻度增加,心 室出现对称性肥厚,收缩张力可恢复正常,此时心功能 仍得以维持。随疾病的发展,心肌细胞结构进一步破坏, 心衰随之发生。当心肌细胞发生局部坏死(如心肌梗死) 可造成容量负荷过重,心肌细胞广泛性坏死,如缺血性 心肌病、心肌炎等有害物质对心肌的损害,均可增加残 留细胞的负荷,并引起反应性肥厚,进而损害这些细胞 的功能,后负荷的增加进一步引起心室扩大
实验室检查
二、超声心动图
心腔大小 收缩功能:射血分数(EF)>50%(Nor) 舒张功能:E/A >1.2
三、核素心血池显影 四、心-肺吸氧运动试验
最大氧耗量(VO2max, ml/min.Kg): Nor >20 无氧阈值: Nor >14
五、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查
肺楔压(PCWP<12mmHg); 心脏指数(CI>2.5L/(min.m2))
心功能不全(cardiac dysfunction)
病因
一、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
2 心肌炎和心肌病
肥 厚 型 心 肌 病
扩 张 型 心 肌 病
3 心肌代谢障碍: DM、Vit B1缺乏
二、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过重 2、容量负荷过重
返流 分流
诱因
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心律失常 心脏负荷加重
心肌损害和心室重塑
心室重塑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 胞机制导致的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 变化,包括心肌细胞肥大、凋亡、胚胎 基因和蛋白的再表达、心肌细胞外基质 (ecm)量和组成的变化。临床表现为心 肌重量、心室容量的增加和心室形态的 改变(横径增加呈球状)
心力衰竭的类型
一、按心衰的部位
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
病理改变
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短暂的损伤期。临床有肺充
血的表现,病理检查发现心肌纤维水肿 、相互分隔增宽。细胞内糖原和三磷酸 腺苷(ATP)含量降低,磷酸肌酸显著减少 ,乳酸生成略增,蛋白合成旺盛,核糖 核酸(RNA)及线粒体增多。
第二期较长期的、稳定的功能亢进期。 临床症状不明显,组织病理发现心肌肥
心力衰竭
心脏解剖
心脏的生理功能:规则、协调地收缩和舒张,提供血液循环的动力。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 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 障碍,心输出量下降,从而使组织、器官血液 灌注不足,同时伴有肺偱环和(或)体循环淤 血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初始的心肌损伤(心脏负荷过重、心肌 梗死、炎症)以后,各种不同的继发性 介导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心肌而促进 心室重塑。此时,循环水平和组织水平 中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 (agⅱ)、醛固酮、内皮素(et)、血管 加压素和炎症性细胞因子的浓度均有升 高
对心脏细胞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并刺激 心肌纤维化,进一步改变衰竭心脏的结 构使心功能恶化,又进一步激活神经内 分泌细胞因子泌细胞因子,从而形成恶 性循环。
厚、心肌纤维增大、小量纤维化病变。 细胞内糖原、ATP、磷酸肌酸含量正常 ,乳酸生成增加,蛋白合成正常。RNA 含量正常,脱氧核糖核酸(DNA)减少。 心肌纤维的增加相对地较线粒体的增多 明显。
第三期长期的耗竭和纤维化期。临床上 心力衰竭持续,组织病理发现心肌组织 被纤维组织代替,出现不成比例的结缔 组织增生和脂肪变性、肌肉细胞的细胞 核固缩。细胞内蛋白合成和DNA明显减 少,其它同第二期。
急性左心衰临床表现
急性肺水肿:突发呼吸困难、频繁咳嗽、 咳粉红色泡沬样痰、致缺氧时可有紫绀
交感神经兴奋:面色苍白、大汗、烦躁 心源性休克:
左心衰竭(急、慢性)
二 体征心衰竭临床表现
一、症状
1、消化道症状 2、劳力性呼吸困难
二、体征
1、水肿 2、颈静脉征 3、肝大 4、心脏体征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二、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 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 肝硬化
淤血从肝小叶的中心静脉开始一直扩展到肝血窦,周围肝细胞因压 力、营养不良及供氧不足而发生萎缩、变性及坏死。血液进入这些 部位中,使肝小叶的中心呈暗红色,而周边呈淡粉红色
正常肝脏
肝淤血
实验室检查
一、X线检查 心影形态及大小 肺野:
肺静脉压增高:肺门血管影增强、上肺血 管影增多 肺间质水肿:Kerley B线 肺泡水肿:肺门呈蝴蝶状,肺野可见大片 融合影
二、按病程
急性、慢性
三、按心衰特点
收缩性、舒张性
心力衰竭的分级
一、NYHA分级(1928): 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二、AHA(1994): 根据心电图、负荷试验、X线、UCG
客观评估:A、B、C、D
依据纽约心脏学会的心力衰竭分级
NYHA Ⅰ: 活动时无症状 NYHA Ⅱ: 在中度活动可引起症状,体力活动能力
下降 NYHA Ⅲ: 轻度活动可引起症状,体力活动能力明
显下降, NYHA Ⅳ: 休息时有症状
心力衰竭临床表现
慢性左心衰竭:肺淤血、CO降低表现 一、症状
1、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急性 肺水肿
2、咳嗽、咳痰、咯血 3、乏力、疲倦、头昏、心慌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
3、神经体液的代偿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RAS) 心钠素(ANF):扩血管、排钠 血管加压素:抗利尿、缩血管 内皮素:缩血管
病理生理
二、失代偿
1、细胞改变:
心肌肥大、间质增生 心肌代谢障碍、负荷增加、凋亡
2、心室重构 心肌肥大、心腔、心细胞、胞外
基质、胶原纤维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