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左派对文学的影响:对情、欲的肯定成为潮流;冲破僵化的思维,在创作中强化主体意识;在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冲破旧有藩篱的同时,其非理性、非道德的倾向也给文学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一、明代文学的分期及各期概况前期:元代文学的余波和明代中后其文学突变的准备。
中古文学的最后阶段。
1、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2、精神解放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3、作家的忧患意识;4、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编著,南戏的中兴,宋濂、刘基、高启等的诗文;5、经济复苏又使士人的忧患意识消蚀,文化专制使创作产生不安全感,文学创作贵族化。
(二)后期:明代中叶,文学变革突飞猛进。
进入近古文学。
1、城市及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统治阶级的腐朽、思想控制的松动、王阳明心学的流行;2、章回体小说编著的热潮——《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刊行,《西游记》、《金瓶梅》的问世;3、戏曲传奇体制的定型和变革——三大传奇、临川四梦;4、诗文的复古和革新——前后第一类如潘金莲、潘巧云、贾氏等;中间比如顾大嫂、孙二娘;后者比如林冲的妻子以及大量的连姓名也不被注意的女子。
(2)好汉们对待女性的态度:大体是有家室的比较冷淡,没有家室的对女性则多充满仇视。
(3)就结果看,女性所造成的影响基本是灾难。
如林冲的妻子因为貌美而招致调戏,导致林冲的发配;阎婆惜与宋江的同事通奸,导致宋江的亡命江湖。
五、艺术成就——1、人物性格从类型化向性格化过渡。
包括:(1)把人物放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扣住人物的身份、教养、经历、遭遇多层次地刻画人物性格;(2)善于处理英雄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关系;(3)在尖锐的矛多冲突中展现个性;(4)传奇性与现实性、超常性与平凡性结合。
2、在细节描写上取得了超越前代的艺术成就。
3、艺术结构。
串珠式的结构方式,用梁山事业这根主线,将众多的英雄传奇连在了一起。
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板块结构。
4、语言艺术也取得了卓越成就。
活泼灵动、惟妙惟肖的语言。
《水浒传》首次运用了纯粹的口语作为书写语言,生动流畅,惟妙惟肖,体现出了作者高度的语言运用的才华,纯粹的白话成为后世小说创作的唯一语言,《水浒传》起到了典范作用。
六、地位和影响——1、文学的:是英雄传奇的范本,对后世的历史演义和侠义公案小说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其他文艺体式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2、非文学的:后世农民起义以及绿林豪杰起义,学习其战术战略,乃至借用其绰号等;进步的评论家、思想家往往以之为工具,借以批判社会之不公、道学之可恶、真心之可贵等。
《西游记》一、西游记的艺术特征(1)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
充分发挥作家驰骋想象能力的奇幻思维。
作者以绚丽的想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神话世界。
(2)集动物性、神性、人性于一身的人物形象。
(三)寓庄于谐的讽刺艺术。
(4)巧妙曲折的艺术结构。
丰富了我国长篇小说的结构宝库。
(5)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
作者大量使用诙谐幽默的话语,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风格。
《金瓶梅》一、女性世界的悲剧。
《金瓶梅》中的女性世界,是一个与传统的温柔敦厚的女性标准截然不同的。
她们对名节十分淡漠,而对情欲、物欲、肉欲充满了渴望。
她们的行动有某种合理性,她们用自己的力量冲击着不合理的礼教制度。
但由于时代给她们的的限制,她们的全部才华就只能用在迎奸卖俏与追求享乐上,难以跳出人性的泥潭,最终走向灭亡。
二、世态炎凉的丑剧——小说通过西门一家的兴衰,深刻地暴露了当时的世情的虚伪、冷漠和整个社会的利己主义本质。
西门生前身后,围绕着他的那些人的举动。
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了末世的世态炎凉、人心险恶。
作者通过这样的背景,客观上揭示了一个难以适应近代人文思潮问世的恶劣环境。
三、艺术成就——题材的转变(由非凡人的非凡事向凡人凡事的转变),审美趣味的转变(从歌颂到暴露),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塑造(告别了类型化与扁平化),网状结构的高度成熟(以家庭为圆心,以西门家为主轴,以家庭人物命运为经,以其他人物命运为纬),口语化的市井语言(妙在口语家常)。
四、在中国小说历史上的贡献——(1)第一部文人独立撰写的长篇小说。
《金瓶梅》的出现开创了文人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新局面。
(2)第一部世情书。
《金瓶梅》的出现,打破了旧有的传统。
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描写对象从远离人间的神走向了人,体现了文学向人的复归。
(3)为以后的世情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把我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划分成了两个阶段。
三言二拍一、“三言”的全称分别是《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二、进步的思想内容——1、对“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的反动;2、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3、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情爱观念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内容——小说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对杜十娘不幸遭遇的描写,暴露了封建伦理道德、门第观念的罪恶,揭示了妇女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根源。
写出了一个下层妇女度合理的美好的人生的追求、维护人的尊严这一初步民主主义思想。
四、《杜》的艺术特点——A、在尖锐的故事冲突中揭露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B、用传神的细节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C、用衬托的方法来塑造人物;D、用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五、“三言”艺术特色——(1)编织故事上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使用巧合和偶然的艺术手法,简化故事的漫长进程;善于运用具有细节特征的小道具来扭结、推动故事情节,增加戏剧性;善于设置伏笔和悬念。
(2)将人物放在激烈的冲突中,白描手法的大量运用,运用对比、映衬等手法。
(3)语言使用上典雅而不失通俗,在口语基础上,大量采用谚语、俗语,使小说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
句法上尽量使用短句,注意音调铿锵、富于节奏感。
六、“二拍”的题材内容——(1)经商题材,时代特色。
(2)爱情题材,提倡男女平等的观念。
七、“二拍”的艺术贡献——(1)结束了以往拟话本中套话的程式化窠臼,代之以自己的韵语,使韵文与散文相互呼应结合;(2)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更为考究;(3)对细节的追求更细腻;(4)议论虽时显迂腐且也过多,但个性鲜明,增加了整部作品的个性特征。
凌濛初的“二拍”,真正标志着文人化的拟话本的成熟。
一、明代戏剧的主要剧种有杂剧和传奇。
二、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三、明代戏剧的基本特征:数量众多;题材多样;审美风格的雅化。
明代杂剧1、王九思《中山狼院本》开单折短剧之先声、《杜甫游春》2、康海《中山狼》3、徐渭《四声猿》(《狂鼓史》、《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
“四声猿”:是“指鹿说马”、曼倩诙谐的四个南杂剧作品,包括《狂鼓史》、《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
取古谣“猿鸣三声泪沾裳”感人至深之意名集。
作品摒弃了陈腐的伦理说教,采取奇情浪漫的夸张、效果强烈的对比和出人意料的奇妙构思结构剧作,表现了作者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和狂放不羁的性格。
语言通俗流畅。
被称为“明曲之第一”。
《牡丹亭》和汤显祖一、汤显祖的创作——“临川四梦”:《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二、《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在商业价值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新形式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艺术特色——(1)塑造了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2)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体现出《牡丹亭》较为典型的浪漫注意风格和多重艺术魅力。
(3)《牡丹亭》是一部兼悲剧、喜剧、趣剧、闹剧诸多因素于一体的复合剧。
《长生殿》洪昇一、艺术特色——强烈的对比;突出性格特征;浓郁的抒情气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吊古伤今,咏叹历史上的不公,人世间的不平;浓郁的神话色彩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一、思想内容——写了大量的狐鬼花妖,而且一般而言,对她们都表示了赞美。
揭露权贵、豪绅欺压、凌辱下层人民的罪恶,颂扬反抗压迫,不畏强权的英勇斗争精神,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抨击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和封建文人为猎取功名而不顾廉耻的丑行。
歌颂青年男女反对封建婚姻,冲破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美好爱情的斗争精神。
对忘恩负义,玩弄女性的劣行给予无情鞭笞。
富有深刻意义的寓言式小说和公案小说。
二、艺术特色——(一)以传奇笔法表现志怪内容。
1、对志怪题材的继承与发展;2、对传奇笔法的继承与超越。
(二)以丰富奇异的文学想象创造了一个幻想世界。
(三)人物千姿百态,性格各有不同。
同类人写出差异,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
(四)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
(五)基本规范的文言,叙述语言简洁洗练,人物语言灵活多样。
《儒林外史》一、思想——作品批判的矛头指向科举制度,让人看到科举是束缚知识分子的绳索,八股制艺是禁锢儒生思想的愚民术,毒害了读书人的灵魂,败坏了社会风气。
二、人物杜少卿是个贵公子,在他身上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叛逆性格。
他慷慨好施。
他轻视功名富贵的科举制度。
他反对多妻。
崇敬具有反抗性格的沈琼枝,称赞她说:“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你一个弱女子,视如土芥,这就可做的极了。
”他说:“《溱洧》之诗,也只是夫妇同游,并非淫乱。
”并不顾他人的讪笑,与妻子携手同游清凉山,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个性解放的要求。
沈琼枝,敢于反抗封建社会的压迫,以刺绣卖文为生,自食其力,是个新的女性形象。
三、艺术特色——(一)杰出的讽刺艺术:1.能面向社会,挖掘其社会根源,把诙谐的讽刺和严肃的写实结合起来,显示了讽刺的客观真实性。
2.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
3.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显示出作品讽刺的深刻性。
4.采用含蓄、婉转的讽刺手法,冷静自然。
(二)被讽刺人物的喜剧行为背后,几乎都隐藏着深刻的悲剧内涵。
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来。
(三)独特的结构。
没有设置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情节,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
(四)语言幽默、明快,富于形象性和个性化。
《红楼梦》曹雪芹一、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一副封建社会末期的全景图画,反映封建社会各个方面,预示封建社会不可挽回的衰败命运;通过以贾宝玉为代表的封建叛逆者与封建势力的斗争,猛烈地抨击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和腐朽,热情歌颂了新生的、不可抗拒的叛逆精神,表现了作者进步的社会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
二、人物贾宝玉——把他的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孩子身上。
对仕途不关心;爱情问题上追求知己之爱;他的叛逆性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不知悔改”的,体现着初步民主主义的色彩,显示了一种新的时代特征。
林黛玉——1、“小性儿”所蕴含的自尊和自强。
2、纯洁真诚。
3、不看重功名富贵,也是一个分拣礼教的叛逆者。
在黛玉身上使我们看到一种新型妇女的思想意识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