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坑工程技术标准》DGTJ08-61-2018题库

《基坑工程技术标准》DGTJ08-61-2018题库

《基坑工程技术标准》DG/TJ 08-61-2018一、单选题1、复合土钉墙钢管击入土层后,在钢管内进行压力注浆,注浆宜采用水泥浆,水泥浆水灰比宜为?(D)A、0.60~0.80B、0.80~1.00C、1.00~1.20D、0.45~0.502、回灌井可分为自然回灌井与加压回灌井。

自然回灌井的回灌压力与回灌水源的压力相同。

加压回灌井的回灌压力宜为( C )MPa,回灌压力不宜超过过滤器顶端以上的覆土重量。

A、0.30~0.60B、0.40~0.70C、0.20~0.503、灌注桩排桩应采用间隔成桩的施工顺序,刚完成混凝土浇筑的桩与邻桩成孔安全距离不应小于(D )倍桩径,或间隔时间不应小于()h。

A、1、24B、2、24C、3、36D、4、364、双轴水泥土搅拌桩隔水帷幕应符合,对一级或二级安全等级的基坑工程,双轴水泥土搅拌桩隔水帷幕不宜少于(B)排,前后排宜错缝排列,且相邻搅拌桩搭接长度不应小于()mm。

A、1、200B、2、200C、3、300D、4、3005、渠式切割水泥土搅拌墙,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的施工方法可采用一步施工法、两步施工法和三步施工法,施工方法的选用应综合考虑土质条件、墙体性能、墙体深度和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但多采用(C)。

A、一步施工法B、二步施工法C、三步施工法6、型钢插入宜在水泥土搅拌墙施工结束后(B)min内完成,型钢宜依靠自重插入;相邻型钢焊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竖向错开距离不宜小于()m。

A、15、0.5B、30、1.0C、15、1.5D、60、2.07、对环境保护要求高的基坑工程,宜选择挤土量小的搅拌机头,并应通过试成桩及其监测结果调整施工参数。

当邻近保护对象时,搅拌下沉速度宜控制在0.5m/min~ 0.8m/min范围内,提升速度宜小于(A)m/min。

A、1B、2C、3D、48、大直径旋喷锚杆水泥浆液的水灰比0.7~1.0,水泥掺量宜取土的天然质量的20%~30%,其锚固体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A)Mpa。

A、1.0B、2.0C、3.0D、4.09、成孔注浆型钢筋土钉施工应采用两次注浆工艺,第一次灌注水泥砂浆,灌注量不应小于钻孔体积的( C )倍;第一次注浆初凝后,方可进行第二次注浆;第二次压注纯水泥浆,注浆量为第一次注浆量的()。

A、1.0、10%~20%B、1.1、20%~30%C、1.2、30%~40%D、1.5、40%~50%1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隔水帷幕应采用套接一孔法施工。

对一级安全等级或位于粉性土、砂土较厚地层中的二级安全等级的基坑工程,单排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桩径不宜小于(B)mm,基坑开挖深度大于15m时,单排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桩径不宜小于()mm。

A、800、900B、850、1000C、900、1100D、1000、120011、注浆法加固施工,注浆管上拔时宜使用拔管机,塑料阀管注浆的注浆芯管每次上拔高度宜为330mm。

花管和带有活堵头的金属管注浆时,每次上拔高度宜为(C)mm。

A、400B、450C、500D、55012、轻型井点施工中,成孔孔径不小于(B)mm,成孔深度应不大于过滤器底端埋深0.5m,滤料应回填密实,滤料回填顶面与地面高差不宜小于 1.0m,并且两者之间须采用黏土封填密实。

A、200B、300C、400D、50013、降水管井施工中,井管外径不应小于(A)mm,且应大于抽水泵体最大外径50mm 以上,成孔孔径应大于井管外径300mm以上。

A、200B、300C、400D、50014、钻孔灌注桩排桩围护墙桩身范围内存在较厚的粉性土、砂土层时,宜适当提高泥浆比重和增加泥浆黏度,必要时可采用膨润土泥浆护壁。

二次清孔泥浆比重不应大于(C),含砂量大于()时,应采用除砂器除砂。

A、1.05、5%B、1.10、7%C、1.20、8%D、1.30、10%15、根据基坑的开挖深度,大于等于(C)m,属一级安全等级基坑工程。

A、5B、7C、12D、15二、填空题1、根据基坑周围环境的重要性程度及其与基坑的距离,基坑工程的环境保护等级应分为(三)级。

2、基坑工程开挖施工应连续进行,从基坑开挖至主体地下结构完成,无支撑基坑工程的暴露时间不宜超过(1 )年;有支撑基坑工程的暴露时间不宜超过(2 )年。

3、水泥土搅拌桩强度不应低于(0.8 )Mpa,搅拌桩达到设计强度和养护龄期后方可开挖基坑。

4、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应符合施工深度不宜超过(18)m,成桩应采用两喷三搅工艺。

5、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宜采用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或三轴水泥土搅拌桩等形式。

采用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的基坑开挖深度不宜超过(7)m。

6、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水泥掺量宜取13%~15%,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水泥掺量宜取(20%~22%)。

7、现浇地下连续墙主筋保护层厚度在迎抗面不宜小于50mm,迎土面不宜小于(70 )mm。

8、隔水帷幕的深度应按抗渗稳定性验算的相关规定计算来确定,其底部应进入相对不透水层不小于(1000)mm。

9、拉锚式板桩围护墙的锚桩应布置在开挖深度影响范围以外,且不宜小于(2.5 )倍基坑开挖深度。

10、对于轻型井点,井点管排距不宜大于20.0m,过滤器顶端宜位于坑底以下(1.5)m。

井管内真空高度应不小于(65)kPa。

11、微承压水、承压水减压降水设计应结合开挖工况,根据(按需减压)的原则,确定降水运行的要求。

12、减压降水井构造充填后的滤料顶面与过滤器顶端不宜小于(3.0)m,黏土球封闭层的竖向厚度不宜小于(5.0)m。

13、在真空降水管井中,利用降水管井采用真空降水,井管内真空度应不小于(65.0)kPa。

14、现浇地下连续墙一字型槽段长度不宜大于6m,L型、T型等槽段各肢长度总和不宜大于(6)m。

15、基坑开挖深度采用全面分层开挖或台阶式分层开挖的方式;分层厚度不应大于4m,临时边坡坡度不宜大于(1:1.5)。

16、SMW工法施工时,水灰比宜取(1.5~2.0 ),在型钢依靠自重和必要的辅助设备可插入到位的前提下宜取小值。

17、锚杆强度的验收试验应分级加荷到设计荷载的(1.2 )倍。

18、地下连续墙墙体和槽段施工接头应满足防渗设计要求,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宜小于(P6)级,墙体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

19、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P. O 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砂土中水泥浆液水泥用量≥(500)kg/m³,稳定液膨润土用量≥(50)kg/m³。

20、渠式切割水泥土搅拌墙厚度范围宜取550mm~900mm,并宜取(50)mm的模数。

21、当基坑周围环境没有明确的变形控制标准时,可根据基坑的环境保护等级来确定基坑变形的设计控制标准,在一级基坑环境保护等级中,基坑结构最大侧移是(0.18% )H;坑外地表最大沉降是(0.15% )H。

21、降水加固适用于(砂土、粉性土),并应考虑降水加固对环境的影响。

22、锚杆锚固段的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4.0)m。

23、锚杆的倾角应根据地层分布、环境要求及施工工艺确定,宜取15°~25°,不应大于(45°),不应小于(10° )。

24、采用桩墙合一时,内侧现浇地下结构外墙厚度不应小于(300 )mm,迎水面钢筋保护厚度不应小于(50)mm。

25、真空降水管井施工中,对于分段设置过滤器的真空降水管井,应对开挖后暴露的井管、过滤器、填砾层等采取(有效封闭措施)。

26、大直径旋喷锚杆采用高压喷射注浆工艺形成锚固体,喷射注浆的注浆压力、流量以及提升速度等施工参数及锚杆抗拔承载力应结合(现场试验)确定。

27、采用的回灌水不得污染回灌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在回灌影响范围内,应设置(水位观测井),并根据水位动态变化调节回灌水量。

28、采用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的基坑开挖时,开挖深度超过(4)m的基坑应采用分层开挖的方法;边长超过(50 )m的基坑应采用分段开挖的方法。

29、铣削深搅水泥土搅拌墙单幅墙长度宜为(2.8 )m,幅间咬合搭接不应小于(0.3)m。

30、铣削深搅水泥土搅拌墙,墙体深度不宜大于(80)m,宜采用跳槽式施工。

31、锚杆强度的验收试验宜与施加预应力结合进行,验收试验的锚杆数量不应小于锚杆总数的5%,且同一土层中不小于( 3 )根。

32、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应优先选用湿喷工艺,喷射顺序宜从下往上,喷嘴到垂直墙面的距离宜取(0.8~1.0)m,一次喷射厚度不宜大于80mm,喷射混凝土应在终凝后洒水养护。

33、复合土钉支护质量检测中,土钉验收时养护时间不宜小于(14)d,验收数量为每200根选取一组(3)根,不到200根的按200根计。

34、复合土钉支护质量检测中,实验最大载荷不应小于土钉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可分为(5 )级施加,分别记录各级荷载及相应位移值,当(1 )根土钉达不到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时,须另外增加(3)根进行补充实验,当超过(20 )%土钉达不到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时,必须补打或采取其他加固措施。

35、连续墙槽壁预加固宜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或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地下连续墙两侧应(同时)设置。

36、采用桩墙合一时,灌注桩排桩的桩间设置内置钢筋网或钢丝网的喷射混凝土面层,钢筋网或钢丝网宜采用挂网钢筋与桩体连接。

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混凝土面层内配置的钢筋网的纵横向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7、在含少量有机质或淤泥的土层中,进行基坑土体加固应适当增加水泥掺量,可掺加外掺剂改善水泥土加固体的性能和提高早期强度,当采用新型固化剂材料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38、在降水管井中,粉质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黏质粉土中,井管轴心间距为(10.0m~15.0m );砂质粉土、粉砂中,井管轴心间距为(15.0m~20.0m)。

井径不宜小于(600)mm,坑底以下的过滤器长度不宜小于( 4.5 )m,井底沉淀管长度不宜少于1.0m。

三、判断题1、基坑支护结构不得超越用地红线。

(√)2、复合土钉支护适用于开挖深度不大于5.0m的环境保护等级为三级的基坑工程。

(√)3、土钉不应超越用地红线,同时不应击入邻近建(构)筑物基础之下。

(√)4、在不易成孔的松散粉性土或流塑状态的黏土地层中宜采用击入式钢管土钉。

(√)5、板式支护体系应由围护墙、内支撑与围檩或土层锚杆以及隔水帷幕等组成。

(√)6、板式支护体系围护墙包括地下连续墙、灌注桩排桩、型钢水泥土搅拌墙、钢板桩及混凝土板桩等结构形式。

(√)7、地下连续墙采用分节吊放的钢筋笼,钢筋笼应在制作场地进行预拼装成型。

(√)8、地下连续墙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粉性土或砂土较厚时,宜采取调整泥浆配合比、槽壁预加固、预降水等措施提高槽壁稳定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