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相对怀卵量:单位体重怀卵量[卵粒数/kg(g)]。
2.绝对怀卵量:一尾雌鱼在一个繁殖季节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数。
3.排卵:滤泡膜在酶的作用下破裂释卵,使卵粒脱离滤泡而成游离状态称为排卵。
4.产卵:排出的卵集中在卵巢腔中,此时外力的作用下成熟的卵产出体外,称为产卵。
5.效应时间:是指亲鱼注射催情剂(末次注射)之后到开始发情产卵所需要的时间。
6.人工受精:就是通过人为的措施,使精子和卵子混合在一起而完成受精作用的方法,其核心是如何保证卵子和精子的质量。
7.摄食发生率:消化道内含有食物的仔鱼尾数占总解剖鱼尾数的百分数。
8.不可逆点:指仔鱼因及饥饿抵达某一时间点,尽管还能生存一段较长时间,但其身体已虚弱得不可能再恢复摄食能力。
9.性周期:达性成熟年龄的亲鱼性腺发育随季节变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的现象。
10.水花:刚刚孵化3-4天的仔鱼。
11.“困花”苗:鱼苗胸鳍出现,但鱼鳔(腰点)尚未充气,不能上下游泳,此阶段的鱼苗称为“困花”苗。
12.促性腺激素(GtH):是一种大分子质量的糖蛋白激素,相对分子量30000左右。
1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从怀孕2~4个月的孕妇尿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糖蛋白激素,相对分子质量为36000左右。
二.简答题1.优质夏花的特点(见教材203页)夏花鱼种质量的鉴定质量优劣可根据出塘规格大小、体色、鱼类活动情况以及体质强弱等来判别。
(见下表)具体鉴别指标如下:优质夏花:规格大且整齐,头小背厚,体色光亮,肌肉润泽,无寄生虫;行动活泼,集群游泳,受惊后迅速成群潜入水底,抢食能力强;容器中喜欢在水底活动,并逆水游泳;鳞片、鳍条均不带泥。
劣质夏花:规格小且不整齐,头大、背狭、尾柄细,体色黯淡,鳞片残缺;行动迟缓,分散游动,受惊时反应迟钝;在容器中逆水不前;鳞片和鳍条带泥。
2.亲鱼成熟度的鉴定及催产原理雌雄鉴别:鱼类在接近或到达性成熟时,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第二性征,特别在雄体上较为明显。
这些副性征有的终生存在,有的在繁殖季节过后即行消失。
主要是从性腺发育良好的个体的胸鳍上来区分。
P126催产原理: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上述家鱼自然繁殖的一般生物学原因,考虑到在池塘中不能满足鱼类行为生殖所需要的生态条件,用人工的方法,将外源激素注入鱼体,即对鱼体直接注射垂体制剂或HCG,代替鱼体自身分泌GtH的作用,或者将人工合成的GnRH或GnRH—A注入鱼体代替鱼类自身是下丘脑释放的GnRH的作用,由它来触发垂体分泌GtH。
总之,对鱼类注射催产剂是取代了家鱼繁殖时所需要的那些外界综合生态条件,而仅仅保留影响其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生态条件,从而促使亲鱼性腺发育成熟,排卵和产卵。
P137鱼苗孵化注意的影响因素 P1601胚胎发育2人工孵化前准备3孵化的环境条件4孵化的操作与管理3.简述鱼类卵巢和精巢的发育分期及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卵巢分期依据性腺的体积、色泽、卵子的成熟与否等标准,一般将卵巢分为6个时期。
Ⅰ期。
卵巢紧贴在鳔下两侧的体腔膜上,肉眼不能分辨雌雄。
只能见到一对透明呈淡肉色的细线。
Ⅱ期。
为性腺正发育中的性未成熟或产后恢复阶段的鱼所具有。
卵巢多呈扁带状,雌雄已能分辨。
一般为肉色,固定后呈花瓣状,肉眼看不出卵粒,其表面已有微血管分布。
Ⅲ期。
卵巢体积增大呈青灰色,肉眼已能分辨出卵粒,血管分布明显。
多数卵细胞处于大生长期的卵黄积累阶段。
Ⅳ期。
卵巢增大呈长囊状,占据腹腔大部分。
卵巢膜出现粗血管,分布如网状。
卵巢多呈淡黄色或深黄色。
多数卵细胞处于大生长期的卵黄充满阶段。
Ⅴ期。
卵巢松软,血管膨胀。
卵子从滤泡中排出,透明如玉,粒粒分离,大量卵粒进入卵巢腔,处于流动状态。
Ⅵ期。
产过卵不久或退化吸收过程中的卵巢。
产过卵的卵巢有过分成熟而未排出的卵粒,可见白浊的斑点,卵巢腔表面血管充血,呈现淤血状,紫咖啡色。
精巢分期根据精巢外形特征和组织结构,精巢也分6期Ⅰ期。
生殖腺不发达,呈细线状,透明,紧贴在鳔下两侧的体壁膜上,肉眼不能识别雌雄。
Ⅱ期。
呈细带状,半透明或不透明,血管不显著,精囊(壶腹)形成,精原细胞增多,排列成束状。
Ⅲ期。
呈圆杆状,粉红色或淡黄白色,表面具弹性,血管清晰可见。
Ⅳ期。
呈乳白色,表面有皱纹。
早期阶段压挤雄鱼腹部没有精液流出,但在晚期则能挤出白色的精液。
Ⅴ期。
精巢丰满,乳白色。
提起雄鱼头部或轻压腹部,有大量乳白色精液流出。
Ⅵ期。
排精以后的精巢大大萎缩,细带状,淡红色或粉红色,挤不出精液。
4.鱼类混养的优点?答:①合理和充分利用饲料。
②合理利用水体③发挥养殖鱼类之间的互利作用④获得食用鱼和鱼种双丰收⑤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混养的类型?其模式特点又为什么?答:(1)以草鱼为主养鱼的混养类型特点:①放养大规格鱼种。
②以投喂草类作为主要饲料。
③鲤鱼放养量要少(因动物性饲料少),放养规格要适当增大。
(2)以鲢鳙为主养鱼的混养类型特点:①鲢、鳙放养量占70%~80%,毛产量占50%~60%。
②以施有机肥料为主要措施。
③为改善水质,充分利用有机碎屑,重视混养食有机碎屑的罗非鱼、银鯝鱼等。
④实行鱼、畜、禽、农结合,开展综合养鱼。
(3)以青鱼、草鱼为主养鱼的混养类型特点:青、草鱼的放养量相近似。
②同种异龄混养。
③以成鱼池套养培育大规格鱼种,成鱼池鱼种自给率达80%以上。
④以投天然饲料和施有机肥为主,辅以精饲料或颗粒饲料。
⑤自7~8月轮捕2~3次,6月补放鲢、鳙春花为暂养在鱼种池的鱼种。
⑥实行“鱼、畜、禽、农”结合。
(4)以青鱼为主养鱼的混养类型(5)以鲮、鳙为主养鱼的混养类型(6)以鲤为主养鱼的混养类型6.卵细胞和精子的发育分期?答:卵细胞从开始发育到成熟要经历3个时相:(1)卵原细胞分裂期。
卵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细胞数目不断增加,停止分裂后,从细胞体积增大向初级卵母细胞过渡,此时的卵细胞称第Ⅰ时相的卵原细胞。
(2)卵母细胞生长期。
生长期又可分为小生长和大生长两个时期。
小生长期:是卵母细胞的生长期,由于原生质的不断增加,初级卵母细胞的体积增大,所以也称“原生质生长期”,小生长期后期,卵膜外面形成单层扁平的滤泡上皮细胞,此时的卵母细胞称为卵母细胞成熟第Ⅱ时相。
大生长期是营养物质生长的阶段。
大生长期的前期主要是卵黄的积累,卵黄开始沉积的阶段的卵母细胞称为成熟的第Ⅲ时相。
大生长的后期是卵黄的充满阶段,这时的卵母细胞,已达到了成熟的第Ⅳ时相。
(3)卵子成熟期卵子不断地发育成熟,最后在适宜条件下,排出体外,成为成熟游动的卵子,称为第Ⅴ时相的次级卵母细胞。
精子的发育可分为4个时期。
(1)繁殖期原始生殖细胞(初级精原细胞)经过无数次的有丝分裂,形成大量的小型的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
(2)生长期细胞停止分裂,小型精原细胞的体积略增大,形成初级精原细胞。
(3)成熟期初级精原细胞体积增大后,进行两次成熟分裂,第一次为减数分裂,第二次为成熟分裂(均等分裂)(4)变态期精子细胞再经过一系列的变态过程,形成具有活力的精子。
7.池塘养鱼学的定义、特点,分为几个阶段?池塘养鱼学是一门主要运用养殖鱼类的生活特性、生长和繁殖等知识研究鱼类在池塘条件下进行养殖的自然科学。
池塘养鱼学以研究养殖对象的生态、生理、个体发育和群体生长为基础,以人工小水体为前提,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研究经济鱼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养殖技术等。
池塘养鱼的特点:池塘养鱼业,其水体数量多、分布广,生产规模灵活,产量高,养殖战线短、风险小、投资少、收效快,经济效益显著。
池塘鱼类养殖包括四个阶段:(1)亲鱼经过人工繁殖取得鱼苗。
(2)鱼苗经过数十天至数月培育成鱼种。
(3)鱼种经过数月或1~3年养成食用鱼。
(4)食用鱼经过挑选培育成供繁殖用的亲鱼。
三.计算题亲鱼催产剂剂量的确定(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例题和课本151页的例题)具体计算公式: v=w·m/cv--注射每尾亲鱼的药液体积(ml)w--亲鱼体重(kg)c--催产药物的配制浓度(mg IU ug/ml) m--每千克体重亲鱼使用催产剂剂量(mg IU ug/kg)催产草鱼2组,♀:♂=1:1.5,雌鱼体重分别为10kg,12kg,雄鱼体重分别为7kg,8kg,9kg。
决定每千克鱼用10ugLRH-A进行催产,配制药液浓度为50ug/ml,试问催产一批鱼苗需要配制多少药液?每尾鱼分别注射多少毫升?解: 1先计算对每一条雌鱼进行催产,需要注射的药液体积V1=w1*m/c=10*10/50=2ml V2=w2*m/c=12*10/50=2.4ml2在计算每条雄鱼催产所要注射的体积(注射量为雌鱼一半)V'1=w'1*m/2c=7*10/100=0.7ml V'2=w'2*m/c=8*10/100=0.8mlV'3=w'3*m/2c=9*10/100=0.9ml3总共需要注射的催产剂体积为V=2+2.4+0.7+0.8+0.9=6.8ml因会有损失,故催产这批鱼最少需要催产剂7ml四.论述题1.在四大家鱼孵化过程中,如何提高四大家鱼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答:为了提高催产率,要成功具备下列三个因素,缺一不可。
P137(1)要有成熟而健康的亲鱼,亲鱼的性腺必须发育到第Ⅳ期中,最好是第Ⅳ期末时,注射催产剂才能见效。
(2)注射有效的催产剂和适宜的剂量。
(3)有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有适宜的水温、充足的溶氧,一定的水流和卵的附着物等。
提高受精率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自然产卵、受精 P155家鱼在产卵池中自然产卵、受精时,注意产卵池管理,保持环境安静。
催产池每2~3h换水一次,防止缺氧。
发情前2~3h左右连续冲水。
鱼卵大量出现后,要及时捞卵,孵化。
(2)人工受精P157①囤养的亲鱼必须专人值班,做好水质管理,检查亲鱼性腺成熟度,若成熟,应立即人工受精。
②分工明确,如采用干法受精,可分为选鱼组、挤卵组、受精组和脱黏组(对鲤、鲫、鲂等鱼),各自分工负责。
③挤卵、挤精、脱黏操作必须在阴凉环境中进行,避免阳光直射。
盛卵碗必须保持干燥,鱼体必须擦干。
④雌鱼如挤出少量卵粒,说明卵未成熟,应暂养0.5~3h。
如挤出的卵含大量灰白色卵粒,表明卵已过熟,应弃之不用。
⑤滑石粉脱黏液配制,500g滑石粉和20~25g食盐溶于10g水中,搅拌成悬浮液。
⑥受精过程中,动作要轻,避免亲鱼受伤,引起死亡。
提高孵化率(1)人工孵化前的准备孵化前必须把所有孵化设备安装好,刷洗干净并仔细检查进、排水是否通畅。
其他工具如抽设施、白瓷盘、温度计等也都应准备齐全。
(2)孵化的环境条件①水温胚胎发育要求有一定的温度范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引起不良的后果。
家鱼胚胎发育的水温范围为18~30℃。
②溶解氧在生产上,孵化用水含氧量应大于3~4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