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基础知识
230502 230504 230599 230702 230704 230799 230902 230904 230906 230908 230910 230912 230914 230999 231102 231104 231106 231199 231302 231306 一般混流泵 立式斜流泵 其他混流泵 一般旋涡泵 耐腐蚀旋涡泵 其他旋涡泵 柱塞泵 一般电动往复泵 往复泥浆泵 计量泵 蒸汽往复泵 试压泵 比例泵 其他往复泵 齿轮泵 螺杆泵 滑片泵 其它转子泵 耐酸陶瓷泵 陶瓷真空泵
单级单吸泵
9 泵基础知识
单级双吸泵
屏蔽泵知识
培训目标及要求
目录
屏蔽泵特点
屏蔽泵基本型
屏蔽泵-基本型带连接体
屏蔽泵-基本型轴内循环
屏蔽泵-基本型轴内循环
屏蔽泵-逆循环型带连接体
屏蔽泵-低Ns用
屏蔽泵-高温分离型
屏蔽泵-自吸型
屏蔽泵-高融点液用外部循环型
屏蔽泵-高温液用超耐热型
6
泵基础知识
泵的操作原理、构造及分 泵的操作原理、构造及分类
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的比较
由于泵轴转动而泵売不动,其间必有缝隙,泵运转时叶轮中心处常为负压, 由于泵轴转动而泵売不动,其间必有缝隙,泵运转时叶轮中心处常为负压,要防止 空气经缝隙漏入泵内,故轴穿过売处的环隙作成密封圈, 空气经缝隙漏入泵内,故轴穿过売处的环隙作成密封圈,其中填入柔软而无刮磨性的 填料(如浸油或渗涂石墨的石棉带),将泵壳内、外隔开,而轴仍能自由转动。 ),将泵壳内 填料(如浸油或渗涂石墨的石棉带),将泵壳内、外隔开,而轴仍能自由转动。此种 密封圈又称填料函。 密封圈又称填料函。 对于输送酸、碱或油品的离心泵,密封要求比较严,多用机械密封, 对于输送酸、碱或油品的离心泵,密封要求比较严,多用机械密封,这种密封由两 个光滑而密切贴合的金属环形面构成,一个随轴转动,一个装在泵壳上固定不动, 个光滑而密切贴合的金属环形面构成,一个随轴转动,一个装在泵壳上固定不动,二 者在泵运转时保持紧贴状态以防止渗漏。 者在泵运转时保持紧贴状态以防止渗漏。
7
泵基础知识
泵的操作原理、构造及分 泵的操作原理、构造及分类
泵的分类: 三、泵的分类: 1)按工作叶轮数目来分类 1)按工作叶轮数目来分类 单级泵:即在泵轴上只有一个叶轮。 ① 单级泵:即在泵轴上只有一个叶轮。 多级泵:即在泵轴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叶轮, ② 多级泵:即在泵轴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叶轮,这时泵的 总扬程为n个叶轮产生的扬程之和。 总扬程为n个叶轮产生的扬程之和。
泵基础知识
讲 解 目 录
一 二
泵的定义及分类 离心泵的操作原理、 离心泵的操作原理、结构及分类
三、屏蔽泵的原理及分类 四、MDM泵的分类数据表 MDM泵的分类数据表
2
泵基础知识
泵的定义及分类
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 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 使液体能量增加。 体,使液体能量增加。 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液体,也可输送液、 泵主要用来输送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液体,也可输送液、 主要用来输送水、 气混合物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 气混合物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 泵按工作原理可分为: 按工作原理可分为: (1)动力式泵,又叫叶轮式泵或叶片式泵,依靠旋转的叶轮对液体的动力作用,把能量连 )动力式泵,又叫叶轮式泵或叶片式泵,依靠旋转的叶轮对液体的动力作用, 续地传递给液体,使液体的动能(为主 和压力能增加, 为主)和压力能增加 续地传递给液体,使液体的动能 为主 和压力能增加,随后通过压出室将动能转换 为压力能,又可分为离心泵、轴流泵、部分流泵和旋涡泵等。 为压力能,又可分为离心泵、轴流泵、部分流泵和旋涡泵等。 (2)容积式泵,依靠包容液体的密封工作空间容积的周期性变化,把能量周期性地传递给 )容积式泵,依靠包容液体的密封工作空间容积的周期性变化, 液体,使液体的压力增加至将液体强行排出, 液体,使液体的压力增加至将液体强行排出,根据工作元件的运动形式又可分为往 复泵和回转泵。 复泵和回转泵。 (3)其他类型的泵,以其他形式传递能量。如射流泵依靠高速喷射的工作流体将需输送的 )其他类型的泵,以其他形式传递能量。 流体吸入泵后混合,进行动量交换以传递能量; 流体吸入泵后混合,进行动量交换以传递能量;水锤泵利用制动时流动中的部分水 被升到一定高度传递能量; 被升到一定高度传递能量;电磁泵是使通电的液态金属在电磁力作用下产生流动而 实现输送
4
泵基础知识
泵的操作原理、构造及分 泵的操作原理、构造及分类
离心泵的工作过程: 离心泵的工作过程:
开泵前,先在泵内灌满要输送的液体。 开泵前,先在泵内灌满要输送的液体。 开泵后,泵轴带动叶轮一起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液体在此作用下, 开泵后,泵轴带动叶轮一起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液体在此作用下,从 叶轮中心被抛向叶轮外周,压力增高,并以很高的速度流入泵壳。 叶轮中心被抛向叶轮外周,压力增高,并以很高的速度流入泵壳。在泵壳中 由于流道的不断扩大,液体的流速减慢,使大部分动能转化为压力能。 由于流道的不断扩大,液体的流速减慢,使大部分动能转化为压力能。最后 液体以较高的静压强从排出口流入排出管道。泵内的液体被抛出后,叶轮的 液体以较高的静压强从排出口流入排出管道。泵内的液体被抛出后, 中心形成了真空,在液面压强(大气压)与泵内压力(负压)的压差作用下, 中心形成了真空,在液面压强(大气压)与泵内压力(负压)的压差作用下, 液体便经吸入管路进入泵内,填补了被排除液体的位置。 液体便经吸入管路进入泵内,填补了被排除液体的位置。 离心泵启动时,如果泵壳内存在空气, 离心泵启动时,如果泵壳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的密度远小于液体的密 度,叶轮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很小,叶轮中心处产生的低压不足以造成吸上 叶轮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很小, 液体所需要的真空度,这样,离心泵就无法工作。为了使启动前泵内充满液 液体所需要的真空度,这样,离心泵就无法工作。 体,在吸入管道底部装一止逆阀。此外,在离心泵的出口管路上也装一调节 在吸入管道底部装一止逆阀。此外, 阀,用于开停车和调节流量。(气缚) 用于开停车和调节流量。(气缚) 。(气缚
3 泵基础知识
泵的操作原理、构造及分 泵的操作原理、构造及分类
一、操作原理
由若干个弯曲的叶片组成的叶轮 置于具有蜗壳通道的泵壳之内。 置于具有蜗壳通道的泵壳之内。叶轮 紧固于泵轴上,泵轴与电机相连, 紧固于泵轴上,泵轴与电机相连,可 由电机带动旋转。 由电机带动旋转。吸入口位于泵壳中 央与吸入管路相连, 央与吸入管路相连,并在吸入管底部 装一止逆阀。泵壳的侧边为排出口, 装一止逆阀。泵壳的侧边为排出口, 与排出管路相连,装有调节阀。 与排出管路相连,装有调节阀。 离心泵之所以能输送液体, 离心泵之所以能输送液体,主要是 依靠高速旋转叶轮所产生的离心力, 依靠高速旋转叶轮所产生的离心力, 因此称为离心泵。 因此称为离心泵。 离心泵
5 泵基础知识
泵的操作原理、构造及分 泵的操作原理、构造及分类
二、基本部件和构造
离心泵的基本构造是由六部分组成的 离心泵的基本构造是由六部分组成的 离心泵的基本构造是由六部分组成的分别是叶轮 泵体,泵轴,轴承,密封环,填料函。 的基本构造是由六部分组成的分别是叶轮, 离心泵的基本构造是由六部分组成的分别是叶轮,泵体,泵轴,轴承,密封环,填料函。 离心泵的核心部分 (1)叶轮是离心泵的核心部分,它转速高出力大,叶轮上的叶片又起到主要作用,叶轮在装 )叶轮是离心泵的核心部分,它转速高出力大,叶轮上的叶片又起到主要作用, 配前要通过静平衡实验。叶轮上的内外表面要求光滑,以减少水流的摩擦损失。 配前要通过静平衡实验。叶轮上的内外表面要求光滑,以减少水流的摩擦损失。 (2)泵体也称泵壳,它是水泵的主体。起到支撑固定作用,并与安装轴承的托架相连接。 )泵体也称泵壳,它是水泵的主体。起到支撑固定作用,并与安装轴承的托架相连接。 (3)泵轴的作用是借联轴器和电动机相连接,将电动机的转距传给叶轮,所以它是传递机械 )泵轴的作用是借联轴器和电动机相连接, 将电动机的转距传给叶轮, 能的主要部件 (4)轴承是套在泵轴上支撑泵轴的构件,有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种。在水泵运行过程中轴 )轴承是套在泵轴上支撑泵轴的构件,有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种。 承的温度最高在85度一般运行在 度左右,如果高了就要查找原因(是否有杂质, 度一般运行在60度左右 承的温度最高在 度一般运行在 度左右,如果高了就要查找原因(是否有杂质,油质是否 发黑,是否进水)并及时处理! 发黑,是否进水)并及时处理! (5)密封环又称减漏环。叶轮进口与泵壳间的间隙过大会造成泵内高压区的水经此间隙流向 )密封环又称减漏环。 低压区,影响泵的出水量,效率降低!间隙过小会造成叶轮与泵壳摩擦产生磨损。 低压区,影响泵的出水量,效率降低!间隙过小会造成叶轮与泵壳摩擦产生磨损。为了增加回 流阻力减少内漏,延缓叶轮和泵壳的所使用寿命,在泵壳内缘和叶轮外援结合处装有密封环, 流阻力减少内漏,延缓叶轮和泵壳的所使用寿命,在泵壳内缘和叶轮外援结合处装有密封环, 密封的间隙保持在0.25~1.10mm之间为宜。 之间为宜。 密封的间隙保持在 ~ 之间为宜 (6)填料函主要由填料,水封环,填料筒,填料压盖,水封管组成。填料函的作用主要是为 )填料函主要由填料,水封环,填料筒,填料压盖,水封管组成。 了封闭泵壳与泵轴之间的空隙,不让泵内的水流不流到外面来也不让外面的空气进入到泵内。 了封闭泵壳与泵轴之间的空隙,不让泵内的水流不流到外面来也不让外面的空气进入到泵内。 始终保持水泵内的真空! 始终保持水泵内的真空!
MDM泵的分类数据表
2305 2305 2305 2307 2307 2307 2309 2309 2309 2309 2309 2309 2309 2309 2311 2311 2311 2311 2313 2313 混流泵 混流泵 混流泵 旋涡泵 旋涡泵 旋涡泵 往复泵 往复泵 往复泵 往复泵 往复泵 往复泵 往复泵 往复泵 转子泵 转子泵 转子泵 转子泵 陶瓷泵 陶瓷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