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福建省经济概况 (2)二、产业集群概念 (3)三、福建省产业集群现状 (3)3.1 信息产品制造业 (3)3.1.1福州显示器产业集群 (3)3.1.2厦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4)3.2机械制造业 (5)3.2.1福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5)3.2.2厦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6)3.2.3龙岩运输及环保等专用设备制造产业集群 (6)3.2.4福安电机电器产业集群 (6)3.3石化产业 (7)3.4纺织鞋服业 (7)3.4.1泉州石狮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7)3.4.2长乐纺织产业集群 (7)3.4.3泉州鞋业产业集群 (8)3.5轻工业 (8)3.5.1德化日用工艺陶瓷产业集群 (8)3.5.2泉州箱包产业集群 (8)3.6建材业 (9)3.6.1晋江—南安建筑陶瓷产业集群。
(9)3.6.2闽清建筑陶瓷产业集群 (9)3.6.3南安水暖器材产业集群 (9)3.6.4闽南石材产业集群 (10)3.7高新技术产业 (10)3.7.1厦门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 (10)3.8食品产业 (11)3.8.1安溪乌龙茶产业集群 (11)3.9其他 (11)3.9.1厦门太阳镜产业集群 (11)一、福建省经济概况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
福建大部分属中亚热带,闽东南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土地总面积12.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
福建省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70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6.4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88.59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7636.72亿元,增长8.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763元,比上年增长10.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8%。
从2001年开始调整产业结构,着手发展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以电子、机械、石化为福建工业主导产业。
三大主导产业201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204.32亿元,增长26.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6.4%。
电子信息业和机械装备业在国际市场需求全面恢复和内需市场旺盛双重因素作用下,完成工业增加值467.44亿元和1039.70亿元,增长32.6%和26.8%。
石化产业在领军企业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新增产能带动下,全年完成增加值697.17亿元,增长21.3%。
各市重点发展产业集中区示意图,如下:二、产业集群概念产业群集是指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企业,基于地缘关系、产业技术链、价值链、供应链等关系而在地理位置上的高度集中的特定产业群落。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既竞争又合作,既相互学习又相互保密。
产业集群是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地域内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
一般认为,产业集群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规模,二是产业,三是空间集聚,指的是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企业,基于地缘关系、产业技术链、价值链、供应链等关系而在地理位置上高度集中的特定产业群落,泛化的产业集群概念领域将更加扩大。
三、福建省产业集群现状目前福建省工业产业集聚比较明显的产业集群约70个,工业总产值5000亿元左右,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0%。
其中年工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的有15个,总产值规模约3000亿元;年工业总产值在20~100亿元的有37个,总产值规模约1800亿元;年工业产值2~20亿元的有17个,产值规模约200亿元。
(详细资料见附录表格1.1)产业集群所涉及的工业企业约3.6万家,吸纳就业人员超过210万人。
福建省的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泉州、厦门、福州三地,泉州与福州的产业集群就占到全省产业集群总数的其中泉州的产业集群差不多占了全省总数的。
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有个占全部福建产业集群的亿元以下的占近。
福建的纺织、服装、鞋、建材等行业的产业集群发育发展良好这些行业的产业集群个数达个占全省集群总数的其中个达亿元以上覆盖个市个县、区出现了南安石材产业集群、晋江旅游运动鞋产业集群等规模上百亿的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先后争创了“中国鞋都晋江”、“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石狮”、“中国建材之乡南安”、“中国石雕之乡惠安”、“中国芦柑之乡永春”、“中国乌龙茶之乡安溪”、“中国工艺陶瓷之乡德化”等众多国家级区域品牌具有较大的总量规模、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3.1 信息产品制造业3.1.1福州显示器产业集群国家(福州)显示器件产业园马尾科技园区位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州市科技园区“一区三园”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园,已开发面积6平方公里。
马尾科技园区累计投资15.8亿元用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致力于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精密制造、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与健康食品、房地产、物流、中介服务等配套产业,现已形成以电子信息为支柱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117.75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84.5%。
截止2005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2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9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101.1亿元,直接出口9亿美元;新产品600项,其中国家级火炬项目39项,省级火炬项目70项,国家级及省级科技进步奖项目97项。
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9.36亿元,占全区的55%;合同利用外资8690万美元,占全区的60%。
园区内现有企业108家,其中全球500强投资的企业8家,跨国公司投资的企业9家,国内(香港)上市企业7家,经认定的高科技企业51家。
经过多年建设,园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CDT显示管产业基地之一,2003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入全省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2005年5月园区被信息产业部批准为全国首批电子信息产业园之——国家(福州)显示器件产业园。
重点依托企业:华映光电、华映显示、JVC电子、LG电子等一批显示器件骨干企业及新发展的重点企业。
重点项目:以华映光电、飞毛腿、上润、新大陆、实达、国光等企业为支撑的显示器件产业链系列项目。
3.1.2厦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目前,厦门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集聚度已非常明显,形成了三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一是以戴尔为龙头的相对完整的计算机产业链;二是以联想、VK和夏新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链;三是以彩色电视机、收录机、DVD、VCD、家庭影院以及新兴的汽车音响为主的视听类产业链。
该行业已初步具备了为本地企业配套的能力,已形成以视听产品为主导的整机产品,及以微电机、电容器、光电器件等为主导的基础元器件产品。
行业内拥有Xoceco、Amoi、Dell、Panasonic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享有盛誉,形成了以厦华、夏新、戴尔、松下、建松、TDK、FDK、多威、宏发等骨干企业。
如图1所示,自2002年开始,全行业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值占全市同口径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保持在30%以上,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强劲。
从福建省整体来看,全省信息产业在沿海一带集聚发展,形成福州、厦门两大信息产业增长极。
厦门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全省信息产品制造业同口径总产值的50%以上,是全省规模最大的电子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厦门市第一大的支柱产业:截止2004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电子工业企业105家,进入全国电子百强企业2家,电子元件百强企业6家。
全行业产值上亿元的企业达30家,过10亿元的企业9家。
销售收入645亿元,年增长速度15%,工业增加值133亿元,占全市GDP15%,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5.1%,成为厦门市名符其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成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基地和国家半导体照明基地之一。
3.2机械制造业3.2.1福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福州市青口投资区是省级投资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的东南部,是省、市、县重点打造的汽车产业基地。
全区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规划工业用地18平方公里。
已开发工业用地7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汽车、机械、电子等产业,汽车产业占主导地位。
现有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福建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福建海越斯伏尔特种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三家整车厂落户青口投资区。
至2007年7月已累计批准外资企业191家,已投产150家,投资总额13.5亿美元,其中汽车整车厂及配套厂123家,投资总额12.2亿美元。
区内有总投资22690万美元的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及总投资7亿多美元的零部件上下游配套厂120家,该配套厂从1996年的27家发展到现在120家,汽车产业链不断拉长,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现生产产品有“菱帅、富利卡、得利卡”系列,汽车产量从1999年的5000辆到2003年生产汽车86655辆,实现产值112.4亿元,销售收入达108.4亿元,上交税收5.18亿元。
东南汽车在全国200多家汽车行业和轻型客车企业中的排名分别为第12位和第2位、成为汽车行业中的一匹黑马。
3.2.2厦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以厦门汽车工业城为载体,以“金龙”品牌客车为主开发发展低底盘低噪音城市客车、高档轻型乘用车、工程专用车以及电子化、智能型客车,研究开发液化天然气汽车(LNGV)和电动汽车产业。
3.2.3龙岩运输及环保等专用设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厦工股份公司为龙头,以厦门机电工业集中区为载体的产业,兼具6~10吨级型、智能型、一机多用型、环保型等新产品,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同时发展挖掘机、小型多功能施工机械、工程专用车等工程机械。
3.2.4福安电机电器产业集群福安电机电器产业是宁德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并于2004年列入省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
目前全市拥有大小各类电机电器及配套企业1000多家,其中,企业集团10家,产值上亿元的企业65家(10亿元以上的2家,其中5-10亿元的14家),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82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28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
全市电机电器企业中整机企业约285家、电子医疗保健器材企业200家、电源企业10家、配件及贸易企业450家,生产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较高。
产品结构中电动机约占30%、发电机约占30%、水泵约占15%、汽油柴油发电机组占15%,电热电器、电子医疗保健器械、家用电器占10%.主要产品有300多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
2011年,全市电机电器产业集群完成工业产值245亿元,其中规模企业完成产值179.8亿元(不含电机配套业)。
规模企业出口交货值超过60亿元,企业自营出口超过6亿美元。
有30家多企业自营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
坂中工业园区建设投产企业50多家,年产值超过50亿元;秦溪洋工业园区近百家企业建成投产,2011年产值达到65亿元;甘棠工贸园区部分企业建成投产、铁湖电机电器配套小区,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医疗器械器材工业小区、王基岭工业小区相继启动建设、长江工业园区、溪北洋高新技术园区相继着手规划或进入前期工作,一批与电机电器产业相配套的硅钢、漆包线等配套项目及高速冲压、精密铸造等高新技术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和进入实施;万达、泰格振中、益联、澳柯玛、东方神等一批龙头企业正在着手征用大面积土地建设企业工业园;一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技改项目陆续上马建设,产业规模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