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鳗鱼各种疾病预防以及处理方案

鳗鱼各种疾病预防以及处理方案

欧洲鳗鱼败血症症状及防治方法
[病原]
欧鳗败血症的病原为温和气单胞菌。

[症状及病理变化]
患病鳗体弱,缓游于池角水面或水流平稳处,部分病鳗喜吊挂于池内桩柱或栖息台。

鳃盖、臀鳍及整个腹部皮肤充血、水肿,鳃丝水肿、失血,腹部膨胀,肛门红肿突出。

剖解可见,病鳗腹腔积水,肝脏呈苍白色,胆囊肿大,肾脏肿大呈棕褐色,消化道充血、无食物。

从病鳗的腹腔积水;肝脏、肾脏中均能分离到温和气单胞菌。

[流行情况]
欧鳗败血症主要危害养殖中的黑仔及幼鳗,是近年来我国欧鳗养殖过程中新发现的一种细菌病。

流行季节为夏季高温期。

感染率在10%以上,病鳗的死亡率达80%~90%。

[防治方法]
预防
1.高温季节尤其要保持池水及池底清洁,定期(约5天1次)使用消毒剂,以降低池水中的病原菌。

2.高温季节定期投喂新霉素、氟哌酸、庆大霉素及菌毒清等敏感抗菌药。

3.流行高峰期增加维生素C的添加量。

治疗
1.全池泼洒氟哌酸(用酸或碱溶液助溶),使池水浓度为6~10毫克
/千克,连续处理2~3天。

2.全池泼洒庆大霉素,剂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00万~200万国际单位,连用2~3天。

3.全池泼洒含氯消毒剂,使池水有效氯浓度达0.2~0.3毫克/千克,连用2~3天。

4.全池泼洒有机碘(如宝碘、龙碘等),使池水浓度为2~3毫克/千克,连用3天。

于外消毒的同时,每月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及敏感抗生素,连喂7~10天。

鳗鱼烂鳃病的防治
夏秋季节我国南方水温多在20-30℃之间,且天气变化异常,气温、气压变化较大。

而养鳗池受天气影响,水质变化波动较大,不易控制,这就导致了致病菌在水体的滋生和生长。

在水温为15-30℃的范围内,水温越高,水质越差,鱼的密度越大,则越易暴发流行。

1.病原:致病菌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柱状嗜纤维菌,另一种为嗜纤维菌。

带菌鱼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被污染的水及塘泥。

气温异常、水质不稳是诱发疾病的外因。

2.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其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

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者,鱼体消瘦。

解剖
病鱼,可见其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往往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

鳃上黏液增多,常带有污泥,鳃丝肿胀,鳃的某些部位因局部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每天清晨,可看到呼吸困难的病鳗在池边离群独游,或靠岸边食台上,甚至有的爬上岸用皮肤呼吸。

通常内脏器官外观正常。

3.预防方法
⑴使用益池宝全池泼洒,每亩1米水深用量为5-6千克。

调节和改良水质。

⑵鱼种下塘前,用2%-4%的食盐水药浴5-20分钟。

4.治疗方法:因鱼体内外及池水中都有病原菌,所以既需要内服药,杀灭鱼体内的病原菌,又需要全池遍洒药物,以杀灭池水中及鱼体表的病原菌。

⑴外用药:
①漂白粉(含有效氯30%)先溶于水,滤掉残渣,然后全池遍洒,使池水呈1.1-1.3毫克/升的浓度;
②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5%)全池遍洒,使池水呈0.5-0.6毫克/升浓度;
③全池遍洒五倍子(要先磨碎后用开水浸泡),使池水呈2-4毫克/升;
④大黄经20倍0.3%氨水浸泡提效后,连水带渣全池遍洒,浓度为
2.4-
3.8毫克/升。

⑵内服药:
每20千克饵料添加土霉素50-80克,连喂5-7天为一个疗程。

鳗鱼鳗居线虫病的防治
[病原]
为鳗居线虫。

寄生在鳗鲡鳔内的鳗居线虫有三种:球状鳗居线虫,粗厚鳗居线虫和澳洲鳗居线虫。

鳗居线虫属卵胎生,刚产出的幼虫仅0.2毫米-0.35毫米,身上包有一层透明的表膜,尾部细长。

[症状与诊断]
鳗居线虫主要寄生于鳔腔以吸食鳗鱼的血为生。

感染线虫的病鳗,摄食不良,生长受到影响。

表现贫血,消瘦,体色较黑等体症。

病鳗鳔肿胀,内脏器官受压迫,血流受阻碍,鳔组织发炎。

病鳗浮大水面不易沉下,逐渐消瘦,终至死亡。

严重感染会导致鳔壁破裂,线虫进入腹腔,引起腹腔膜炎,导致鳗鱼死亡。

[流行与危害]
鳗居线虫病在我国台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的养鳗场都有流行。

本病感染率很高,大量死亡的病例一般很少。

本病全年均有发生,但以6月-9月较多。

[预防与治疗]
(1)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可杀来幼虫和中间宿主,有预防作用。

(2)用敌百虫(90%的晶体)以1毫克/升的水体终浓度向全池泼洒,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投喂抗菌药物预防细菌感染。

鳗鱼开口病将进入流行期专家提醒鳗鱼养殖户预防
2011年6月10日
每年的6月下旬至10月水温达到25~30摄氏度是鳗鲡开口病的流行期,主要的涉及的品种是土池养殖的日本鳗鲡。

此病症的主要表现口腔黏膜充血,肌肉糜烂,上、下颌充血、糜烂,上颌缩短,额骨、顶骨与相邻骨失去连接,齿骨与关节骨之间的连接断开,导致口腔完全失去张闭能力,呈开口状态。

病鱼颅腔出血、口腔黏膜出血、头部肌肉出血,血液中红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生。

一般体表及内脏无明显症状,但病情严重时可见肝脏充血、肿大,甚至出现溃疡,有时病鱼继发细菌感染,导致鳍条充血。

专家提醒养殖户做好日常的预防管理工作,使用漂白粉,一次量,一立方米水体一克,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续泼洒3天,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冬季鳗鱼肠炎病防治策略
进入冬季,水温下降,水中有益菌群的变化,水体溶解氧的变化给鳗鱼
的生存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造成鳗鱼体质下降,免疫功能下降,最终
引发肠炎病,要注意防治。

进入冬季,昼夜温差大。

有的鳗场急于出售鳗鱼,往往忽略养殖环境的变化,包括:水温的下降,水中有益菌群的变化,水体溶解氧的变化等等。

这些环境的变化给鳗鱼的生存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造成鳗鱼体质下降,免疫功能下降,最终引发肠炎病,其主要症状为:肛门红肿,并多数病鳗腹腔有大量腹水。

部分鳗鱼的脾脏肿大,呈褐色,水面有浮便,水中兼有白痢。

具体有病因及处理方法如下:
一、温差变化导致的肠炎
有的鳗场为急于鳗鱼长大,拼命加料,不顾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当冷
空气突然到来,水温急剧下降,昼夜温差变大,从而导致鳗鱼消化不良,引起肠炎。

主要症状表现为:肠道充血,水面有浮便并拉白痢。

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外消
二氧化氯0.5-0.8毫克/升每两天消毒一次。

2、内服
助消化类药物及每公斤料加盐5克、穿心连5克、地锦草5克(穿心连、地锦草煮开后用药汤拌料)。

二、水质恶化引起的肠炎
随着鳗鱼增大,投饵量的增加,鳗鱼的排泄物也在不断的增加,而换水
量还是保持原来的的基础上,有的场因缺水,甚至比原来的还少换,从而造成池中有机物不断的积累。

这些有机物在池中腐烂发酵,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导致池中各种水质指数超标,如氨氮、亚硝酸盐偏高,特别是亚硝酸偏高,不仅毒性大,对鳗鱼的毒副作用大,而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还原成硝酸盐。

加上水中浮游生物(如:摇蚊幼虫、杯体虫等)的大量繁殖,往往造成池中溶解氧降低,有些场水中溶解氧甚至低到3毫克/升以下。

这容易造成鳗鱼消化不良。

主要症状表现为:鳗鱼游动无力,呈分散形,体表粘液呈斑马状;增氧机前后及加水处都有鳗鱼集中在一起;鳗鱼的摄食量明显下降,有的绝食。

处理方法如下:
1、停食2-3餐。

2、用可降解亚硝酸的药降解亚硝酸(如:亚硝速灭1-1.5毫克/升、亚克净1-1.5毫克/升)调水质。

3、用高锰酸钾3毫克/升+90%晶体敌百虫0.3-0.6毫克/升杀浮游生物,并提高水中的溶解氧。

4、鳗鱼体质恢复后,要先从低投饵量喂起,逐步增加投饵量。

5、内服:大黄苏打片8片+盐酸黄连素5克+麦芽5克+消炎利胆片8片(麦芽要煮开后用药汤拌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