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上海卷中考语文作文真题

2017年上海卷中考语文作文真题

2017年上海卷中考语文作文真题
作文(60分)
题目: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要求:(1 l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名师解析
2017年上海中考作文题延续往年“情理并重,叙议结合”的特点,反映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对成长的思考、对未来的期待。

但与前两年相比,今年的题目显得更有内涵,感情更为含蓄,带看更浓的文学意味,为考生预留了更多的发发挥空间。

写这个题目,关键在对“种子”的理解,要把眼光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是希望、理想、艺术、科学、情感、情怀、诚信、爱等等,作文要赋予“种子”特定的内容和意义。

其次,“就这样”是前提,“就这样”的内容与埋下的“种子”在内涵方面具有必然联。

作文可从以下角度构思:
1.抒写生活真性情。

“就这样”是“种子”的源起,要关注生活写真情,结合个人独特的生活阅历,写出“种子”的来由,是受何人、伺事、何境的影响、启发、启示的,这个过程必须具体写清楚、写明白。

2.赋予“种子”深含义。

生活中感触最深、对自己生命的成长最有助益的人或事埋下的是什么种子?美好理想的追求,亲情友情的珍惜,艺术情感的体验,还是诚信与爱的感受?要明确内涵、体现感悟。

3.联系前因与后果。

题目包含两层因果关系,种子本身蕴含一层,有了种子才会有后面发生的事情或情景;“就这样”是又一层,因为这人与事,才“埋下”种子,种子才结出后面的果。

要扣题,就要分析前面的人或事是怎样“埋下了种子”,接着明确这个种子生发出怎样的结果。

而且,“埋”字体现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此照应“这样”要含蓄,体现文学意味。

满分作文展示1
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上海一考生
曾几何时,对于作文,我总是敬而远之。

写作对于我就是折磨,我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只是东拼西凑。

我也因此而沉沦,成绩一直处于中偏下水平至今没有忘记马老师批改我作文时的一句评语:“此文如果不是抄袭的话,简直可以登报了!”这件小事,马老师恐怕早巳忘记,她也许没想到这句看似随意的话,却。

“无心插柳柳成荫”,就这样在我心里埋下一颗爱好写作的种子。

三年以来,我依然清晰记得当初看到这一行字时,惊喜又沮丧的矛盾心理。

我把崭新的作文本捧在手心,反复琢磨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揣测马老师写下这评语时的心理活动,不知道是该为“简直可以登报”1感到得意,还是为“如果不是抄袭”感到难过,两种水火不容的情绪持续煎熬着豆蔻年华时异常敏感的我。

直到第二次作文上交,我最终没有忍住,用笔在那行鲜红的评语下方,慎重写下四个小字——“不是抄的”。

那天,马老师把我的作文当“佳作范文”来评讲欣赏,我是多么的扬眉吐气!
如果不是马老师这句评语,也许我会颓废下去,一蹶不振。

一句话,一粒种子,却改写人生轨迹。

从此以后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评优、范读,在“为賦新词强说愁”的年龄,我开始疯狂写诗,并且怀揣“诗心”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团,作文也先后在本地报纸发表,语文成绩更是突飞猛进。

感谢您,马老师!是您让我爱上写作。

感谢您,马老师,是您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我不知道前方的路有多远,但我知道这颗种子将照亮我人生的航向。

埋下热爱写作的种子吧,以清水灌溉,等它慢慢生根发芽;用努力求索,让它照亮梦想,总有一天,它会开花结果,四处芬芳。

满分亮点
(1)1)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作者开头叙述过往,文中过渡自然,文尾进行深化,一步步展现出“就这样”“埋下爱好写作的种子”的主题,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主旨鲜明而突出。

(2))对比叙述,突出主旨。

文章开头“曾几何时”写过去的情况,既是为后文做铺垫,更是为了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突出了老师对“我”写作及人生道路的影响,使文章主旨更为鲜明。

(3)注重细节,语言富有文采。

作者写人物心理活动,突出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文章引用“无心插柳柳成荫”“为赋新词强说愁”等,既展现作者文字功底,更让整篇文章富有文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