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的姓氏和名号

古代的姓氏和名号


春秋时,鲁昭公娶了吴女为夫人,因两国都是 姬姓,为了避免人们的非议,只好称吴女为 “吴孟子”,不敢公开明言姓“姬”,还有像 晋献公娶骊姬,就是不知礼的行为,因为晋国 和骊国都是姬姓。
三、姓有“崇恩爱,厚亲亲”的作用
恩格斯说:“氏族的名称一开始就同氏族的权 利密切联系在一起。”
在氏族社会中,同氏族的成员平等地享有氏族 内部的各种权利。到了奴隶社会,“百姓”指 的就是贵族,而奴隶是没有姓的。即使到了春 秋战国时期,一般平民也还是没有姓。
吴——黄帝姬姓之后,周太王亶父长子太伯为 了让贤,出奔到东南沿海一带,土著居民拥为 君长建立吴国,春秋后期曾成为强国而称霸一 方,后被楚国所灭,子孙以吴为氏。 宋——源出于子姓,武王灭商后,纣王哥哥微 子启被封于商丘一带,建立宋国,七百多年之 后被齐国所灭,子孙以宋为氏。
楚——芈姓之后鬻(yu)熊曾为周文王师,周成王追 封鬻熊曾孙熊绎为诸侯,定都丹阳建立荆国。后熊通
姬姓——周王室、鲁、晋、郑、卫、燕、虞、虢、 吴、隨、巴……
姜姓——齐、申、吕、许……
嬴姓——秦、徐……
芈姓——楚
二、别婚姻
在氏族社会中,同姓不婚,实质上就是同一氏族内部 的人不得通婚。
恩格斯说:“氏族的任何成员都不得在氏族内部通婚。 这是氏族的根本规则,维系氏族的纽带;这是极其肯 定的血缘亲属关系的否定表现,赖有这种血缘亲属关 系,它所联合起来的个人才成为一个氏族。摩尔根由 於发—现了这个简单的事实,就第一次阐明了氏族的 本质。”
另外,像燕、郑、卫、曹、任、吕、梁、申、 霍、耿等都是以国为氏,这里不细说。
刘——来源有好几支,其中有一支源出于姬姓, 春秋时,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今河南 偃师县南),号刘康公,后代称刘氏。
屈——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 封于屈(今湖北姊归),后世以屈为氏。
曲——源出于姬姓,晋穆侯封少子成师于曲沃, 号称曲沃桓叔,其孙武公吞并晋,自立为晋武 公,子孙以曲为氏。
司空——相传少昊设司空官职,专管天下水利 土木工程建设,周朝改称冬官为大司空。
司寇——相传夏、商时就有司寇的官职,掌管 治安刑狱。
司徒——也是上古官名,尧舜时就设立了,主 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物,周朝以地官为大司徒, 相当于宰相。相传舜为尧司徒,子孙以为氏。 上官——源出于芈姓,战国时,楚国公族子弟 靳尚任上官大夫,后代子孙以上官为氏。 乐正——周代设乐正之官,子孙以乐正为氏。
7.以所居住地特征为氏Fra bibliotek东山——东山皋落氏的后世子孙,以祖先所居东山为 氏。 东郭——源出于姜姓,古代外城称郭,齐桓公的子孙 住在临淄外城东门一带,称为东郭大夫。子孙以东郭 为氏。 西门——源出于姬姓,郑国有公族住在西门,后世便 以西门为氏。 南宫 北宫
北丘——《淮南子》有东海北丘氏,因为祖先 住在东海北丘,后世子孙以北丘为氏。 百里——源出于姬姓,虞国的百里奚,本是虞 仲的后代,姓姬,名奚,因家住百里乡,人称 百里奚,后在秦国做了大夫,子孙以百里为氏。
晋国的荀氏由於苟林父将中行,荀林父的后代 就为中行氏;荀林父的弟弟荀首为下军大夫, 他的采邑在知这个地方,於是荀首的後代就以 知为氏。也有本人就改变氏的。例如,陈完, 本以陈为氏,由於陈国发生内乱,他出奔到齐 国,於是就改为田氏。
②氏的来源
以受封的邑名为氏:知罃 羊舌肸 解狐 臼季 。
以所居住的地名为氏:西门豹 北宫骚 南宫括 百里奚 东郭先生
周人以姬为姓,据传是从黄帝时连续下来的, 陈人以嫣为姓,据传是从虞舜时代连续下来的。 尽管不是有史可查的记载,但一定经过了千百 年没有变化,这是可以肯定的。
而氏呢,往往隔一两代就可能发生变化。
例如,春秋末年楚国的伍子胥,本以伍为氏, 他在吴国被杀后,儿子逃到齐国避难,改为王 孙氏(见《左传·哀公十一年》);
4.以祖先的名、字、谥号为氏
孔——源出于子姓,微子启封到宋国,后裔宋 襄公的五世孙,名嘉,字孔父,在宋国任大司 马,动乱被杀,其子木金父逃到鲁国,便以父 亲的字“孔”为氏。 庄——按周朝的谥法,喜欢征讨的君主死后常 谥“庄”。春秋时有楚庄王,郑庄公,宋庄公 等,他们的子孙便以谥号“庄”为氏。
孟——源出于姬姓,鲁桓公的儿子、庄公弟庆 父连续杀死两个君主,激起人民的反对,后被
古代的姓氏和名号
古代的姓
①什么是姓 许慎《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
亦声。” 班固《白虎通》:“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
也。”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
“姓”的本义是“生”。 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 号,简称族号。
古代因生赐姓。
顾炎武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 妫guī、姒sì、子、姬、、风、嬴、己、妊 、
恩格斯高度肯定了氏族内部不得通婚的作用,可见作 为氏族称号的姓在我国远古社会中具有何等重大的意 义。
《左传》:“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国语·晋语四》记载:“同姓不婚,恶不殖 也。”
在古代,贵族妇女姓比名重要,待嫁女子如果要加以 区别,则在姓上加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
如孟姜、叔隗、季姬;
8.因种种原因改氏
何——韩国灭后,子孙分散于各地,有一支居住在江 淮一带,当地人读韩为何,因此以韩为何。 席——春秋时晋国大夫籍谈的十三代孙籍环是项羽的 臣属,项羽名籍,为了避项籍讳,籍环改氏为席。 贺——东汉侍中庆纯因避汉安帝(名庆)讳改庆氏为 贺氏。 帅——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后,追尊司马师为景帝, 令天下避师字之讳,姓师的因此减笔画改为帅氏。
6.以事为氏
窦——源出于姒姓,夏后相遭有穷氏之难,其 妃有仍氏方娠,自洞中逃出,奔归有仍氏、生 子为少康,长大后又恢复夏朝,有二子,长子 杼继王位,二儿子龙留在有仍氏,为纪念其母 从洞中逃出,便以窦为氏。
车——西汉昭帝时,丞相田千秋因年老准许乘 小车出人宫廷,时号为车丞相,子孙以车为氏。
洪——共工氏的后代,因祖先共工封为水神, 为了纪念,故在共字旁加水边为“洪”氏。
刘邦曾賜項伯、婁敬為劉氏。
日本废除了封建的等级别度,到明治三年 (1870年),日本政府决定;所有的平民百姓都 可以给自己取姓。但是由予长期形成的习惯, 许多人还不敢给自己取姓。为此,日本政府于 明治八年(1875年)再次规定:所有的国民都必 须有姓。
藤原氏 源氏
外来型 :高丽、秦、邹。
吉、芊qiān 、曹、祁、妘、姜、董、偃、归、 曼、芈mǐ、隗Kuí、漆、允等22个姓。
姓产生在母系氏族社会。是氏族的标志。
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氏则为由 姓衍生的分支。《左传·隐公八年》中有一段话, 清楚地揭示了姓和氏的关系: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 胙zuò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 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
迫自杀,他的后代应该称仲孙氏,为了避讳弑 君之罪,改称孟孙氏,子孙以孟为氏。
石——源出于姬姓,卫康叔的六世孙卫靖伯有 个孙子叫公孙碏(que),字石,又称石碏,
是卫国贤臣,用智谋借陈国力量除掉卫国两个 坏人州吁和石厚,子孙以石为氏。
诸侯的儿子称公子,公子的儿子称公孙,公孙的儿子 往往以其祖父(即公子)的字为氏,例如宋桓公的儿子 公子目夷,字子鱼,孙子公孙友,公孙友的儿子就以 其祖父公子目夷的字(子鱼)为氏,称鱼苕、鱼石。鲁 桓公的三个儿子公子庆父字仲,公子牙字叔,公子友 字季,他们的后代分别以仲孙(后改孟孙)、叔孙,季 孙为氏,成为鲁国掌握实际政权的三大家族,世称 “三桓
竺——东汉时枞阳侯竹宴认为本姓源出伯夷、叔齐二 贤,因此在竹下加二,改称竺氏。
田——源出于妫姓,春秋时陈国厉公儿子陈完因避难 逃到齐国,改姓田氏,当时陈、田读音相同。
郭——文王弟虢叔受封于虢,后虢国为晋所灭,后遂 改姓郭氏。
元——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姓拓跋,到孝文帝 时改拓跋为元姓,意为天下第一姓。
居住地:山口、田中、三木、山田、日光、北 风、前部、上方、田中、河内、上原、市原、 陆前、近江屋、吉冈屋、三河屋。
职业型:服部、锻冶,古井丸、犬养、鱼屋、 酢谷 。
敬称型: 卿、王、殿。
有点文化的选择福寿、长命、千年、松竹、朝 日等好听的词作姓。
宋朝刘恕《通鉴·外纪》:“姓者统其祖考之 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班固《白虎通·姓名》篇说:“所以有氏者何? 所以贵功德、贱伎力……闻其氏,即可知其德, 所以勉人为善也。”
宋朝郑樵《通志·姓氏略序》说:“氏所以别 贵贱……姓所以别婚姻……
顾炎武说:“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 变。”
③姓的作用
班固《白虎通义》:“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 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纪世 别类,使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者, 皆为重人伦也。”
一、纪世别类
早期的姓是一种族号。它不是个别人、也不 是个别家族的称号,而是整个氏族的称号。在 我国远古社会传说的氏族,如:黄帝,姬姓; 炎帝,姜姓;少皡hào ,赢姓;太皡,风姓。 在氏族社会中,原本存在许多不同的氏族。 “百姓”这个词语,最早很可能就是指的众多 的氏族。
出嫁后,如果嫁的是国君,要在姓上加娘家的国名, 如齐姜、晋姬、蔡姬、秦嬴;
如果嫁给大夫,就在姓前加大夫的氏,如赵姬(赵衰 妻),棠姜(棠公妻);
如丈夫去世,要在姓上加丈夫的谥号,如武姜(郑武 公妻),文嬴(晋文公妻)。
郑樵《通志》说:“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 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 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这件事古人看 得很重要,所以,即使是买妾,那个妾不知自 己的姓,也要用占卜的方法来判定。
如《左传》中的鉏麑、灵辄 《庄子》中的庖丁、匠石等 奕秋 优孟
贵族有姓,平民无姓,因此姓也成了区分阶级 地位的一个标志。
古代的氏
①氏的性质和特点 氏和姓既有联系,又有分别。姓是一种族号,
氏是姓的分支。 《左传·隐公八年》:“因生以赐姓,胙(zu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