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自评报告济南大学与英国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亚大学合作举办项目名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办学单位:济南大学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制表2016年3月27日填济南大学具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型名校。
项目依托单位机械工程学院是学校的主要二级学院之一,拥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工业设计和车辆工程五个本科专业以及一个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项目所在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是学院的主干专业,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山东省精品课程群、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等荣誉和成果。
英国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亚大学的历史可以回溯到1875年,是苏格兰最大的大学之一。
英国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亚大学拥有全英最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并提供建筑与测量、计算机、数学、化学、能源、工程和环境学方面的专门技术。
学校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建筑、金融学、卫生保健、福利与社会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和咨询能力享誉全国乃至国际。
英国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亚大学积极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校生中包括来自90个国家的1500名国际学生。
济南大学与英国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亚大学合作举办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由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和英国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亚大学工程与建筑环境学院联合承办,2011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批准书编号MOE37GB2A20111127N)。
项目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已招生三届。
项目采取“4+0”或“3+1”培养模式,由济南大学每年在山东省“二本”批次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招生,培养计划由济南大学与英国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亚大学协商制定,互认学分。
项目学生一、二、三年级在济南大学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四年级获得赴英学习签证并在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亚大学学习自选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
济南大学对完成全部培养计划的项目学生颁发毕业文凭并授予学士学位,这些学生也可向英国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亚大学申请学士学位证书。
1.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1.1培养目标济南大学已成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必须符合区域或行业发展需要。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作为支撑济南大学名校建设工程的十个重点专业之一,其培养任务就是为企业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培养人才,旨在培养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或其他物质形态的应用型工程师和精于管理的企业型工程师,能在生产一线独挡一面的工艺工程师和现场工程师,从而顺应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大学工科教育的潮流。
因此,项目确立了应用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1.2培养方案本项目的培养方案、学制年限的制定和执行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以能力需求为主线,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外语教学和综合能力培养。
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突破口,压缩课程门数,减少总学时和课堂授课学时,增加实践、自学时间。
多途径、多形式引进包括教学理念、师资、教材、访学交流等在内的国外教学资源,共同开设和引进工程力学、企业管理与价值工程、流体力学与热力学、机械工程项目管理等34门课程,推行案例教学、双语教学、小班化教学等,改革学习评价和考核模式,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个性特长发展。
培养方案融合国内与国外两种教育环境,体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引进和使用。
本项目的学生培养主要依托我校学分制平台,实行分阶段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在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同时,积极引进合作院校相应专业的特色课程资源。
一方面通过相应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外语课程的强化训练及涉外选修课程的学习,提高其外语应用能力,拓展国际视野。
2.项目管理2.1管理机构为加强对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学校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针对本校实际制订了《济南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将合作办学项目归口到学校的国际合作交流处管理,负责合作办学项目的审核、报批、监管和协调工作。
本项目成立了项目管理委员会,主任由承办项目的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担任,副主任由英方担任,成员包括中英方的教师和代表。
项目的学生日常管理由机械工程学院根据济南大学相关学生管理规定执行,教学管理根据济南大学相关教学管理规定及与英方达成的有关协议执行。
2.2资金管理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资金管理符合国家财务管理规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相关法规的要求。
学校计划财务处是本项目的财务监督和管理部门。
计划财务处设立合作办学项目专项,统一办理收支业务。
本项目严格按照山东省物价局核定批准的以人民币计收学费标准按学年进行收费,并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将收费标准进行公示,以保障学生的利益。
所收取的费用均用于合作办学学生培养中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
2.3招生和学籍管理本项目的招生计划完全纳入国家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在学校年度招生规模内根据专业招生目录分列执行,并严格按照山东省教育厅规定的批次录取标准录取。
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样本及时报审批机关备案。
同时,注重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招生、录取、考试等档案材料的存档,应该由学校存档的各种材料保存完整。
学校依法建立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对项目学生实行单独编班单独管理。
2.4教学质量监督为了切实保证并不断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本项目实施从教师聘任到学生毕业全过程教学质量保障与监督。
建立项目学生单独编班、单独制定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单独授课和考试等教学管理制度,优选项目上岗的中外方教师,特别加强对国外课程、教材、教师等教育教学资源的水平审核、质量评估与监控。
建立包括评教、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工程教育教学研究等在内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过程保障体系。
2.5文凭证书管理本项目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执行证书颁发管理,所颁发的毕业文凭及学士学位证书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审批及招生简章、招生广告等宣传中的承诺相符,且原始材料完整。
3.培养条件3.1政策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以及《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精神,学校出台了《济南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度并进行了积极的贯彻,通过对项目教学活动的认真梳理和规范,保证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本项目积极利用学校及省里的相关政策,选派优秀教师去国外或合作大学进修访问,一方面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同时也起着与合作学校沟通、协调的作用。
本项目还争取学校的各项优惠政策,吸引海外的一些专家学者来本专业任教、进行短期讲学,以实现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3.2教学设施3.2.1校舍情况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学生32000人。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1.8平方米,超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规定的14平方米/生。
各类功能教室配置齐备,校舍及相应设施充分地满足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需要。
3.2.2实验室情况承办学院现有27个教学实验室,其中2个为省部级实验室。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800万元,学生2600人,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6923元。
超过国家规定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000元/生的标准。
各类教学实验室除用于完成日常实验教学任务外,全天向学生开放,用于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和开展课外科研和创新活动。
科研实验室也向学生开放,在本科教学特别是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2.3实习基地情况机械工程学院现有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22个,包括中国一拖、中国重汽、济南一机床、济南二机床、济南重工等,基地数量和种类能满足本项目学生的实习教学。
3.2.4图书馆情况济南大学图书馆有东西校区两处馆舍,总建筑面积5.46万平方米,阅览自修座位4700余席,可供使用的计算机终端350余台,馆日均接待读者逾万人次。
至2011年底,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53.44万册,电子图书179.3万种(件),长期订阅中、外文纸质现刊4200余种,全文电子期刊15600余种。
购买了近三十种中外文数据资源,通过CALIS文献传递联盟可获取国内外大部分数字资源,数字化信息资源丰富,数据总量16TB。
形成了以纸质文献为基础,多种文献载体并重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集教学、科研、管理等多种服务功能的校园网硬件技术先进,网络资源丰富,运行状态良好。
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进行资料查阅特别是外文资料查阅提供了平台。
3.2.5多媒体教学设施情况学校多媒体教学实施充足完备。
多媒体教室座位数22428个,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为2000个,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座位数为45个;教学用计算机台数20000台,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15台,远远超过教育部所要求的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座位数7个/生及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10台的标准,充分满足在校学生多媒体教学需要。
3.2.6案例教学条件情况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建设了各类专业实验室及多媒体教室,为中外合作办学各项目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提供了有利保障。
3.2.7校园网建设情况学校建立了完善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及教学管理网络系统。
开发了“课程平台”、“网络课堂”、“课件制作”、“新视野英语”、“多媒体教室课件资源平台”、“英语在线”、“虚拟校园”、“课件点播”、“四六级考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视频点播”、“音频点播”等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了网上师生交流、课程学习、辅导答疑等一系列师生互动教学活动,形成了包括学生网络选课平台、教务教学数据处理中心、专业信息中心网络综合系统、学生评教网络系统等在内的教学管理网络体系。
4.师资队伍4.1师资评聘学校建立并严格执行中外合作办学各项目主讲教师评聘标准和评聘制度,切实保障中外合作办学各项目教学一线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能力。
制定了《济南大学外聘教师管理办法》、《济南大学教师资格条例》、《济南大学师资培训条例》、《济南大学关于教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若干规定》、《济南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外籍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济南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教师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对主讲教师任课资格审查及审批程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所聘任的外籍教师满足具有相当学位和职业证书,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等基本要求。
4.2师资状况本项目现有专业师资2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56%,高级职称教师占67%,10年以上教学工作经验的教师占60%,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占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