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地质复习题(带答案)

工程地质复习题(带答案)

1、内动力: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及火山作用、变质作用外动力: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2、地层时代的划分和地质年代的划分的区别?震旦~第四纪符号地质年代:宙、代、纪、世、期早中晚地层时代:宇、界、系、统、阶下中上震旦纪Z—寒武纪∈—奥角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二叠纪P—三叠纪T— 侏罗纪J—白垩纪K—古近纪E—新近纪N—第四纪Q3、沉积岩与火成岩地层的接触关系岩层接触关系:整合连续(时间),产状一致(空间)假整合有缺失,产状基本一致角度不整合有缺失,呈一定角度相交侵入岩:沉积接触、侵入接触4、矿物:是地壳中及地球内层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元素或化合物,它是构成地壳岩石的物质基础。

造岩矿物: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

5、矿物的物理性质:形态、颜色、条痕、光泽、解理、断口、硬度、其他特性解理:矿物晶体或晶粒在外力打击下,能沿一定方向发生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硬度:矿物抵抗机械作用的能力,分为10级,即摩氏硬度计,依次是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6、岩石中两类矿物颗粒大小相差悬殊,大晶粒矿物分布在大量细小颗粒中,大晶粒称为斑晶,细小颗粒称为基质。

基质为显晶质时称为似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时,称为斑状结构。

7、火成岩常见的构造类型: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块状8、沉积岩的常见结构类型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状结构、生物结构 砾状(粒径>2mm) 碎屑结构砂质(2~0.05)粗砂 2.0~0.5中砂 0.5~0.25细砂 0.25~0.059、碎屑结构根据胶结物的性质可分为硅质、铁质、钙质、泥质根据胶结物与碎屑颗粒之间的相对含量和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划分为基底胶结、孔隙胶结、接触胶结10、沉积岩的构造种类名称: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化石11、主要的沉积岩:碎屑岩、黏土岩、化学岩、生物化学岩12、变质作用类型: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13、岩层产状三种基本类型:水平的、倾斜的、直立的三个要素:岩层层面的走向、倾向、倾角14、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两侧岩层相背倾斜,核心岩层时代较老,两侧依次变新并对称分布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两侧岩层相向倾斜,核心岩层时代较新,两侧较老,也对称分布15、褶皱的形态分类:①按轴面和两翼岩层的产状分类:直立、倾斜、倒转、平卧、翻卷②按褶皱在平面上的形态分类:线状褶皱、短轴褶皱、穹隆和构造盆地③按枢纽产状:水平褶皱、倾伏褶皱④按转折端形态分类:圆弧、尖棱、箱型、扇形16、节理按成因不同的分类名称:原生(成岩)节理、表生(次生)节理、构造节理17、断层的要素名称:断层面和断层破碎带、断层线、断盘、断距18、断层的形态分类: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

平移断层:断层的两盘只沿断层线有水平位移19、如何在野外识别断层(1)沿岩层走向追索,若发现岩层突然中断,而和另一岩层相接触,则说明有横穿岩层走向的断层或与岩层走向斜交的断层存在(2)沿垂直于岩层走向的方向进行观察,若岩层存在不对称的重复式缺失,则说明有平行于岩层走向的断层存在(3)由于构造应力的作用,沿断层面或断层破碎带及其两侧,常常出现一些伴生的构造变动现象,如①断层两盘相对错动时,在断层面上留下的摩擦痕迹称为“擦痕”。

有时在断层面上存在有垂直于擦痕方向的小台阶,或称为“阶步”。

②断层角砾岩、断层泥、糜棱岩等构造岩的分布。

③断层两盘相对错动时,沿断层面产生巨大的摩擦力,临近断层的两侧地层因受摩擦力的牵引,发生塑性的拖曳和拉伸而形成的弧形弯曲现象,称为断层牵引褶皱。

在野外工作中,如发现上述现象,即应进一步研究是否有断层存在(4)在地貌上,断层常形成断层崖、三角面山、山脉的中断或错开,以及山地突然与平原相接触等现象(5)沿断层带常形成沟谷、洼地,或出现线状分布的湖泊、泉水等(6)某些喜湿性植物呈带状分布。

20、活断层是指现今正在活动,或近期曾活动过,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21、岩石的风化作用类型:物理:温差风化、冰劈作用、盐类的结晶作用等化学: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等生物:分为生物物理风化作用和生物化学风化作用影响因素:岩石性质的影响、地质构造气候、地形条件、其他影响因素22、岩石的分化带名称: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微风化23、河流的下蚀作用:指河流侵蚀破坏河床底部岩石,使河床不断加深的作用侧向侵蚀作用:指河流对河床两侧和谷坡的冲刷破坏作用24、河漫滩: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时期,由于河流的侧向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并形成平缓的滩地,枯水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洪水淹没,这些滩地称为河漫滩25、阶地:河谷谷坡上分布的洪水不能淹没台阶状地形。

主要可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和基座阶地26、常见的岩溶形态:溶沟和石芽、落水洞、溶蚀漏斗、溶洞等27、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1)有可溶性岩石(2)岩层的透水性(3)存在具有一定溶蚀能力的水(4)水在可溶岩体中是不断循环流动的分布规律:岩溶发育的垂直分带性(垂直岩溶发育带、水平和垂直岩溶交替发育带、水平岩溶发育带、深部岩溶发育带)、岩溶分布的不均匀性(受地质构造控制、岩层及组合控制、成层性)28、泥石流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固体物质的形成阶段、泥流石的发生或搬运冲刷阶段、泥石流的沉积阶段地貌条件分为三个区段①形成区,地形上为三面环山一面有出口的瓢形或不规则状的汇水圈谷,地形坡度为30 ~ 60②流通区,地形上为瓶颈状和喇叭状的峡谷,谷坡陡,沟床纵比降大,谷底可形成陡坎或台阶③堆积区,沟谷呈扇形或锥形,谷坡与沟底纵比降低较平缓,有利于上游带来的大小石块的堆积29、震级M是指一次地震所释放出能量的大小,震级大小可以用地震仪测出。

烈度I是指地震发生后,地面及各种建筑物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

30、孔隙率: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在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孔隙。

衡量孔隙多少的定量指标称孔隙率。

31、岩石中水的主要存在形式①组成岩石矿物中的矿物结合水:主要形式有沸石水、结晶水和结构水②存在于岩石空隙中的水:主要形式为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和气态水32、给水度:单位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所能排出的最大水的体积。

即当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时,在重力作用下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所能释放出的水体积。

33、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按介质类型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34、潜水是指埋藏于地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两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35、根据潜水等水位线图能确定哪些内容?①确定地下水的流向(即地下水面坡度最大的方向)②确定潜水面的坡度③确定地下水埋深④确定潜水与地表水间的补排关系⑤确定含水层厚度及其变化情况⑥分析判断含水层透水性及厚度的变化⑦规划地下水给水工程的位置或确定其他工程施工是否要采取排水措施等36、地下水的物理性质:温度、颜色、透明度、嗅、味、比重、电导性及放射性等37、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重碳酸根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38、矿化度: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称为总矿化度,简称矿化度,以每升水中所含克数(g\L)表示。

39、根据矿化度划分咸水和淡水:淡水<1 微咸水(弱矿化水)1~3 咸水(中等矿化水)3~10 盐水(高矿化水)10~50 卤水>50 40、渗透系数:是表示岩土透水性的指标,物理意义为水力坡度为1时的渗透流速,一般采用m/d或cm/s为单位。

渗透流速:是假设水流通过包括固体骨架与空隙在内的断面(F)时所具有的一种虚拟流速,即V=Q\F渗透流速小于实际流速(即V<U)41、地下水动态: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例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水温及其他物理特征等)随时间作有规律的变化地下水均衡: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间内,地下水水量、溶质质量及热量等的补给量和消耗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42、冲洪积扇三个水文地质带的特征?①径流带。

位于冲击洪扇的上部,沉积物以粗粒土为主,透水性强,厚度大,潜水埋藏深,是冲击洪扇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

由于此带岩土透水性强,径流通畅,水平交替比较强烈,蒸发作用很小,潜水矿化作用是以溶滤为主,因此,此带又称溶滤带,矿化度一般低于1g/L,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型水为主②溢出带。

位于冲击洪扇的中部,宽度较小,与上、下带无明显界限。

其水文地质特征时岩性由砂砾石逐渐过渡为细砂、亚砂土和亚黏土。

含水砂层延伸远近不一,与亚黏土层交错沉积。

潜水渗入此带后,由于颗粒变细,透水性变差,水平径流不畅,地下水被迫抬高,埋深变浅,在黏性土阻挡处,沿扇形分布,溢出地表,形成沼泽或洼地。

溢出带潜水由于埋藏浅易蒸发,尤其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更为强烈,使潜水浓缩,矿化度增高,一般为1~3g/L。

水的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硫酸或氯化物—硫酸型水③垂直交替带。

位于冲击洪扇下游边缘,表层大部分是细粒土,透水性极弱,径流缓慢,潜水主要消耗于蒸发,并接受下部承压水的顶托补给,故称为垂直交替带。

潜水受蒸发作用而强烈浓缩,矿化度高达10g/L,有时竟达30g/L以上,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

水的化学类型为氯化物型水。

43、裂隙水的类型:面状裂隙水、层状裂隙水、脉状裂隙水44、泉:是在一定的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有机组合的产物根据补给源的分类:上升泉、下降泉根据泉的出露原因分类:侵蚀泉、接触泉、溢出泉、断层泉45、农田灌溉水质评价方法:灌溉系数法、钠吸附比值法、盐度和碱度评价法46、工程地质条件包括七个方面:工程建筑地区的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条件、地质物理环境(例如应力及地热等)、天然建筑材料47、水工建筑物的工程地质问题:坝基工程地质问题、输水及泄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问题、水库区工程地质问题、区域地壳稳定问题、环境工程地质问题48、坝区的渗漏包括:坝基渗漏和绕坝渗漏,其产生原因是水库蓄水以后,坝上、下游形成一定的水位差,使库水在一定的水头压力作用下,通过坝基或坝肩的渗漏通道向河谷下游渗漏。

所谓渗漏通道是指具有较强透水性的岩土体。

49、重力坝坝基滑动破坏形式:表层滑动、浅层滑动和深层滑动50、坝基岩体滑动的边界条件:滑动面、切割面、临空面51、边坡岩体变形破坏的形式主要有:①松弛张裂是指当边坡侧向应力减弱之后,由于卸荷回弹而出现张开裂隙的现象②蠕动是指在坡体应力(以自重应力为主)长期作用下,向临空面方向发生的一种缓慢变形现象③边坡破坏:崩塌是指在陡坡地段的边坡上,岩土体被多组张裂缝和节理裂隙分割,因受重力作用突然脱离母体,倾倒、翻滚坠落于坡脚的现象④滑坡是指边坡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贯通的剪切破坏面(带)整体滑动破坏的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