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第三》
【译文】
孔子说:
“周朝(的礼仪)借鉴于夏、商两代。太富于文米了,
我赞成周朝的礼仪。
(监,有借鉴之意。郁郁,形容富于文采。)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 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文】
孔子进入周公庙,每事必问。有人说:’谁说邹人的儿子懂得
礼节呢?进入周公庙,每事必问。’”孔子说:“这就是礼节啊!
【译文】子贡要废弃在每月初一告庙时的用活的羊祭祖的仪
式。孔子说:
“端木赐啊,你可惜的是那只活羊,我可惜的那
仪式。”
(注意:饯,饯羊,古时候用作告庙祭品的活羊。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
孔子说:
“侍奉国君,竭尽礼节,别人认为这是谄媚国君呢!”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君使臣以 礼,臣事君以忠。”
外之意是“少数民族有国君,却没有礼仪,还不如中原的诸侯
国某个时期没有国君, 却葆有礼仪”。另外,鲁国的昭公和哀
公都曾经逃亡到别的诸侯国,是孔子亲见的。)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
【译文】
季孙氏到泰山去祭祀。孑L子对冉有(姓冉,名求,孑L子的弟
论语·八佾第三》
八佾(y1)第三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到季孙氏时说:“(他)在院庭里奏起八佾来,像这样 的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够忍受,还有什么事不能忍受呢?”
(注意: 佾,古代乐队的行列; 八佾, 古代天子专用的乐舞,
一行八人叫一佾,共六十四人组成。 )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
林放(鲁国人)询问礼的本原。孔子说:“你问的问题太大了。
礼节,与其奢侈,宁可俭朴;丧礼,与其轻易,宁可悲恸。”
(注意:大哉问,属于主谓倒装句,翻译时要注意还原。“易”
轻易,轻率。)
子曰: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译文】
孔子说:
“蛮荒的少数民族有国君,不如中原的诸侯国没有国
(注意:孔子的话中,两个“之”字均为主谓之间。孔子的言
【译文】
有人问谛礼。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谛礼的人,对于天 下,大概就像把什么东西给你看吧?”(孔子)指着自己的手
掌。
(主语:示,给……看,如“请指示王”中的“示”)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译文】
祭祖好像他们就在我面前, 祭神好像神就在我跟前。 孔子说:
a
不亲自参与祭祀,(别人代替祭祀)就同没祭祀一样。”
(注意:杞国是夏朝的后世,宋国是殷朝的后世。)
子曰:“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译文】
孔子说:“行谛礼,自从献酒之后,前往,我不想观看它了。 ”
(注意:谛,是鲁国当时举行的只有天子才能享用的合祭祖
先的大祭礼。灌,祭祀时以酒浇地来迎神。)
或问谛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 诸斯乎? ”指其掌。
(注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出自《诗经•卫风•硕人》)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
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我能征之矣。”
【译文】
孔子说:“夏朝的礼仪我能够说出它,杞国不足以证明它。 殷
朝的礼仪我能够说出它,宋国不足以证明它。这是文献不够
缘故啊!文献足够的话,那么我能够证明它。”
堂!”
【译文】
三大家族(仲孙、叔孙、季孙)在撤出膳食时奏响诗篇“雍”。
孔子说:“雝诗中说‘诸侯们助祭在庙堂,天子的仪态严肃端 庄'(,这两句诗用”在这三家祭祖的大堂上,可取什么呢?”。
(注意:雍,本作“雝”,《诗经•周颂•臣工之什》中的一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
孔子说:
“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
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 ”
(注意:“人而不仁”句中的“而”用于主谓之间,表假设。如••… 何,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固定格式, 翻译成“对……怎么样呢? ”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丧,宁俭,
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何谓也?”子曰:“不 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译文】
王孙贾(卫国大臣)问道:“‘与其对于奥神谄媚,宁可对于
灶君谄媚’。这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在上天那获罪, 没有祷告的意义了。”
(注意:奥,古人设神主或尊长居坐的地方,在室内的西南
角上。)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他给季孙子做家臣) 说:“你不能拯救他吗? ”回答说:“不
能。”孔子说:“哎呀!竟然说泰山,不如一个林放吗?”
(注意:古代只有帝王才能到泰山去祭祀,这种行动叫“圭寸
禅”。“旅”:祭祀的名称)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
君子。”
【译文】 孔子说:“君子没有争抢的事情。(万一有了磨擦)一定比试 射箭。(射箭之前)作揖然后登上箭台, (射完了)走下箭台 就喝酒,这样的竞争(才)是君子的风度。”
(注意:太庙,既可是天子的祖庙, 也可以是周公庙。邹人, 指的就是叔梁)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译文】
孔子说:“射箭不强调射中靶子,因为力量不在同一等级,(这) 是古代传下来的道理。”
(注意:皮,古代用兽皮制成的靶子。科,等级,类别。 )
子贡欲去告朔之饯羊。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译文】
鲁定公问道:“君主役使臣子,臣子侍奉国君,怎么样对待这 件事呢? ”孔子说:“国君用礼节役使臣子,臣子用忠诚侍奉 国君。”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诗经•周南•关雎》这篇诗,快乐却不淫荡,哀伤 却不过分。”
(注意:“其争也君子”旬中的“也”属于用于主谓间,表停顿。)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 后素。”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译文】
子夏问道:“’脸颊上有酒窝的女子笑起来,美啊;黑白分明 的眼睛顾盼起来,美啊’,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啊? ”孔 子说:“绘好的花的后面是白色的底子。”子夏又问:“那么说, 礼仪在(仁义)之后了? ”孔子说:“启发我的人是卜商(卜 商是子夏的名字)啊,现在开始可以(和你)谈论《诗经》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