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教学课件
t℃=T-273.15 K
平衡状态和状态参数坐标图
平衡状态—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热力系统的宏观状况不随时间 变化的状态。
平衡条件:热平衡 (例) 力平衡 (例) 化学平衡
高温热源:向其他系统供热的热源(热源); 低温热源:吸收其他系统放出热量的热源(热汇,冷源)。
系统的选取,取决于分析问题的需要及分析方法上的方便。
状态及状态参数
状态—热力学系统所处的宏观状况。 状态参数—描述系统热力学状态的宏观物理量。
基本状态参数—可以直接测量得到的状态参数(p、v、T)。 导出状态参数—由基本状态参数计算得到的状态参数(u、h、s等)。
燃气轮机装置工作示意图
压气机—从大气环境 吸气,并将其压缩,使得 其压力和温度得以提高。
燃烧室—空气和燃料在 其中混合并燃烧(将燃料 的化学能转换为热能), 得到高温高压的燃气。
涡轮机—高温高压的 燃气推导涡轮机叶轮旋转 对外输出机械功(将热能
转换为机械能),其中一部分能量用来驱动压气机。 工质(空气、燃气)在装置内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而实现将
第一章 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
系统的分类: 闭口系统:与外界无质量交换(控制质量)。 开口系统:与外界有质量交换(控制容积)。 绝热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 孤立系统:与外界既无能量(功量、热量)交换,又无质量交换的系统。
热源:具有无限热量储存能力的假想热力系统,其作用只是与其他系统交换 热量,交换的结果其温度不发生任何变化。
主 实 实
验验
讲 课 课
指时
导 教 师 : 杨
: 10
教 师 :
群 发
徐
; 李
桂
刚 ;
转
郭
前
辉加 平 常 考 查 ;
学 时 : 60 ; 学 分 :
3 ;
《工程热力学》
• 绪论 • 第一章 基本概念 •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 第三章 理想气体及热力过程 • 第四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 第五章 气体的流动 • 第六章 气体动力循环 • 第七章 水蒸汽及其热力循环 • 第八章 制冷循环 • 第九章 湿空气
能量转换装置工作过程简介
工质(水、蒸汽)
锅炉
锅炉—产生蒸汽(将燃 料的化学转换为热能并 传递给工质)
汽轮机—将蒸汽的热能 转换为机械能。
冷凝器—将乏汽冷凝成 水。
水泵—使得工作介质循 环(保证系统内部的高 压)。
汽轮机
冷凝器
水泵
内燃机内燃气循环过程示意图
按燃料划分,内燃机可分为柴油机和汽油机, 从热力学的观点看,其工作过程是相同的,先 以柴油机为例说明其工作过程。 进气过程:进气阀开,排气阀关,活塞下行, 将空气吸入气缸。 压缩过程:进、排气门关,活塞上行压缩空气, 使其温度和压力得以升高。 燃烧过程:喷油嘴喷油,燃料燃烧,气体压力 和温度急剧升高(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热能)。 膨胀过程: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下行,曲轴 向外输出机械功。 排气过程:活塞接近下死点时,排气门开,在 压差的作用下废气流出气缸。随后,活塞上行, 将残余气体推出气缸。 重复上述过程,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
间接利用:热能→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 热力发电厂、以及车辆、船舶、飞机等的动力装置)
热能的间接利用中,能量的转换是能量利用的前提。
热动力装置工作的实质(热能动力过程的任务):热能→机 械能(电能)
历史上,蒸汽机的应用,引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工业革命”。
现代社会中,所消耗的机械能(电能)绝大多数是由热能转 换而来的(热力发电厂、核电厂、汽轮机、内燃机、燃气轮机以 及火箭发动机等)。
课 程 考核 方 式
工程热力学课时安排达到了60学时,中间有一 次期中考试,放在热力学第二定律内容之后, 具体考核方法安排如下:
总 成 绩 100 分 : 期 中 考 试 100 分 , 期 末 考 试 100分,平时作业20分,平时课堂讨论及小测 验10分,实验20分,全部加起来共250分,然 后换算到100分,即期中考试占40%,考查前 四章基本理论的内容;期末考试占40%,考查 后五章关于实际应用的内容;平时成绩及实验 占20%,考查平常的学习态度及实验的认真态 度及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任务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①热力学基本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 律); ②工质的性质; ③提高能量转换效率的途径。 研究方法: 宏观方法,即不考虑物质的微观结构,而是从宏观现象 出发来描述客观规律。用宏观物理量(状态参数)来描述物 质所处的状态。 优点:直观、可靠。 统计热力学采用微观方法,优点:物理概念清楚。
状态参数的特性: 1.仅仅是状态的单值函数,仅随状态发生变化
p1,2 p2 p1
2.满足全微分特性
2
dp p2 p1 p1,2
1
基本状态参数:
一、比体积v
二、压力(压强)p 绝对压力:气体的真实压力 相对压力(表压力、真空度):压力计显示的压力
三、 温度T 绝对温度,摄氏温度
工程热力学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绪 论 Introduction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内容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工程热力学课程设置 ◆本门课程的课时分配 ◆本门课程的考核方法
0-1 热能的重要地位
热能的利用:
直接利用:烘干、蒸煮、采暖、溶化等。
工程热力学课程设置
1.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的 内容。
2.工质的物性:第三章的部分内容、第七章的部分内 容、第八章及第九章的内容,介绍了理想气体和实 际气体两类工质。
3.热力过程:第三章中的基本热力过程、第六章、第 七章、第八章、第九章,介绍了热机循环和制冷、 供热循环。
课程学时分 配
本课程60学时,3学分,课堂教学50学时,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 一、绪论 2学时 二、基本概念 2学时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4学时 四、气体的热力性质和热力过程 8学时 五、 热力学第二定律 10学时 六、 气体的流动和压缩 5学时 七、 气体动力循环 5学时 八、 水蒸气性质和蒸汽动力循环 8学时 九、 制冷循环 4学时 十、 湿空气 4 学时